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外教育差异的分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中外教育差异的分析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任皓文 

摘 要:教育为发展的基石。我国教育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而面对改革开放后各种新形势的转变,专科教育对我国

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比中外专科教育差异从而调整教育模式是促进我国专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试图通过中外专科教育发展体系、国内外专科管理模式、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关键词:专科教育 发展体系 差异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6-0196

我国的专科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既将大学科目实用化,是在我国中等教育基础上培育与一批具有相应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教育模式是以理论加实践相套用。而国外的专科教育(即为职业教育)虽与我国教育目标相同,但其社会地位、管理模式及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与发达国家专科教育比较分析中外教育的差异。

一、国外专科教育发展情况1.德国专科教育特征

德国的专科教育即为职业教育,在德国的教育发展体系地位举重若轻, 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因其为德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享誉世界。

德国目前约有40%的适龄青年正在大学学习,而那些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的年轻人则主要接收德国的职业教育,其中,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培训后的学生也是德国主要技术工人的来源。“双元制”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的职业培训,而其中企业为主导方。管理模式更像是一个受托提供培训的“外包机构”,通过这种模式培训的学生,更容易被企业接受,操作技能也更为实用。政府也通过相应的制度管理来保障这种机制的运行,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当中具体管理部分,是由联邦职业教育授权给各行业协会,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和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对经济的推动巨大,也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德国的职业教育依托企业大力发展,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

2.美国专科教育特征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的一流代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始终围绕市场,调动了社会和私人企业的力量进行职业教育,实践证明这种特点能够更好地迎合市场,并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人才选择。

美国许教育、经济专家认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对比政府办学具有更多优势:由社会、企业主导更有利于调整人才供需结构;能够及时适应市场需求,根据不同形势需要而调整需求计划;操作技能更为专业、有针对性,采用灵活多样的现场教学促进技能的应用;受训人员与企业能够更好的对接,对受训人员有更大的吸引力。

“据美国国会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35%的公司都明确规定对新雇员要先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此,许多著名大公司、大企业都建立起一个或几个职业培训中心,它不仅满足本单位雇员的需要,并还对求职者和外单位职工进行培训。近年来,又有新的变化,以开办企业大学来与传统大学挑战,它规模小,学生人数少,灵活多样,以适应性强而著称。美国

·196·

现已有这类学校18所,它们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日本专科教育特征

日本的职业教育机构统称为专修学校。这些学校以私立为主,但政府可通过其教育培训项目发放经费,公立学校经费却是固定的,全国的专修学校占各类大学在校人数三分之一左右。日本政府为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为其毕业学生颁发“专门士”的称号,并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与其他毕业生同等待遇,同时日本推行的职业资格鉴定制度保证了对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度,2004年,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7.1%。

二、我国专科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近年来,国家对专科教育的发展愈加重视,同时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中国专科教育较之国外发展较晚,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数量逐渐增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定位模式不清晰,都是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辅以少量基础技能培训。教师是从一所学校毕业,到一所学校授课,很多都没有到企业实践过,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本身就有所欠缺。而目前也没有完善的机制为教师提高实践技能创造良好的环境。这种模式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情况相当严重,来自工商企业、用人单位的支持很少。”

三、国外专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1.重视专科教育实践精神

    专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能够知道生产实践。而目前我国专科教育却出现与实践脱轨现象,培养人才的实践精神就是要将人员输送到一线,让他们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国发展专科教育的初衷。

2.提高专科教育含金量

教育成果除了由实践把关以外,还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把关,使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认可,形成管理机制,从而打造我国专科教育品牌化发展。

3.倡导社会、企业参与教育管理

将社会、企业等力量引入到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来,不仅能够充实职业教育力量,还能够促进教育管理发展循环,资源能够有效、合理利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舔砖加瓦。

四、结 语

虽然德国、美国、日本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是相同的,在此条件下我国可以对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借鉴,以此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传德,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 2009

[2]卜秋兰,中外职业教育体系的差异,《科教导刊》,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