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06T03:40:35.17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6期 作者: 张博文

[导读] 显著提高了其对手术室医护工作的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以下为具体的研究情况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从本院2019年1月—12月以来,收治的手术患者中,筛选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设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3例。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结果:优质护理组医护工作质量评分(96.54±2.41)分、护理满意度95.34%,常规护理组医护工作质量评分(85.47±3.59)分、护理满意度81.39%。优质护理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质量评分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既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医护工作的质量评分,又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147-02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我们不仅要保证手术治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疗效,更要注重其在手术治疗中的医护服务体验,对其实施优质护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人文性,这样才能在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改善他们的护理服务体验,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本文在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43例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显著提高了其对手术室医护工作的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以下为具体的研究情况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12月以来,收治的手术患者中,筛选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排除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及危急重症者。分设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3例。分组后,优质护理组患者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42.53±3.74)岁,女20例,男23例,胃肠及肝胆手术8例,心脏手术6例,子宫及卵巢手术14例,脑部手术3例,四肢手术12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42.23±3.68)岁,女21例,男22例,胃肠及肝胆手术9例,心脏手术5例,子宫及卵巢手术13例,脑部手术3例,四肢手术13例。两组上述资料基本一致(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对症护理,优质护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于术前直接访视患者,对患者做出全面的健康情况和身心评价,引导、陪同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向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作用和必要性,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消除患者心理上可能存在的焦虑、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基本过程、方法,提高患者对手术的科学认识,树立他们对手术治疗的积极配合心态。引导患者熟悉手术环境,做好其他相关宣教工作,完善各项术前准备[2]。 1.2.2 术中护理

由患者熟悉的手术室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期间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安抚好患者情绪。保证患者体位的舒适度,合理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对有需要的患者加用软枕、毛毯、棉护垫[3]。对非手术部位,予以按摩,防止水肿,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用浸湿的棉纱置于嘴唇上保持湿润效果。积极响应、配合医生,严密检测患者的体征变化,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再者是一定要注意做到所有手术器械、物品以及环境和操作的无菌清洁,坚决防止术中感染。 1.2.3 术后护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后护送患者返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同时,每天都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回访,记录患者的体征情况,手术部位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自觉主诉,如果存在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医生。对患者在术后的康复,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协同病房护士对患者的生活、饮食予以干预,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 1.3 观察指标

第一,依据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就两组患者对手术室医护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医护质量越高。

第二,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80~90分为满意,得分60~80为一般,得分<60分为不满意。整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为研究统计学计算工具,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较,优质护理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其中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评分结果为(96.54±2.41)分,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评分结果为(85.47±3.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5)。

另外,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评分,也明显的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例)

3.讨论

在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于手术治疗本身,同时还要注重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这既关系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也关系着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服务体验[5]。所以,以患者的手术治疗为中心,对其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人文性就显得非常必要,其一方面是可以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手术疗效,另一方面还能够极大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崔爽.手术室护理风险及其安全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0):205-207.

[2]陈碧莲,许美养.手术室护士护理人文关怀现状的质性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4):495-497.

[3]陈小雪,何国筛,冯秋萍,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9,36(02):152-154. [4]来文红.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07-1909.

[5]陈碧莲,许美养.手术室护士护理人文关怀现状的质性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4):495-4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