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闫佳伟(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摘要】声乐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凭借人的嗓音,借助音乐化的语言,展示出人类内心情感。如果声乐表演缺乏了情感就很难展示出作品的内涵,触动听众的心灵。使音乐失去了艺术感。所以情感体会和审美能力一直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声乐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原则,并且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做出了研究,希望可以为广大声乐教师提供工作参考。【关键词】声乐教育;感情体验;审美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一、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原则(一)强化表演能力声乐,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音乐与声音二者的艺术融合,在声乐教学中音乐情感培养是教学重点之一。情感表达是声乐教学当中的重要过程,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作品是学生与创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媒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而表演能力是对于音乐欣赏情感的展示,通过肢体,表情,声音等,将作者在音乐作品中融入的情感进行二次再现。所以培养音乐情感,对音乐学习者的表演力要求更高,因此必须要做出强化。我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欣赏能力,音乐审美正向多元化迈进。新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学生的表演能力锻炼,对逐渐提高学生表演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音乐表演当中,丰富情感体验,掌握音乐技巧是当前重要的教学模式。(二)体现出声乐演唱的特性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音乐。在声乐教学当中体现出声乐演唱的特性,主要是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征,这样才能够促进特色音乐的长久流传。所以高校声乐教师有必要开发多样性的作品,不随意摒弃任何音乐形式,为学生带来多姿多彩的声乐作品。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使学生能够体会声乐作品当中饱含的历史含义和民族特色。进而体会到声乐的情感美。民族声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要点,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民族文化的渗透,为学生体会不同声乐作品的特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丰富其审美体验。二、声乐教学中培养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一)在生活中汲取情感源泉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和升华,并且反馈于生活,所以教师将生活的细节和场景,情感体会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音乐,教师应该善于从现实生活切入,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善于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当中获得丰富的声乐体验和情感体会,并且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反馈到生活中,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相结合。学会观察和体悟生202 Northern Music
活,利用生活,在琐碎的生活中发现音乐的美,提升情感体悟能力。(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教师在学生声乐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学方法等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能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丰富的情感。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审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并且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审美有不同的认知。高校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身的审美情趣,与时代相结合,采用科学前沿的方式,有效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比如可以定期为声乐教师举办合作交流探讨会,分享教学经验,邀请专家为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三)创新声乐教学模式教育改革提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以往的教学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主要以强化学生的发音和唱功为主,重视基础教育,而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声音教学的效果提升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审美和情感体验。新时期以学生为本是声乐教师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教师可以增加唱功扎实的学生发音和唱功的练习难度,教师应该重视基础薄弱的学生基础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训练树立学习自信,让学生的音乐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但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声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通过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当中渗透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四)在声音技巧练习中强化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
学生的声音技巧练习是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发音技巧的掌握。以时代要求为基础,融入新时代的审美观。通过有效的手段锻炼学生的能力,无论在何种场合都能够有效发音,将作品中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比如可以通过多种唱法展示同一作品,让学生总结规律进行对比,体会不同声音所体现出的情感差异,进而增强审美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分别用民族与美声两种方式演唱,教学生演唱《映山红》,指导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两种唱法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发展。(五)乐器教学中提高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乐器演奏是高校声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情感体验和审美培养渗透在乐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魅力。乐器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对乐器演奏时发出的音符差距进行观察和体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意识。在乐器演奏中,能够根据演唱的意境和氛围分析所采用的恰当乐器,强化学生对乐器的研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演唱演奏时将自己的表演融入自身的情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积累。比如学生演唱《东风破》时,较为符合意境的乐器可以选择古筝和笛子,通过二者营造出清新伤感的意境,展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如果在乐器演奏时选择架子鼓和大号等其他乐器,则会破坏歌曲原有的意境。(六)在声乐表演中培养学生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声乐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乐器和声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声乐表演,既衬托出表演者的音色,又能够借助乐器烘托良好的现场意境。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特色乐器的发展,以学生的音色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乐器,让学生的作品更具感染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首先要将审美灌输在日常教学当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科学的艺术修养建议,加深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其次,指导学生通过个人的行为和综合修养,将音乐作品的美展示给观众,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三、结束语声乐教学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手段,将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重视因材施教,坚持在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参考文献
[1]唐禹.探析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8,38(11):112-113.[2]郭亦君.论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8(18):88-.[3]何浩嘉.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养成[J].北方音乐,2018,38(18):224.(上接第199页)
乐感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声乐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对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来说,加强学生的乐感是声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提升学生的乐感,认为学生掌握这一方面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些教师却不知道,不重视提升学生的乐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会机械的进行演奏或者演唱。基于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乐教学,以多媒体为载体,让声乐方面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出来,在多媒体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乐感。(二)利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声乐兴趣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兴趣是十分重要的[4]。因此,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使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够将一些声乐方面比较抽象或者难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展示出来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比如教师在纠正学生在发声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使用多媒体使整个过程更加有趣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来。另外,利用多媒体还能够使教师从大量的演示中出来,更多的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提升教学效率。(三)利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声乐知识任何一门学科,掌握扎实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看似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去进行这一过程,但是实际上没有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产生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一些声乐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动态图等等方式展示出来,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些知识。比如在演唱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整个演唱过程口腔的变化通过视频展示出来,从而提升整个教学的效果。参考文献
[1]敖宝华.多媒体技术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38(12):172.[2]吴欣儒.多媒体技术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7,37(17):186.[3]伟英.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职声乐教学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181-182.[4]赵淑萍.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3):178,180.作者简介:闫飞(1981—),女,汉族,焦作市人,硕士,河南省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音乐。 Northern Music 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