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及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及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科技管理研究

!\"\"#年第$期%%%%%%%%%%&’()*’)+*,-)’.*/0/12

3+*+1)4)*56)7)+8’.%%%%%%%%%%!\"\"#9/:\"$文章编号:A\"\"\"<#;B?(!\"\"#)\"$<\"AB;<\"$

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及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李志刚,王新庄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四川成都%;A\"\"?B)

摘要:从知识管理实践和应用的角度,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模型,分析模型的体系结构,并联系实际,分析和研究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关键词: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C$AA;D!\"$%%%%%%%%%%%%A%引言

在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大部分集中在企业中。事实上知识管理更适合于高等学校,把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管理引入高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及其管理理念发展的必然。因为高等学校作为知识整理、扩散、生产、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培养新一代知识创新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但了国家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中高等学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知识管理、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施与知识发现、知识地图、知识仓库,以及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新知识、新技术密切相关,研究的过程必然伴随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创新。因此,本文从知识管理实践的角度,讨论和研究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和问题,使处于不断生产知识、分配知识以及传承知识链条中的高等学校,以有效的思想和方法去完成所肩负的知识A创新和续写知识历史的重任。

!%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模型与体系结构

!:A%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模型

由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施与知识发现、知识地图、知识仓库,以及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新知识、新技术密切相关,研究的过程必然伴随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和知识创新,既可使记录型知识的利用率大案提高,又可保证高校顺利、有效地进行知识创新。我们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成功实现知识管理的大量案例基础上,提出一个高校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如图A所示),它是基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及知识管理系统的特点提出的。

信息与数据源层。它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关键层,教师员工可将自己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后提交给系统,为组织共享,可通过个人主页、电子邮件等实现。它和客户端E服务器或浏览器E服务器一起组成高性能的数据库、数据仓库,为各种信息转化和知识的应用提供支持。

物理层又可分为两个子层面。第一层是通信网络,用来支持信息的传播;第二层是客户端E服务器或浏览器E服务器层,是存取信息、的物理结构及物理层的重要环节之一,与通信网络一起为知识管理提供硬件支持。

收稿日期:!\"\";<\"=\"?<;@)

文献标识码:>

知识存储层为模型的第三层,它包含了各种知识存储技术,由统一的知识库构成,负责响应检索请求、知识的存储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统一的知识库是针对使用者的,所有的信息均存储在逻辑上统一的知识库中。该层与数据源层的接口包括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技术。

功能层为模型的第四层,包括知识流程管理、消息管理、统一用户管理等。功能层没有用户界面,不直接实现具体的知识管理操作,而是为进一步开发知识管理应用提供工具或平台支持。该软件一般由大的软件商提供,如FG3的H/5I7等。应用层为模型的第五层,从逻辑层面分为两部分:知识管理模块和业务管理模块。知识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与业务无关,任何组织都能够使用,如个人知识代理、知识地图等功能。而业务管理模块与高校的具体业务紧密结合,如图书借阅管理、教务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将知识管理模块中的各功能内嵌于教育管理流程,直接支持高校的工作业务运作。

图A%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图

表示层为模型的第六层,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用于实

%李志刚等: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及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现用户界面。该层主要包括组织的知识门户系统,负责响应用户操作,并显示处理结果。知识门户系统是用户访问知识管理系统的唯一入口。知识门户对高校已有的内部及外部信息进行优化整合,使学校中的教职员工、联系企业、协作学校、合作伙伴等可以从单一平台访问、抽取、分析、存储他们所需的个人化知识。协作学校、合作伙伴等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获得知识,做出合理的业务决策,并加以执行。知识门户系统通过及时地提供准确的知识来优化高校运作,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由于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校园中比较开放的系统,教师、学生都会访问系统,进行知识的录入和知识的检索,一般采用浏’A@

行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内建立了高速网络、办公自动化、网络教学、教务管理等系统,因此知识管理系统要以这些系统为依托从其他系统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知识地图和知识仓库。同时,要使收集整理后的知识能够很好的进行分发和再利用,就要建立友好而完善的知识门户。

其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的构建和实施关键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立足于知识管理系统中数据和知识处理的基本流程:知识收集和整理引擎对知识进行收集和加工,然后将获得的知识送人知识仓库中存储同时生成知识地图和知识搜索引擎需要的相关信息,这样知识管理系统的最终用户就可以通过知识门户获取知识,浏览知识地图,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通过知识门户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存放人知识仓库中,供其他人览器$服务器(%$&)模式比较合适。因此,关键技术方法的研究必须结合目前知识管理新技术(如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知识发现等)和%$&来展开。知识管理系统应采用基于%$&的体系结构,以方便实现人机交互与协同工作,如图!所示。(’)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可采用()*+,-或./0+)12134&56&-)7-)等。系统中的数据库主要是用来保存建模的结果及建模过程中的日志文件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接收从应用服务器来的操作请求,完成相应指令并返回操作结果。

(!)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一方面负责与客户8+4/7-9进行交互通信,另外还要进行对数据库的操作,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程序。用户间的协同、多项目组的管理等功能,都由应用服务器完成。应用服务器一般与:-;服务器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主机上,知识管理的协同建模任务就是由客户上的8+4/7-9程序与应用服务器上程序间的相互通信、协作完成的。

图!#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客户层。在客户层是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在客户层运行的是保存在:-;服务器上的8+4/7-9及9.6等程

序,当用户通过浏览器发出链接请求时,这些程序就自动的被浏览器下戴到用户机的内存中,由客户浏览器解释执行。(=):-;服务器。在客户端要运行的9.6及8+4/7-9文件都是保存在:-;服务器上,这些文件是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一机交互及人一人交互功能中客户端的部分,当用户使用系统时,连接的就是这个:-;服务器。

<#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方

上述模型构建了一个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框架,它能使高校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概念模型,为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系统工程寻找一个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构建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法,以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和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包括对整个知识管理认识,构建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仓库和知识挖掘技术,对知识地图、知识建模技术、知识工程与知识处理技术等的运用。<\"’#构建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法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在进行或已经进

使用。同时,在高等学校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和其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乃至企业进行知识的交流。因此在系统中需要一个和其他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通用接口。

<\"!#知识管理的过程

在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中,将知识管理分为六层,各层完成自己的功能,总体实现对整个组织的加以管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此模型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将知识管理看作一个知识创造、知识确认、知识组织、知识获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综合过程。并为支持高校实现知识管理综合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搭建系统的各层平台。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支持部是不可缺少的。在高校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创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知识创造指高校开发新颖、有用的创意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它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其中激励、鼓舞、试验和机遇起着重要作用。知识的新颖程度取决于它能否更熟练和更有效地解决现有问题,或在教学科研中导致创新。<\"<#面向知识管理的知识建模技术

知识建模技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技术,其基本需求是:’)可识别性———即通过对知识的建模识别出各种不同的知

识;(!)统一性———即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统一的方式进行建模,这样,在加强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也有利于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开放性———即知识建模技术必须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与部门,适应组织生存条件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适应知识的动态更新;(=)易使用性———即让知识所有者本身易于对知识进行建模,由他们自己对其获取或拥有的知识进行建模是最合适的;(>)其他要求———所建的知识模型是计算机可实现的,并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平台和应用环境等。

<\"=#知识地图

为了系统地管理知识资源,知识管理系统必须综合运用战略、组织、流程、技术、文化等多种措施和管理工具,以有效的方式动员组织所有的资源来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为此企业界提出了“知识地图”这一概念。知识地图(也可称作“知识黄页”)是将各种知识资源的入口集成起来,以统一的方式将知识资源介绍给用户,并通过浏览方式搜索信息,帮助员工高效率地寻找所需的资源。知识地图对高等院校的知识管理同样有借鉴价值,从技术上来说,作为帮助人们了解在何处能够找到所需知识的一种管理工具,知识地图采用的是一种智能化的向导代理,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智能化地引导用户摆脱寻找知识过程中的混乱状态,顺利获得目标知识。另外,从知识地图的形态来看,不管如何多种多!?<页)

((下转第姜!文: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了克服它们的一系列对策。希望这些分析能给知识共享活动提供一些参考。参考文献:

[\"]比尔

盖茨#未来时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曹南燕#认知学习理论[$]#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

[(]吕巍#知识优势[$]#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01-23#2456’789:68;:56<47:=6>[?]#@AB4CD:EF66=CG4C6H

I=J:=K8JJ,\"%%(:L*’*%#

[M]文庭孝#知识不对称与知识共享机制研究[?]#情报理论与实

践,&))M(&):\"&N#

&)(

[N]李长玲#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情报理论与实

践,&))M(&):\"()#

[L]郭延吉#组织中的隐性知识的共享[?]#情报理论与实践,&))+

(&):\"((#

[*]单雪韩#改善知识共享的组织因素分析[?]#企业经济,&))(

(\"):+N#

[%]赵文平#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机理与对策研究[?]#情报科学,

&))+(M):M\"%#

作者简介:姜文(\"%LM’),男,陕西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网络组织。

(本文责编:陈!夏)

\"\"\"\"\"\"\"\"\"\"\"\"\"\"\"\"\"\"\"\"\"\"\"\"\"\"\"\"\"\"\"\"\"\"\"\"\"\"\"\"\"\"\"\"\"\"\"\"

(上接第\"%L页)

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无论知识地图的最终指向是人、地点或时间,它都必须指出在何处人们能够找到所需的知识。在高校的知识管理中引入知识地图,在于它能揭示高校内部知识获取与交流的机理,描述内部知识流的运行路线,指出对高校知识管理流程中有关键作用的知识,进而协助管理者了解如何更好更快地建立知识组织,来影响高校内部知识的产生、开发和利用。

高校知识地图的实质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高校内部知识资源的总目录,以及各知识款目之间关系的知识集成系统。也就是说,一份知识地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知识资源调查所获取的知识资源目录;二是目录内各款目之间的关系。此外,高校的知识地图还必须清楚地揭示高校内部与外部相关知识资源的类型、特征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这种知识地图与高校的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系统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我们认为,二者的本质和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一种广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为教职员工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工具和手段。知识地图的功能、作用在高校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系统中有一定的体现,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前者关注的是知识,后者关注的是信息;其次,前者以“人”为本,以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以及有针对性的知识为己任,后者以文献信息的处理为重点,以文献信息的收集、储存的完善为满足,而对用户的立场与视角却往往考虑不够;前者的交互性更强,用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知识的发布者和分享者,后者的交互性较差,用户往往更多地表现为信息的接受者和获取者。(OM!知识推送和代理技术

利用知识推送技术自动地传递一些信息使终端用户越来越受重视,虽然1’K8:;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这个角色,但是,基于P=Q的推送技术能更有效,更及时地传送信息。智能代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推送技术,由终端用户控制,根据其所需及职能进行智能推送。在当今信息纷繁复杂的空间中,能否方便有效地让知识需要者获取所需知识,是衡量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知识推送技术和代理技术尤为重要。(ON!知识仓库和知识挖掘技术

知识仓库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有外部知识(通用的方法,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化的内部知识(调查报告,面向学生的教学材料和法以及各类文档),非正式的内部知识(各种技术诀窍、经验教训等),而且这些知识在高校是以多种式存在,如文档、P=Q页面、库形式等,能否有效

地整理、归类、进而分析和挖掘其内在的隐含知识,使知识

仓库更加有序条理化,知识范围更加宽广,从而更好地被检索和利用,是整个学校知识管理系统有效的基础。将知识挖掘技术与知识仓库技术有机结合,以提高数据库的演绎、推理能力,实现对知识的存储、管理和控制,从而方便学校师生直接对数据、知识的查询、分析和应用。

通过知识发现与知识挖掘建立数据仓库,以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规律,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理清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使高校师生共享教育隐性知识,为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有效的帮助。

(OL!知识工程与知识处理技术。

知识工程中很重要的内容是知识的存取、保存、传播与利用,这也是知识管理建模的重要基础之一。衡量知识管理建模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知识处理技术的水平,就是能否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知识管理应以知识的产生、应用和传播为出发点,辅助教职员工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以成为结合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中间桥梁。知识管理工具不同于以往的信息管理工具,它更注重于对知识语义的管理和知识共享的支持。

技术仅仅是知识管理系统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作用体现在支持方面,而不能成为知识管理成功的充分条件。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要注重培养知识共享的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建立教师、职员、学生对创造和增加知识的责任感,调动他们对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李志刚#新一代企业资源计划=1-2的设计思想[?]#科技与管

理,&))((M):\")\"’\")(#

[&]屠立,等#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及技术研究[?]#

&))M(\"):\"\"\"’\"\"(#

[(]李贺,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研究[?]#情报科学,&))M

(\"):\"\"+’\"\"L#

[+]张润彤,等#知识管理概论[$]#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

版社,&))M#

作者简介:李志刚(\"%N&’),男,四川宜宾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

向为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王新庄(\"%MN’),男,

江西人,教授,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情报科学,

(本文责编:熊!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