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法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法

(一)目的

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人体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通常称之为生命体征。通过测量生命体征,可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协助医生做出诊断,为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二)评估

1、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意识、疾病类型,合作程度等,判断用何种测体温的方法。

2、30min内患者无进食、冷热敷、无剧烈活动、情绪无波动等影响生命体征变化的生理因素。 3、患者无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 (三)操作程序

1、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2、洗手、戴口罩

3、准备用物 体温计、血压计、纱布、记录的笔和本。

4、携用物至床旁 呼唤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5、摆体位 仰卧位或半坐卧位。 6、测量体温

⑴检查体温计水银柱在35°以下。

⑵腋表: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入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患者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不能合作者,应协助患者夹紧体温计,测量8~10min。

⑶口表:将口表体温计放于患者舌下热窝处,嘱患者用鼻呼吸,勿用牙咬,测量3min。

⑷肛表:患者侧卧或平卧,用润滑油润滑肛表水

银端,分开臀部,将肛表轻轻插入直肠约3~4cm,并固定,测量3min。

7、测量脉搏

⑴右手示指、中指、环指的指端安放在桡动脉搏动处。

⑵左手持表于眼前。

⑶测量15~30s,将测得脉率乘以4(或2)得出每分钟脉搏次数。异常脉搏测量1min。

⑷短绌脉测量时,应由2人合作,由测心率者发出“开始”信号,计数1min。

8、测量呼吸

⑴测量脉搏的手不动,观察胸腹起伏,测量呼吸。 ⑵计数30s后乘以2。异常呼吸测量1min。 ⑶危重患者气息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于鼻孔前,观察棉花吸动的情况并计数。

⑷记录脉搏、呼吸。 9、测量血压准备

⑴暴露上臂(放体温计侧对侧的肢体)。 ⑵使肱动脉与右心房平行。

⑶缠绕袖带(平整),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适

宜。

⑷放置听诊器于肱动脉动处并用左手轻按。 10、测量血压 ⑴打开水银开关。 ⑵视线与水银平行。

⑶右手握气球,关闭气门充气。

⑷至阻断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再继续充气使压

力增高20~30mmHg。

⑸缓慢放开气门,以每秒4mmHg速度放气,并观察

刻度。

⑹当听到第一声搏动时,汞柱所指的刻度为收缩

压。

⑺当搏动音消失或变弱时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⑻如需重复测量,应将袖带内气体放完,使水银柱降到零,稍停,再重复测量。

⑼测量完毕,将血压计倾斜向下45°,关闭水银槽开关,袖带放于盒内卡好金属螺旋。 ⑽记录血压值。 11、记录体温

⑴按要求时间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擦净,平视读数,记录温度值。

⑵甩体温计于35℃以下。

⑶将体温计浸入盛有消毒溶液的容器中。 12、整理用物

13、安置患者 帮助患者整理衣袖,使之取舒适

体位,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剧烈运动后的病人测量T、P、R、Bp 应予休

息20min后再进行。

2、吃冷热食物后应过15min 后方可测量口腔体

温。

3、鼻、口腔疾病,昏迷不醒及婴幼儿,不能用口腔测温。需测肛温时,应协助扶住体温计,不得离开,以防折断、脱落或滑入直肠内。肛门、直肠疾病、热水坐浴或灌肠后15min内,不可测量肛温。

4、心血管疾患、大手术及重危患者测脉搏时,应注意频率、节律,并计数 1min,重危及大手术者应测呼吸。

5、检查结果与病情不符时,应再检查一次,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予以适当处理。

6、每日中午测体温时,同时记录1天大便次数。 7、每次测量后的体温计,全部浸泡于消毒溶液(1:1000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后用清水冲洗,用纱布擦净,置于清洁容器中备用。

8、需连续测量血压的患者,尽量做到固定时间、

体位、肢体及血压计。

9、某些高压患者,在收缩期搏动声开始后,可有一短暂的无声期(称听诊间歇),此时应以第一次出现的音响之汞柱高度为收缩压。WHO规定,以动脉消失音为舒张压。当变音与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或危重患者应记录两个读数。

10、测量下肢血压者记录时,应在数字后注明“下肢”。

11、下肢血压测量法:患者俯卧或平卧,将普通袖带缠于大腿下部,使其下缘在腘窝上3~5cm处,摸

到动脉搏动后放上听诊器,测量方法同上肢。一般下肢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如用较宽大的袖带,测得的血压数值大致与上肢相同。

12、儿童测量血压时,应根据患儿年龄选择袖带宽度。一般是上臂长度的1/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