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湖北省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鄂经信规划〔2012〕28号 2012-3-28湖北省经信委医药处发布

医药产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医药产业,对于调整优化全省工业结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省医药产业通过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整体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全省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中西药品、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

(一)“十一五”期间主要成绩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省医药生产企业达到302家,资产总额达到434亿元。2010年全省医药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74亿元,利税总额50.24亿元,利润32.85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1.23倍、2.09倍、2.74倍和4.56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分别为22.4%、14.64%、24.9%和30.12%。

2、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省医药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1.1%。全省现有过亿元的医药企业91个,过5亿元的企业15家,过10亿元的企业6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7家、2家、2家。宜都东阳光药业集团、武汉人福医药集团、武汉健民药业集团、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大企业成为推动全省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3、优势产品地位加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以来,全省医药产业在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红霉素、牛磺酸和生物疫苗、眼科用药、麻醉药品、肛肠用药等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产品方面继续保持优势,形成了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牌优势产品。截至2010年底,全省医药产业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个、湖北

著名商标35个、湖北名牌30个。全省维生素B2、维生素B1、牛磺酸等原料药产量全球最大,硫酸新霉素原料药产量亚洲第一,肝泰乐、布洛芬原料药产量世界第三,氨基酸品种最多、出口量全国第一,红霉素、安乃静、甲硝唑、双烯、沃氏、单宁酸原料药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麻醉药研发和生产全国第一,眼科用药、抗病毒药、血液制品和疫苗研发生产位居全国前列,抗甲型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是国内重点生产基地。

4、自主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企业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十一五”以来,全省医药产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基础研发能力。截至2010年底,全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国家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2006~2010 年全省共获得药品注册批件456个,其中新药批件53个。

5、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速。“十一五”期间,全省医药产业聚集趋势明显,武汉和宜昌、黄冈等市形成了医药产业聚集区。据统计,2010年武汉、宜昌、黄冈完成医药产值230亿元,占全省医药总产值52.3%。随着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快,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国家级生物医药综合基地和研发生产集聚中心正在形成,一批大项目在基地落户。美国辉瑞制药研发中心、国药控股、华大基因、长春长生生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正式签约入驻。此外,全省还涌现出鄂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天门市医药产业集群、武穴市医药产业集群和蕲春县医药产业集群。

6、药品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以医药储备制度为重要保障的药品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疫情、汶川大地震、暴雪冰冻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发挥了省级医药储备应急保障作用,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不大。全省医药产业总量和规模不大,在全国的位次一直徘徊在13左右。医药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2、产品结构不优,高附加值品种少。制剂产品产值在产业总量中比例偏小,部分企业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大品种少,普药生产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3、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省医药产业科技投入整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2%左右,远低于国际5%~15%的水

平。医药科研缺乏高水准的技术创新人才,科研优势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优势。新产品开发仿制居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二、全省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医药产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将产生积极效应。生物医药产业被国家确定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2011年1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全省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健康需求,扩展了市场空间。在国家惠民生,扩内需宏观政策和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和健康需求进一步提高,为医药产业发展和药品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国际医药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国内医药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三是我省独特的资源优势明显。全省中药资源丰富、中药文化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十二五”时期,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和中药现代化,契合我省实现资源、科教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有利于加快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面临的挑战:一是行业竞争加剧。医药产业是极具竞争性的产业。既有国际同行的竞争,也有国内同行的竞争。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医药巨头瞄准我国医药市场,纷纷进入国内建厂,抢占国内医药市场。我省与国内医药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并不具有独占性优势,进入“十二五”时期,我省医药企业将面临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行业发展标准提高将加速企业两极分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简称“新版GMP”)已正式颁布实施,按计划,五年内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要达到新版GMP的标准。实施“新版GMP”将提高医药行业的生产标准和准入条件,国内制药企业面临全面的软硬件改造升级,势必导致部分企业无力或无意实施GMP改造,从而退出市场。三是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强。环保标准逐步提高,新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实施,使医药工业,特别是化学原料药生产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能源、水资源、工业用土地等资源匮乏,对医药工业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束缚作用。

三、“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统筹推进产业壮规模、调结构、上水平,促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推进全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总量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整中做大做强产业。

2、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大的优势,调动企业积极性,不断增加创新投入,加快新产品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资金、技术、产品和人才向优势企业和产业聚集区集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3、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合作相结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着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4、坚持开发新品种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既要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开发和产业化,使其成为支撑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又要加快用现代生物技术对传统制药工艺的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大幅提高。到2015年,全行业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2%;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1%;利税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0%。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15年,打造1个年产值过400亿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成3个产值过100亿的医药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3个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5个年销售收入20亿元、10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中型医药企业

集团;培育单个产品生产与销售位居世界同类产品前列的5个,位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的20个,创5个全国“驰名商标”。

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5%。新增国家一类创新药物1-3个,累计取得国家各类生产批件100个,新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3家,省级技术中心10-15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0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导,促进产学研成果产业化的创新和激励机制。

4、节能环保效果明显。建设一批医药工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全省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废气、废渣实现无害化处理。到2015年,全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6%。

四、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发展重点 1、生物制药

加快生物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药物产业发展,促进生物制药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研发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艾滋病以及免疫缺陷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和抗体药物。

(1)生物疫苗

重点开发婴儿和儿童用多联疫苗、流感和新发传染病等疫苗,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疫苗生产工艺。重点推进以麻疹、腮腺炎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为基础的联合疫苗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2)诊断试剂

重点研制以病毒传染病、性病和肿瘤早期检测试剂为主的诊断试剂,开展生物芯片技术、量子点生物荧光探针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创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3)生物技术药物

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蛋白质、多肽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凝血因子、反义核酸药物、DNA药物和基因工程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重点推进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NGF)系列产品、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辅酶Q10和重组人胰岛素、干细胞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2、化学合成药

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学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壮大创新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产业规模,提升全省化学合成药产业竞争力。

(1)原料药及中间体

加强核黄素、布洛芬、红霉素、氨基酸等重点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开发与产业化,重点支持红霉素、布洛芬等系列原料药、心血管类原料药产业化、维生素B1、米非司酮原料药、酮洛芬、磷霉素和氨基酸及系列产品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2)制剂

重点围绕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类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激素类药物、维生素、氨基酸、麻醉药物等优势门类,引进消化和仿制市场潜力大的国外非专利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制剂,抓好已上市大品种二次开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积极推进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纳米技术制剂、脉冲释药制剂、长循环制剂等新型化学制剂的开发与产业化。重点推进氟非尼酮(一类新药)、氨基酸和硫酸新霉素、盐酸克林霉素冻干粉针、系列肝和胃用药产业化、七叶皂苷钠系列冻干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盐酸巴尼地平克林霉素棕榈酸脂新药以及滴眼液冻干针头孢粉针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3、现代中药

加快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重大中药创新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中药产品,实现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产业跨越式发展。

(1)中药材生产

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促进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中药基地建设优化升级,大力推进黄连、茯苓、菊花、苍术、柴胡、夏枯草、厚朴、玄参、金刚藤、金银花、银杏、黄姜、鄂贝母等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地道药材产业链,形成一批地道中药材产业集群。

(2)中药创制

积极开发中药饮片及植物提取物,促进优势中药材资源开发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进重大中药创新成果的系列化开发与产业化。支持对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等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特色鲜明的中药新药及新剂型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支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积极推进痔痛安系列产品、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产业化、中药超临界萃取和中药材颗粒化生产、蒿甲醚提取、茶叶中间体提取、李时珍本草系列产品、龙牡壮骨及健脾生血颗粒、龙芪颗粒产业化及中药饮料扩能、石辛含片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加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以中药养生保健理论及诊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健康产品研究开发,积极发展补益性类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饮料产业。

4、生物医学工程

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使全省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

大力发展医疗激光仪器、激光美容设备、肿瘤早期诊断系统、医用超声波、医用监护仪、医用X光机、呼吸机等医学设备,重点发展眼科显微镜系列、激光治疗仪、人工晶体等新型眼科医疗器械;彩超、多参数心脑血管监护仪、诊断治疗仪、无创伤或微创手术器械等新型医疗机械,重点研制面向家庭的智能化、小型化疾病监测、治疗设备。重点支持半导体医疗微创激光医疗器械、自凝刀治疗仪、新型数字化影像诊断系统、麻醉科医疗器械、肝硬化检测仪产业化、数字式十二导心电图机产业化、光电半导体医疗激光器等项目建设。

(2)新型医用高端耗材

积极发展高端医用无纺布、绷敷材料、生物试剂等卫生材料技术与产业,进一步完善全省高端卫生材料产业链,积极培育全省新型医用高端耗材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高新医用敷料、新型复合空心胶囊、医药包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3)医用植入器械、人工器官及组织工程化产品

以骨植入材料为重点,积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人工骨、骨内固定件及系列人工髋关节、修复神经缺损用的人工导管等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跟踪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开展组织工程产业化开发,填补我省在组织工程骨、肌腱、皮肤、角膜等组织工程产品领域的空白。

(二)主要任务

1、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产业规模

大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化。紧跟世界生物技术发展步伐,大力加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基地辐射作用,把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调整化学医药产业结构。积极采用制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开发新剂型,提高缓控释制剂等新剂型在制剂产品中的比重,提高制剂产品质量和档次,研发满足我国疾病谱的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创新药物。抓住全球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及一批临床用量大、销售额居前列的专利药陆续专利到期的机遇,加快仿制研发和工艺创新,提高化学制剂药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

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加快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研究成果产业化。加快中成药的二次研发,优先发展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治疗领域的药品。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2、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做强做大市场主体

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扶优扶强和市场竞争,不断提高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格局。

3、优化产品结构,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和精品名牌

大力发展生物制剂、化学制剂、中成药等新药产品,稳定发展化学原料药,支持深加工实现就地转化升值。打造红霉素、牛磺酸、核黄素等一批单产品销售过10亿的精品名牌等拳头产品。

4、优化技术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继续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投入,鼓励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开发共性、关键性以及前沿性重大医药课题研发。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促进创新药物产业化、基本药物上水平、药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升级、中药现代化以及医疗器械国产化。

5、优化产业布局,走特色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在技术、资金、人才、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瞄准国际先进技术,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高科技产品,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综合性生产基地,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为先导,着力打造武汉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产业聚集中心。充分发挥鄂西经济圈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经济圈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生产保障能力和省级医药储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6、优化产业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业态

大力培育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外包服务业。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药物产品开发、临床前实验及临床实验服务等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承接国际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外包,加快融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步伐,逐步形成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集群。

五、保障措施

(一)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产学研整合技术资源,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落实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继续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方式,加大对医药创新的扶持力度。用好省级有关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运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全省医药产业发展。三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根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够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对率先完成新版GMP改造,并通过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给予相关政策或资金支持。

(二)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认真落实国务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消除制约医药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障碍,减轻企业兼并重组负担,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资产债务处置、利益分配等问题。结合实施2010版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鼓励优势企业兼并收购重组,对兼并收购重组企业GMP改造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大型企业跨地区重组改扩项目优先予以核准。完善企业集团内转移药品文号的政策,消除跨地区转移文号存在的障碍,为企业兼并收购资源整合提供便利和创造条件。

(三)加快医药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大力支持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人才、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加快关南医药基地、九峰创新基地、九龙产业基地建设步伐,率先在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形成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发、生产、流通聚集中心。同时,加快庙山产业园、吴家山产业园、沌口产业园、葛店产业园和汉南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生物制药、化学药制剂、现代中药等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鼓励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医药工业园区开展创建活动,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争取政策支持。在规划布局、技术改造及资金安排等方面,对示范基地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引导其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关联企业在园区落户,形成一批管理规范、环境友好、产业关联度高、专业配套齐的医药产业聚集区。支持和发挥重点龙头企业的核心、集聚和辐射作用,按照资源共享、

龙头带动、企业协作的要求,加快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建成若干个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新型医药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四)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的支持力度,加大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设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形成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强化项目支撑,着力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实施信息化与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工程。支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加快产品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提升关键、核心医疗器械的数字化水平。提高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发酵罐、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全面提升药品质量的检测、控制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六)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发展。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审批权限核准建设项目。承接产业转移、改扩建以及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地区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并办理相关手续。加强对重点产品产能、产量、市场需求状况的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

鼓励医药企业之间开展委托加工,提高设备开工率,控制新增过剩和低端产能,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委托加工业务开展的办法和措施。加强生产质量监管和环保监督检查力度,查处违规生产行为。

(七)实施专利保护和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对医药产品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以及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护技术秘密,严厉打击窃取企业技术秘密的行为。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激发活力、以用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我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加大对生物医药原创人才、生物技术工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重视对医药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鄂创业。

(八)强化政策扶持保障和激励作用。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发挥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吸引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以及行业外资本投资医药产业。推动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贷款、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尤其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筹资,引导募集资金投向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各项税收激励政策。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新农合、基本药物增补等目录。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集中采购评标标准和方法,支持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实现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九)发挥药品监管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执行国家《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程序管理规定》和《药品技术转让注册管理规定》,加强对药品的监管。支持企业参与实施《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提高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制售假药和非药品冒充药品上市行为,整治违法药品广告,加强医药安全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的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

(十)强化医药流通体系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药品流通行业重组整合,打破地方封锁和垄断,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以九州通医药集团等大型流通企业为龙头,优势企业为主体,有效覆盖全省城乡的药品流通网络。改变传统的物流方式,建立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支持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大力发展零售连锁经营,支持有实力和管理规范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拓展连锁网络。加快推进药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和丰富传统的商业模式。

(十一)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服务作用。积极探索医药行业协会发展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反映企业诉求,引导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承担起行业统计、行业调查研究、行业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任务。

附件1:湖北省各市州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图

襄阳:维生素B1和精神类药物生产基地 黄冈:核黄素原料和本草中药生产基地 黄石:激素原料和新型抗癌药物生产基地 宜昌:红霉素原料和麻醉药生产基地 潜江:牛磺酸原料和眼科用药生产基地 咸宁:妇科用药和中医急症用药生产基地

武汉: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产业聚集中心。包括关南、九峰、九龙、庙山、吴家山沌口、葛店、汉南等产业园。

附件2: 湖北省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布局图

湖北省医药产业“十二五”期间部分重点项目汇总表

制表:湖北省经信委医药产业处 单位:万元

序市企业及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号 州 湖北广济药业股1 J 份有限公司生物新建生物产业园区 科技园 项目总投资概算6天津金耀集团中亿元,分三期完成,2 F 南制剂生产基地 湖北天药由现址整体搬迁至 项目总投资概算武汉启瑞药业有5.3亿元,建设水3 A 限公司庙山生产针、冻干粉针、片基地二期工程 剂、颗粒剂、干混悬剂生产车间 天圣制药集团股项目新增土地308份有限公司 亩,建设中药提取,4 C 湖北天圣康迪现水针剂,大容量注代中药产业化建射剂型生产线 设项目 湖北李时珍国际5 J 中西药交易及物流 中药港 年产各类药品、针6 K 应城远大制药 剂500万片、支 黄石飞云制药有7 B 限公司 异地扩建 异地扩建 销售 出口 利润 税收 收入 创汇 2068359 5061142 681036 383171 28273 总投资 300000 500000 40000 50000 800 建设起止时间 2017建成 备 注 60000 135000 30000 5000 53600 60000 17000 5000 2011—2013 51000 113900 3000 9000 50000 50000 40000 200000 30000 100000 8000 2000 5000 5000 1800 5000 400 万美元 武汉光谷生物医建设80万方的生物药产业园发展有医药园,承担生物8 A 限公司武汉国家医药产业项目的入生物产业基地生驻协调 物医药园 云梦氯化钠及人年产2万吨氯化钠9 K 体血液透析浓缩及人体血液透视浓项目 缩液60万桶 项目总投资概算武汉启瑞药业有3.1亿元,建设水10 A 限公司庙山生产针、冻干粉针、片基地三期工程 剂、颗粒剂、干混悬剂生产车间 规划总面积138万武汉东湖高科医平方米,容积率疗器械园有限公1.5,其中生产车11 A 司武汉国家生物间:70万平方米,产业基地医疗器研发:40万平方米,械园 配套:28万平方米。 武汉市生物制品土建、净化车间、12 A 研究所新建轮伏设备安装 车间 在现有2万亩种植湖北武当生物医面积基础上发展到药科技有限公司10万亩,形成华中10万亩金银花地区最大的金银花13 C 种植及中药植化及中药材集散市原料研发生产建场,建成年处理3议项目 万吨生产能力的中药材植化原料生产35500 400000 50000 36450 2009.9- 2012.9 东湖开发区 35000 20000 1800 1200 31000 40000 9000 3000 2013—2015 30000 100000 20000 10000 2009.10-2014.10 东湖开发区 30000 75000 15000 4000 2012年完成 30000 100000 20000 10000 10000 基地。 14 H 天一药业牛磺酸 15 年产5万吨牛磺酸及其它医药产品 30000 30000 50000 50000 3000 3000 3000 3000 中药 16 17 18 19 湖北御金丹生物提炼栀子色素3000K 科技有限公司栀吨 子深加工项目 新建4条塑瓶生产线、1条玻瓶输液生武汉福星生物药产线、1条口服固体K 业有限公司福星制剂生产线、1条小医药工业园项目 针生产线、1条中药提取线、3条软袋生产线 规划建设总面积1600亩的武汉国家武汉光谷生物产生物产业基地创新业基地建设投资园区,包括生物企A 有限公司武汉国业孵化器、生物公家生物产业创新共技术服务平台、基地 园区整体配套设施等 武汉中有药业有年产阿托伐他汀钙G 限公司医药中间733公斤,盐酸喹那体 普利2200公斤 建设2万平方厂房,湖北畅响集团文G 0.5万平米科研楼,依生物科技 安装三条洁菌特效28000 103000 15600 5200 27000 100000 20000 10000 2008.11-2012.11 东湖开发区 26000 60000 2500 5500 2011 葛店开发区 鄂州开发区 22000 40000 450 6400 2012 药列生产线 湖北百科皂素有限公司 20 C 800T/年甾体激素药及中间体工程 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输液21 E 用新型高分子药用包装材料 武汉九珑人福生22 A 育调节药物生产基地 武汉市生物制品23 A 研究所新建抗体大楼 武汉市生物制品24 A 研究所新建流感车间 25 B 湖北神农草医药工业园 500T/年双烯醇酮酯胶酯 酯胶酯200T/年 沃氏氧化物100T/年 占地面积80亩,新建洁净厂房15000平方米,引进4条生产线,购置相应生产、检测设备。 新建生产车间、仓库、环保动力设施、质检研发大楼。 土建、实验室安装、设备安装 土建、净化车间、设备安装 研发生产销售神农草口服颗粒中成药、精气神提神笔等 年生产能力10亿片,征地150亩,设备250台套 21275 56170 5990 6004 20327 45000 5500 16000 2009-2010 2012年完成 2013年开建 2013年完成 宜昌开发区 20230 50000 10000 2500 20000 40000 7000 1500 20000 25000 5000 1000 20000 9000 1500 1300 湖北武当金鼎制药有限公司 26 C 生物制药生产建设项目 20000 30000 6000 3000 27 F 28 K 29 F 30 A 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含湖北制药有限公司 孝感市海王公司药物生产与物流项目 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含湖北制药有限公司 武汉人福中枢神经用药生产基地 20000 维生素B3原料药 药品生产与医药物流、占地400亩 维生素B1原料药及衍生物 60000 1000 500 2010-2013 2011年完成 孝感市开发区 20000 19000 30000 67000 6000 3000 1300 45000 5000 650 1000 襄樊隆中药业有限公司儿科新31 F 药、中保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武汉市生物制品32 A 研究所新建包装大楼 竹溪华驰医药公司 33 C 千吨激素甾体中间项目 竹溪云浩医药公司 34 C 万吨中药饮片加工项目 新建制剂车间、新16840 产品中试车间、环保动力设施。 儿科新药及中保产品加工所需的前处理车间、固体制剂、16000 液体制剂、中心化验室、行政大楼、动力车间的建设。 土建、设备安装 15000 30000 5500 1000 50000 10000 2000 2011年完成 新建 15000 30000 1500 1000 扩建 15000 30000 1500 1000 36 C 37 G 38 J 39 L 40 G 41 R 43 Q 44 A 45 C 竹溪云浩医药公司 新建 中国云浩药都建设项目 湖北唯森药业有年产头孢系列产品限公司头孢产品1200万盒,年产产业化 1000万瓶口服液 李时珍医药集团医药物流 三期项目 湖北惠生药业有征地,建厂房,购限公司年产设备,新建年产1000吨维生素1000吨维生素B6B6生产线项目 生产线 征地145亩,年产七叶皂苷钠系列冻武汉爱民制药有干针2400万支、胶限公司迁址新建 囊500万粒、擦剂50万支 湖北益泰药业有限公司年产300厂房、设备 吨三氯蔗糖 湖北香连药业黄植物提取物、保健连新产品开发 食品 人福普克医药出新建一栋2层的综口产品生产基地 合生产大楼和一栋2层的质检大楼。 竹溪华驰医药公新建 司 15000 30000 1500 1000 15000 15000 18000 200000 780 8000 1680 5000 2011 葛店开发区 15000 24800 5456 2455 1823 千美元 14500 35000 400 5600 葛店开发区 14400 14000 13969 32000 55000 45000 5000 5500 15000 3750 12000 3000 2000 中药 2011年完成 12000 20000 1000 800 三百吨二酮项目 湖北华中药业有46 F 限公司(含湖北制药有限公司 李时珍医药集团47 J 四期项目 48 A 国药控股物流中心 12000 维生素B6原料药 本草饮料 占地100亩,储备量可达18万件,日均吞吐能力1.6万件。 项目建设起止年度2009-2010年,建设用地60亩,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2009年已完成投资5000万。 1、新建2000平方米生产车间, 2、购生产及检测设备及其它设备99台套 1、购置一栋4000平方米5层研发大楼,建设国际化研发中心;2、建设化学药物实验中心及生物药研发实验中心;3、新增仪器100余台套 12000 50000 50000 2000 5000 1000 2000 2010.2-2011.4 东湖开发区 11913 80000 25000 6282 武汉一半天药业(监利)有限公司30万支/年冻49 D 干粉针剂及200万瓶/年氨基酸项目 咸宁市荣恩堂药业有限公司年产50 L 3000吨鹿地益元酒项目 武汉启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物城国际化研发中心 51 A 11000 22000 1500 1000 10405 10000 34872 40000 3000 5000 1200 1200 2012年建成使用 52 53 54 56 57 58 59 武汉人福高科医新建一栋8000平方A 药工程研发中心的4层研发大楼,及中试基地 新增仪器100台套。 建设冻干粉针、大武汉福兴达投资容量注射剂、固体有限公司幸福原A 制剂、粉针、小容生物医药产业基量注射剂等多品种地 的生产线。 长春长生生物科流感嗜血杆菌结合A 技股份有限公司疫苗生产基地 疫苗生产基地 核磁共振分析仪武汉中科开物技(包括核磁共振谱术有限公司核磁A 仪和医用核磁共振共振分析仪生产成像仪)规模产业基地 化。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植物植物源重组人血白A 源重组人血白蛋蛋白产业化基地 白生产基地 中美华世通生物兴建片剂、胶囊剂、医药科技(武汉)颗粒剂、粉针、水A 有限公司中美华针五个剂型生产世通药物制剂产线。 业化项目 湖北芳通药业股年产500吨双烯醇份有限公司 B 酮醋酸酯等甾体系甾体药物中间体列产品 系列产品 10000 40000 5000 1200 2011年完成 40000 10000 5000 1200 蔡甸区 10000 50000 10000 2000 2011-2013 东湖开发区 10000 45000 8000 1500 2011-2014 东湖开发区 10000 50000 20000 4000 2011-2015 东湖开发区 10000 50000 10000 2000 2011-2016 东湖开发区 10000 30000 3000 1800 60 C 61 C 62 C 63 F 64 G 65 G 竹溪华驰医药公司 六百吨沃氏氧化物加工 竹溪华驰医药公司 300吨霉菌脱氢物项目 竹溪创艺医药公司 千吨皂素联产五千吨乙醇加工 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含湖北制药有限公司 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公司科前生物制剂 湖北瑞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基地 扩建 10000 15000 700 500 新建 10000 15000 700 500 扩建 10000 10000 20000 20000 1000 800 维生素B5原料药 1000 500 葛店开发区 梁子湖区 生物技术产业化 10000 20000 200 3200 2013 中药材种植基地 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原料药;低分子肝素钠冻干粉、注射液、口服制剂系列产品开发、生产;肝素类生化药物研发中心;原料药生产车间及生产线、制剂生产车间10000 18000 1200 2000 2014.6 湖北五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肝素66 J 类药物深度开发项目 10000 80000 7000 4000 3000 及生产线。 67 J 68 J 69 K 70 K 71 K 72 K 73 L 74 Q 75 Q 武穴迅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磷霉素系列产品 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应城市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10000吨年非PVC多层共挤输液用膜项目 湖北午时药业技改 湖北兴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千里马药业生产线项目 湖北科奥医疗器械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通山县医疗器械工业园 湖北香连药业黄连基地 湖北香连药业香连软胶囊开发 新建厂区、改造增规模 茴三硫 10000 22000 3800 2600 250 万美元 10000 20000 400 80 厂房、设备 10000 70000 2000 3500 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生产 心脑血管类药开发 年产氧氟沙星150吨 主要生产各类医疗器械 基地建设50000亩 软胶囊加工生产线 10000 10000 10000 30000 12000 12000 800 42000 2000 1000 1020 1200 10000 2013-2015 2011-2013 2010-2013 中药 中药 安陆市 应城市 咸宁市通山县 10000 30000 960 3500 10000 10000 40000 45000 40000 50000 4500 6000 5000 1500 3600 5000 76 E 宜昌东阳光生化年产1500吨红霉素

制药有限公司 77 E 78 E 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 原料药扩建项目 辅酶Q10工业化大33000 生产配套设施 年产3000万支冻干粉及乳剂CGMP工程13600 项目 年产5亿支小容量注射液GMP工程项10000 目 三峡药业医药科技41000 园建设 华强科技医药包装77800 产业园 医药孵化板块、医药物流板块、研发 139000 板块、统合配套板块 软膏剂投资,栓剂投,口服液和中药50000 饮片,栓剂、软膏剂设备工艺 90000 30000 5000 3000 5000 3000 79 E 80 E 13200 93200 200000 1000 5000 10000 1000 5000 10000 2011-2014 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湖北华强科技有81 E 限责任公司 九洲通医药集团82 A 东西湖现代物流中心 马应龙药业有限公司 100000 54500 13000 83 A 100000 40000 30000 2011-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