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图形材料)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图形材料)模拟试卷4 (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4% D.低31.4%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计算型题目,综合考查中位数和百分数。1998年至2006年一共有2006-1998+1=9年,则中位数就是按序排列排在第5位的数。将1998─2006年的9个数据接降序排列,得到150.0、51.0、49.5、48.7、43.2、40.9、36.5、35.0、24.5,则中位数就是43.2亿元,最小损失额是24.5亿元,故中位数比损失最小年份的损失额高43.2÷24.5-1>40÷25-1=60%,符合的就是A。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2. 1999年至2006年期间,地质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是1998年直接经济损失的( )。

A.15.18% B.72.56% C.23.14% D.27.44%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计算型题目,综合考查平均数和百分数。从图形中条形长短看,1999年至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的平均值大概在40左右,简单估算40÷150≈26.7%,只有27.44%最接近,正确答案是D项。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3. 与上一年相比,下列年份中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0年 B.2003年 C.2002年 D.2006年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排序型题目,主要考查同比增长率。观察统计图,显然只有2000年增长率高于100%,所以最高的是2000年。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4. 以下年份中,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与上年相比增长量最少的是( )。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排序型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增长量。 由图形可知,2004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增长量是57377-49788≈8000篇;2005年是68226-57377≈11000篇;2006年是71184-68226≈3000篇;2007年是89147-71184≈18000篇。通过简单的估算可知,增长量最少的是2006年,正确选项为C。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5. 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 A.5.9万 B.6.3万 C.6.7万 D.7.1万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计算型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 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为(49788+57377+68226+71184+89147)÷5≈(50000+60000+70000+70000+90000)÷5=68000篇=6.8万篇,最接近的是C项。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6. 图中SCI收录论文总数最少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排序型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比重。 根据图形,2003年SCI收录论文的总数为篇,2004年为篇,2005年篇,2006年为篇。2004年和2005年相比,2004年的分母大于2005年的分母,且分子小于2005年的,所以2004年SCI收录论文总数小于2005年,排除C选项;在选项A、B、D中,111XXXX;=107XXXX;=116XXXX。所以,正确的选项为B。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7. 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 A.6% B.10% C.16% D.25%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计算型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年均增长率。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03—2007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增长率为且略小于20%,最接近的是C项。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8. 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

A.2004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同比增长率是2004—2007这四年中最高的

B.2005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比重的增量是2004—2007这四年中最大的

C.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

D.若保持2007年的增长速度,200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将超过10万篇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判断型题目。 A项,2004年的同比增长率为;2005年的同比增长率为了,大于2004年的同比增长率,A错误; B项,从图表可以看出,2005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的比重的增量是负值,其他年份该值均为正值,B错误; C项,从图表可以看出,在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的比重并不是逐年上升的,在2005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C错误; D项,2007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比2006年增长了(89147-71184)篇;若保持2007年的增长速度,由于2007年的基数大于2006,则2008年的增量大于2007年,即200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大于89147+(89147-71184)>89000×2-71000=107000篇,超过10万篇,D正确。 综上,正确答案为D。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9. 2006年1—10月国内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为( )。 A.5% B.23% C.67% D.95%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右图可直接得到国内贷款所占的比例为23%,选择B。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0. 2006年1—10月中央项目与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 )。 A.11:89 B.15:85 C.14:86 D.12:88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左图可知,中央项目的投资额为7757.1亿元,地方项目的投资额为62313.4亿元,则两者的比例为7757.1:62313.4≈77:623=11:89.选择A。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1. 如果2006年1─10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利用外资共2995.2亿元,则该时期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资金约为( )。

A.58332.0亿元 B.59904.0亿元 C.65412.0亿元 D.66334.0亿元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右图可知,利用外资所占的比例为5%,则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995.2×20=59904.0亿元。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2. 如果2006年1─10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利用外资共2995.2亿元,国家预算内资金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33.1%.则2005年1─10月份国家预算内资金为( )。

A.2250.3亿元 B.4504.3亿元 C.5471.5亿元 D.5781.4亿元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右图可知,利用外资和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的比例均为5%,则国家预算内资金也约为2995.2亿元,所以2005年1─10月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亿元,A项最为接近。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3. 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 )。 Ⅰ.2006年1─10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资金处于支配地位 Ⅱ.2006年1─10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地方投资完成 Ⅲ.2006年1─10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

本占主导地位 Ⅳ.2006年1─10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起补充作用

A.Ⅰ和Ⅳ B.Ⅱ和Ⅳ

C.Ⅰ、Ⅱ和Ⅳ

D.Ⅰ、Ⅱ、Ⅲ和Ⅳ

正确答案:C

解析:Ⅰ,由右图可知,除了外资,其余的都为国内资金,则其所占的比例为1-5%=95%,可见国内处于支配地位,Ⅰ正确; Ⅱ,由左图可知,Ⅱ正确; Ⅲ,民间资本在图中没有体现,无法判断其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Ⅲ无法确定; Ⅳ,由右图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只占5%,起补充作用,

Ⅳ正确。 综上所述,应选择C。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4. 到该县的游客中,人均旅游费用支出(=旅游收入/接待人数)增长最快的一年是( )。

A.2001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1年

正确答案:D

解析:已知人均旅游费用支出=旅游收入÷接待人数,则人均旅游费用支出的增长率为。 由于2000年的数据未知,所以2001年的同比增长率无法计算,忽略A项; 比较可知,2011年人均费用支出增长率最大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5. 相比较于2005年,2010年该县的GDP值( )。 A.增长了12.6亿元 B.增长了21.4% C.增长了27亿元 D.增长了31.4%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扇形图可知,2005年该县的GDP值为(5.5÷43.7%)亿元,2010年为(25÷63.2%)。,排除选项B、D。已知2005年的GDP为5.5÷43.7%≈5.5÷44%=12.5亿元,由于2010年相对于2005年的增长率约为2XX%,所以2010年比2005年的增长量约为2005年的2倍多,符合条件的只有C项。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6. 假设2001─2005年间,该县GDP逐年稳定增长且每年增幅相同,那么2004年该县GDP约比2001年增长了( )。

A.40% B.35% C.30% D.25%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上题可知2005年的GDP值约为12.5亿元,2001年为(0.74÷8.8%)亿元,假设2001─2005年每年的增幅相同,则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那么2004年该县GDP比2001年增长了33%,与B最接近。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7. 根据材料,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该县旅游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力日益增强 B.2005年来该县旅游的人均支出为700元

C.同比前一年,只有2009年该县旅游人均支出是有所减少的 D.2003年是该县旅游接待人数增加最少的一年

正确答案:B

解析:材料中并未提及“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所以首先排除A、D项。C项,柱形图显示2011年的旅游收入增速较快,明显高于往年,不能确定2012年也保持高速增长,无法判断。B项,扇形图显示,自2001年至2010年,旅游收入所占比重日益上升,所以正确。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8.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十五”期间粮食产量逐年上升 B.“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增长率逐年提高 C.“十五”期间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2004年 D.“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增长率最高的是2004年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2003年粮食产量小于2002年,增长率也小于2002年,所以A、B错误;2005年的粮食产量最高,C错误;2004年的粮食增长率最高,D正确。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19. 2004年粮食产量比2003年增长了( )。 A.9% B.3.1% C.1% D.-2.1%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折线可知,2004年粮食产量比2003年大约增长了10%,与A项最接近。另解,2004年粮食产量为46947万吨,2003年为43070万吨,则增长了(46947-43070)÷43070=9%。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20.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条形可知,2005年的粮食产量48401万吨,为最高。 知识模块:

图形材料

21. 2005年粮食产量比2001年增加( )。 A.3137吨 B.3137万吨 C.4427万吨 D.5331万吨

正确答案:B

解析:2001年粮食产量为45264万吨,2005年粮食产量为48401万吨,则2005年比2001年增加了48401-45264=3137万吨。注意A和B的单位不同。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22.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有所波动

B.2005年粮食产量增长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 C.2003年粮食产量比2002年增加2636万吨 D.总体来讲,“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

正确答案:C

解析:2003年粮食产量比2004年少,A正确、C错误;从折线可知,2005年粮食产量增长率小于2004年,B正确;2005年粮食产量比2001年多3137万吨,很明显,“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D正确。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23. 图中a-b=( )。 A.5 B.5.3 C.5.7 D.5.9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a=(11565.0-10027.7)÷10027.7×100=15.3,b=(3180.9-2890.7÷2890.7×100=10.0。所以a-b=15.3-10.0=5.3。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24.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 )元。 A.3978.07 B.4034.56 C.4257.54 D.4356.21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图1和图2可知,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05.2÷(1+12.4%)=6232.38元,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99.4÷(1+2.0%)=2254.31元。故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6232.38-2254.31=3978.07元。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25. 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 A.7781.8 B.7874.2 C.7845.7 D.7901.9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图1计算可得,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05.2×(1+12.8%)=7901.9元。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26. 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少( )。 A.11.45% B.12.32% C.13.23% D.15.24%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图2直接计算可得,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少(3665.7-3180.9)÷3665.7=13.23%。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27. 2005─2007年年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期年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 )元。

A.6922.93 B.6891.58 C.6789.21 D.6699.97

正确答案:A

解析:2005—2007年年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13.4+10027.7+11565.0)÷3=10168.7元,2005—2007年年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890.7+3180.9+3665.7)÷3=3245.77元,二者之差即为所求,10168.7-3245.77=6922.93元。 知识模块:图形材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