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第1期 2010年2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8,NO.1 Feb.2O10 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下降 唐明明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摘400715) 要:妇女在商代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性别权力格局与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有关。但整体而言,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从对生男生女的占 、女性称谓、 享祭排序等均可反映出女性依附于男性格局已大体定型。同时,商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对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趋势产生 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商代;妇女;社会地位;变迁 中图分类号:K2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I 2010)01—0084—03 关于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学术界作了诸多探讨并 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综观以往研究成果,学界将研究视角主 要集中于西周以后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讨论中国古代妇女 动 《甲骨文合集}26.31:“妇好示十屯,宾蚍 。;《甲骨文合 集}7287臼:“妇婵示十屯。争”_2 m ;《甲骨文合集}116反: “妇姘示三十。争”l3j2 ;《甲骨文合集}17393臼:“妇庞示二 屯”r4lJ2。 。以上甲骨卜辞都有“示屯”,而学者对“示”的解释 众说纷纭。当今学者对“示屯”的解释大多取验收龟甲之说。 验收龟甲是占 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妇好、妇蛘、妇姘、 妇庞都曾“示屯”,说明她们在祭祀中担任举足轻重的角色。 女巫是商代妇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代在某种程度 上是靠巫术神权统治的社会。女巫的权力很大,夹在神与人 的中问,能够知晓神的旨意。《说文解字》云:“巫,妇能事无 社会地位变迁这一命题时,多从西周宗法制着手探源。事实 上,我们如果要勾勒整个历史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变迁 的轨迹,商王朝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时代,其妇女的社会 地位与此后时期比较而言既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同时又是妇 女附庸化、地位低下化的滥觞之始,对后世妇女社会地位的 变迁有重要影响。笔者在参看相关甲骨文及传世文献资料 的基础上,不揣浅陋,欲对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相关问题 作简要分析,不妥之处,敬请学者指正。 一形,以舞降神者也。”“女巫在政治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用,她们可以受命传达神示,祷告上苍祈福安国安民” 。 商代在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中,不仅祭祀先公、先王,而且 对先妣的祭祀也相当隆重。“商代除上甲至报丁四世的祖妣 、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一)政治方面 商代妇女在国家政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尚书・牧 誓》载周武王伐商,在牧野誓师对列举帝辛的罪状:“牝鸡之 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从武王伐商的指责中 可反映出商代妇女在国家政权中的影响。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中国上古时期,祭祀为当时 无考外,后世各王,只要祭祀王位,其母便会排人祀谱,永受 后人祭祀。且祭祀祖妣和祖考不在同日,而是男一组,女一 组,互不混扰。-Es3对女性的祭祀在商代的祖先祭祀中占有很 大的比重,反映了商代妇女较高的社会地位。 此外,商代妇女也积极参与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要职。 “小臣”是商代的一个官职,其主要职能有:管理农业生产、参 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并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商 代,祭祀高于一切政事。《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 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代从某种程度上还是神权时代,尊 神尚鬼是殷商文化的特点,这与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相符 合。祭祀和占卜是人们沟通鬼神的主要渠道,是商代政治生 活的重要内容。祭祀和占卜活动,一般由商王等男性主持, 据甲骨 辞和传世文献记载,妇人不但参与其中,甚至还主 持祭祀活动,如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祭典。 《甲骨文合集}2607:“贞:妇好告于多妣”_ll4”;《甲骨文合集》 2641:“贞勿乎妇好往燎”_lJ5叭;《甲骨文合集}2643:“甲戌h, 贞:妇好不往于妣庚”1]J5 。这些都是由妇女主持的祭祀活 收稿日期:2009—05—25 加祭祀、占卜等。出土的甲骨中有妇女担任过此职的记载, 《甲骨文合集》14037:“辛丑卜,争,贞小臣娩,嘉” j1蚰 。这 条卜辞是为小臣将要分娩而占卜,可知小臣为女性是毫无疑 问的。 (二)军事方面 商代诸妇积极参与军事行为,为商王征集兵员,不局限 于王畿之内,还到对商王朝有义务的部落和方国中去广泛征 集。《甲骨文合集》7283:“甲申h,口贞,乎妇好登人于 庞。,,[211103“登”,征集之意;“庞”为地名,陈梦家先生认为是 对商王朝有义务的方国、部族之一。这条卜辞卜问的是妇好 作者简介:唐明明(1984),男,山东莒南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出土文献。 第8卷第l期 唐明明: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下降 85 在庞地征兵。 归。', jl2” ‘呼,有命令之义。妇,不是指某一位妇,而是指 所有在外地工作的妇。来归,回到朝廷中来o-[n]由于有呼 妇来归之命令,就有了“妇某来”之h辞。《甲骨文合集》 6826:“妇婢来o.[2 ̄1042《甲骨文合集95637:“妇杞来o-[ ̄:]816以 诸妇不仅为战争征集兵员,而且还参加了一系列的战 争。当时商王朝最大的威胁为西方、西北和北方的方国,如 羌方、土方等。羌方在商王畿的西部,是商王朝西部一个主 要的敌对方国。殷人的对外征伐,以对羌方用兵最多,妇好 也参加过讨伐羌方的战争。《库方}130:“辛巳卜,贞:登妇好 上两条卜辞就是妇婵、妇杞回朝的记载。诸妇在自己的封地 里建立邑。邑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社会组织,是居民的聚居 点,其规模有大有小。从前面提到的妇好伐羌方的那条卜辞 三千,登旅万,乎伐羌。”从这条 辞中可以看出妇好不仅参 与了战争,而且还统帅了一支一万三千人的军队,这是记载 商王朝对外战争使用兵力最多的一次。龙方也是商王朝西 部地区的一个方国,在今天的陕西榆林一带。商王朝也曾对 龙方用兵。《甲骨文合集》6585:“贞勿乎妇姘伐龙方-[2]1002 这条卜辞记载了一位叫妇姘的妇女参加对龙方的战争。土 方是商王朝西北方一个强悍的方国,他们经常侵入商朝边 境,攻打城邑,掠夺人El财物。武丁即位后,妇好率兵击退了 土方的进攻,并且乘胜追击,彻底挫败了土方。《甲骨文合 集}6412:“辛巳卜,争贞:今载王登人,乎妇好伐土方,受有 佑,五月。” 从这条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经过妇好对土 方的讨伐,土方已不再是商王朝的边患了,并且还归附了商 王朝,对商王朝有所佑助。夷方是商王朝东方的一个方国, 也偶尔侵犯商朝边土,杀人掠物。武丁又命妇好领兵征讨。 《甲骨文合集}6480:“贞:王令妇好从侯告伐人o ̄[21966“人”即 夷方,这条 辞记载妇好在讨伐夷方的战争中还指挥“告”这 位著名的军事将领,可以见得妇好在军事中的地位。巴方是 南方巴人的方国,位于商王畿西南,在今天的重庆及湖北的 西南地区,与商王朝经常发生战争。武丁时期开始展开对巴 方的征讨。“根据史料记载,武丁攻巴方之战是一次很重要 的战争。妇好在对巴方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妇好 率军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 其驱入伏地,予以全数歼灭,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早的伏击 战o-[7]《甲骨文合集96478:“壬申卜,争贞:令妇好从冒伐巴 方,受有佑。” ¨9鲥这条h辞记载了妇好参加了对巴方的战 争,同时又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冒”受妇好的指挥。可以看出 妇好在军事中的统帅地位,俨然为商王朝之女主。 商代妇女在征集兵员、统领军队、指挥作战、防卫国土等 军事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军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三)经济方面 商代实行分封制,除王畿由商王直接统治外,王畿以外 的地区由商王委派人员加以管理,负责某一地区的事物。 “根据研究,h辞中所反映商代的分封主要有诸子之封,诸妇 之封,功臣之封,方国之封等形式”! 。“诸妇之封”说明诸妇 有自己的封地、田产,她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进行独立经 营。《甲骨文合集99965:“贞,妇姘黍受年。 ̄[9]1454这条卜辞 是h问妇姘的黍能不能丰收。可以看出妇姘对土地拥有占 有权和经营权,她的田产独立于商王之外,有着独立的经济 地位。《殷墟文字乙编}7782:“妇妇人五十。”“人”为进贡之 意。这条卜辞记载的是妇妇对商王的进贡。从另一个方面 也反映了诸妇独立的经济地位。 诸妇与商代的诸侯一样都住在王畿以外,常到安阳觐见 商王。《甲骨文合集》21653:“卯卜, 贞:及五月呼妇来 中我们可以看出妇好的邑能出三千兵力,可以推测妇好的邑 应该有数万人口,她的邑应该是一块地盘相当大的封地。 青铜器在商代不仅是重要的礼器,而且作为财富和地位 的象征。到目前为止,考古发掘出土的商代最大的青铜器司 母戊鼎和著名的司母辛大方鼎等,都是在妇女的墓葬中发现 的。“妇好墓的随葬品极为丰富,多达1 928件,其中铜器 468件.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铜器的总重量超过1 625公斤, 玉器755件,6 800多枚海贝” 。妇好的随葬品如此丰富, 特别是有如此众多的青铜器,可以看出妇好在商王心中的崇 高地位。这些都是商代妇女特别是上层妇女经济地位较高 的有力证据。 二、商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下降及原因 (一)重男轻女方面 商代是一个奴隶制国家,保留着某些母系社会的残余, 妇女仍拥有较高的地位。虽然商代妇女活跃在社会的诸多 领域,但商代男权已确立,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起决定 性作用的为男性。尤其是商代后期,妇女地位渐趋式微,出 现了重男轻女的观念,女性受到歧视。《甲骨文合集}14034: “庚午卜,宾贞:子目娩嘉。贞:子目娩,不其嘉o ̄[611995《甲骨 文合集}6948:“壬寅h,故贞:妇好娩,嘉。王辰壹,癸巳娩, 惟女。”l_2 。《甲骨文合集》14002:“甲申卜,贞:妇好娩,嘉? 王占日:其惟丁娩,嘉;其惟庚娩,弘吉。三旬又一日,甲寅 娩,不嘉,惟女。,,[6]1983《甲骨文合集》14009:“……卜,争贞: 妇姘娩,嘉?王占日:其惟庚娩,嘉。旬辛……妇姘娩,允嘉, 二月。”l_6l】明 ‘嘉”即“以娩男为嘉,娩女为不嘉。”l_1。 由上举 四条卜辞可以看出商王武丁认为生男嘉,生女不嘉,说明武 丁时期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很严重。 (二)男、女称谓方面 商代妇女地位的下降在妇女称谓中也能看出。商代的 已婚女子称“妇”,如“妇好”、“妇”、“妇杞”等,其相对已婚男 子之称,譬如“夫”,却不见用于男性的称谓结构之中。“男子 称谓不以婚姻状况为转移,而女子称谓必以婚姻状况为转 移,也说明了女性依附于男性的这一事实。”_】 《甲骨文合 集}19790:“甲辰卜,王用二妇……”l1 0] ¨。这条h辞虽不太 完整,但其辞意很有可能是商王卜问用两名妇女作人牲以祭 祖神或作人殉以殉其主、其夫。商代甲骨文中的“妇”,虽然 多数为贵妇,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她们毕竟是男性的附 庸,其中有的甚至可能遭到被当作人牲、人殉的悲惨命运。 (三)享祭排序方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商代的头等大事,何人 86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cn 2010年2月 得以享祭及排序的先后可以折射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 妣名前都要冠上所配之王名。这是为了区别同名先妣的世 固。孔子是礼乐制度的倡导者,对封建宗法制的形成起推动 作用。孔子的妇女价值观通过儒家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后世妇女的社会地位影响巨大,至宋 代理学兴起,对妇女的限制和束缚越发严重。宋朝是中国封 建礼教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禁锢妇女思想、残害妇女身 次而设立,同时也表明了商代妇女的从属地位。只有直系先 王的配偶,并曾立为正后者才能人祀,祭祀次序的安排又都 是以所配先王的祭祀次序为准;对近世直系先王还特别进行 单独祭祀,对先妣却没有这样的祭祀o-[1 53可知在商代晚期, 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已大大低于男性,商代妇女沦为男性的 附庸。 商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有其深刻的原因。“母权制在 心的缠足恶习、禁止再婚改嫁等都是从宋代发展流传的。到 明清时代,对于妇女的生活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压制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残酷程度。明清统治者基于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 制度的需要,极力推崇和提倡妇女守节,编写所谓的女教读 父系的身份早已经确立或者至少被承认的个体婚制时代还 保留了很久。” 商代虽然已是父系社会,但在许多方面还 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史记》中的“殷道亲亲”,反映 的就是尊母权,“兄终弟及”的君位继承制就是母权制遗风的 体现之一。商代母权制的遗风对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商代前期妇女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 地位较高。商代毕竟已进入父系社会,妇女的地位早已沦落 到男子之下。随着商代社会的发展,母权制遗风影响逐渐减 弱,到商代后期妇女社会严重下降,沦落为男性附庸。此时 的君位继承制由“兄终弟及”转为“嫡长子”继承制,反映母权 制遗风影响的衰落。商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与商代的社 会生产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商代前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畜 牧业在当时的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商代前期社会带 有浓厚的游牧民族习气,这种浓厚的游牧民族风尚中妇女发 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妇女在当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盘庚迁 殷以后,人民扎根土地,农业渐兴,随着农业的发展,到商后 期,畜牧业和农业此消彼长,比重发生变化,农业在社会中占 有的比重超过畜牧业。农业不同于畜牧业,在农业中男子起 着主导作用,妇女在农业中的作用下降,慢慢地其社会地位 也随之降低。 三、商代妇女社会地位下降的影响 商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周原 为商之方国,西周虽灭商建周,但商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 对西周妇女地位的影响深远并及后世。“牝鸡之晨,惟家之 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由此可反推商代晚期妇女地 位的低下及政戒,周武王吸取商灭亡的教训,对妇女的社会 活动加以限制。周代妇女的地位急剧下降,即使贵族妇女也 不能像商代妇女一样统帅军队、指挥作战,其死后不再受到 独立祭祀,不再拥有私人财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周代为了巩固和加强男性的支配地位,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法 信条,以达到规范社会、桎梏女性的目的。据《周易・家人》 记载,在周代“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而 《礼记・内刚》亦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周代礼教也对 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作了明确规定,而作为整个封建社会妇 女纲常的“三从”已经产生。《礼记・效特》言:“男帅女,女从 男,夫妇之义由此开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 夫,夫死从子。”由此可知,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周代已根深蒂 物,如《内训》、《古今列女传》,而民间也大量修建贞节牌坊, 甚至涌现出殉夫从死的妇女。 综上,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妇女地位的变迁,我们可以直 接溯源到商王朝,此后,受殷商文化的影响,在历史进程中, 妇女地位呈逐渐下降趋势,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庸。 参考文献: [13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78. E23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78. [3]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一册EM3.北京:中华书局, 1978. [4]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53丁联.夏商妇女社会地位研究[J3.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04—108. E63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 l979. [73常新枝.商代女杰一妇好EJ3.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3):34—35. [83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G3/// ̄{骨文商史论丛初集.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4—88. [93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四册[M3.北京:中华书局, 1979. [1o]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七册[M3.北京:中华书局, 1980. [11]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 社,2000:142. if12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M].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0:15. [13]郭沫若.殷契粹编[M3.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208. [143 曹兆兰.金文与殷周女性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4:164. [15]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EM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7:143. [1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2;54. 责任编辑:秦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