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实施经验探讨
目的 探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指引的实施经验及其效果。方法 将10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护理指引。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营养状况差别不明显;护理后以研究组的营养状况较好,并发症较少。结论 对场内营养危重患者实施护理指引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危重;肠内营养;护理指引;
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目前在临床的使用较广泛[1],给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的营养状况起到了较好的纠正作用。危重患者生理机能异常代谢情况较严重,多数都不能经口进食,故肠内营养成为该类患者营养物质吸收的最佳方式。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问题也是临床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对50例患者实施护理指引,操作方法及相关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10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4-69岁,平均(33.57±6.33)岁;其中食道癌14例,胃切除12例,重度颅脑损伤13例,肺癌11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3-70岁,平均(33.69±6.47)岁;其中食道癌13例,胃切除14例,重度颅脑损伤12例,肺癌1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从一侧鼻腔插入佰通鼻胃肠管:插入前测量长度大约在60cm左右。在12-24小时内开始营养液的输注,并在输注前后使用30-50ml的温开水使用冲洗管道。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采用喂养泵匀速输入营养液,速度以50ml/h为佳。研究组实行护理指引:首先计算患者的营养需要量,采用喂养泵将鼻饲的速度维持在50ml/h;分别在10点、14点、18点、22点、2点、6点进行回抽,当回抽量在50ml以上时直接抛弃,在50或50ml以下时打回胃里并在病历里记录。当回抽的胃内容物达150ml时在下一循环将速度减慢一半,并通知主治医师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而回抽物未达150ml时,超出50ml的部分直接抛弃,并继续同样的鼻饲速度。期间观察抽取物质的量、质,并告知主治医师。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 营养状况的观察指标 主要为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两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SPSS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 ±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营养状况 两组护理前的营养指标差别不明显,护理后以研究组较高,见表1。
2.2并发症 研究组护理期间共2例并发症,其中1例腹胀,1例腹泻;对照组护理期间共8例并发症,3例腹胀,2例腹泻,2例血糖降低,1例便秘。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情况,见表2。
3 讨论
肠内营养是机体营养代谢、体内营养供给和生命延续的重要保障,也是不能经口摄入营养物质患者维持生命的基础[2]。而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实施通常采用鼻饲的方式进行,大部分患者感觉口渴,同时味觉功能也发生异常,患者胃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能力也降低,对营养液的吸收形成一定的障碍。同时大多数危重患者都无法和医护人员准确的进行交流,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况只能通过症状得到了解,但肠内营养患者如出现呕血、黑便等其胃肠功能已经遭到破坏[3]。
护理指引能使护理人员定时评估患者的胃肠道的功能,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营养的维持过程中定时抽吸,准确的对胃是否排空作出判断,并根据抽吸结果调整鼻饲的速度,有利于缓解胃肠道的负担,从而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本组资料内两组护理前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差别不明显的患者,其中一组行护理指引,一组行常规护理,行护理指引的一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的一组(见表1)。同时行护理指引的一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见表2)。因此,我们认为对场内营养危重患者实施护理指引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杏崧,张莉,苏敏谊,等.改良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方法降低误吸发生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29-1931.
[2] 倪婷,陈璐.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3):253.
[3] 陆新容,吴文.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