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企业内刊打造成为企业运营先锋官
题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内刊?而实质上,现在的企业内刊越来越没有任何限制,那怕是处于在什么样的行业地位,拥有怎样的规模,或是工作形态是怎样的,甚至公司只有一个人都可以来做企业内刊。因为企业内刊随着内刊人不断的提炼,不断的被经济社会所认可,并与企业文化融合成了一条品牌的接力绳.实际上,企业内刊的形态早已被慢慢打破,就像十几年前《陶城报》只是一份陶瓷企业内部人员交流的厂报,随着办报人视野的扩大和行业发展竞争的加剧,不断的增加行业相关的新闻放在里面,久而久之,成为了行业一流媒体,并后来出现了《陶瓷信息》、《陶瓷资讯》等近十家陶瓷行业媒体,以及相关各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几十家。不能不说企业内刊在企业和行业做出了汗马功劳。它在实质上已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企业内刊已发展成为了内外兼修的传媒,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了内刊(针对企业内部人员交流)和外刊(针对企业外部人员交流)两种.现在的企业内刊地位与日俱增,笔者认为从营销的某种角度来讲,已成为了企业运营的先锋官.那么,在越来越优秀的企业内刊中,怎样才能秀出自己,怎样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成为企业的运营先锋官?笔者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
企业高层重视全员参与
尽管这些谁都知道,但有那些企业能够坚持的住呢?甚至有许多的决策完全只取决于领导一人.有限的思维中,酝酿的不仅仅是只取决于个人的思维空间。
笔者在某企业做董事长助理时也曾主持过内刊的工作.当时,做内刊纯粹是为了迎接博览会,希望能够在博览会上起到宣传、展示实力的作用。笔者接到任务后,第一,动员喜爱写作的员工成立了文学社;第二,向所有员工征稿,那怕是不会写文章,只要能讲述也可以,由笔者做记录整理。员工的参与热情很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
企业高层重视得还不够,全员参与得也不够。具体如下:
1。企业高层没有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只以一时所需而做,缺少系统性,虽然确定每月一期,实际上却成为不定时出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2。缺少与经销商的对接。既然是针对博览会,就是属于内外兼修的性质,不仅要针对员工,更要针对经销商来设置栏目和内容.
3。尽管员工参与热情很高,但由于平时极少有企业文化的管理,员工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企业做任何事情,只有高层的重视和参与,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员工只是一个执行层面,特别对于中国来说,员工只是一个很低微的层面,还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职责,从而使无企业高层一起参与的事件打了很大的折扣。
企业内刊制作者的素质取决一切
企业内刊的命运更掌握在这些企业内刊制作者的手中。
不能不说企业内刊制作人的文化水平和福利待遇越来越好,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的副总、老总也都是从企业内刊制作人出身的。特别是企业内刊的主要执行人,有着至高无上的发言权利,甚至是企业的高层都无权过问,而成为企业老板的会议精神传声筒。
我们要怎样的内刊制作人?
1.高素质、有上进心、善于沟通、能互相协作、服从管理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是能够
主动工作,使内刊更能集中突出优秀的特点,成为企业文化和市场销售时的主要卖点。
2.刚开始做内刊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更能谨慎去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心不会浮躁,不容易跳槽、但这样的人一定是要有上进心的,必须有高层领导把关。
3。写作能力、摄影能力、策划能力强的人,缺一不可。
从企业内刊制作方式上来看,主要有内部人员制作、兼职人员制作、外部人员来做三种方式。
内部人员制作能够及时的掌握公司的动态,比较容易沟通,易于管理,但整体的设计水平却取决于个人的素质,缺乏专家的交流氛围,有时还兼做其他的事务性工作,精力有限,建议大型的企业可以用,但不排除与专业人员共同制作的可能。兼职人员制作,不仅不了解公司文化,更难于沟通和管理。建议一般情况下不要用。而外部人员制作,尽管对公司文化的了解和沟通程度不如企业内部人员好没,但往往能通过长期的合作更深更广的了解企业,思维比较活跃,能提供较好的服务,有较好的交流氛围,能了解内刊制作的潮流和趋势,指导企业内刊怎样与市场销售接轨等等,其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的知识更是受到一部分企业的青睐。
版面排版决定品位
再好的文章,再好的题材,再好的投入,版面的排列直接影响了整个内刊的档次和品位。
笔者最近在山东看到这样一份企业内刊,特别是在第一版的位置上,作为企业新闻的第一版前几篇都放了些无关紧要的小新闻,而市领导去视察的新闻却放在了下面的角落里,
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其次,版面的字数都相等,文字过多,图片过少、过小,给人一种不入流的感觉.所以,版面排版不容忽视!
在版面的排版中,文章或图的质量好坏、大小规格、排列位置的不同,以及各种装饰性的插图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图片的处理不妨看一下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佳能园地》内刊,就是一本图片和文章搭配处理很不错的内刊读本。此外,对于文章内容的选取,也并不是放点企业新闻、放点生活照片的资料或是产品的资料,再加一个副刊就了事,而是通过企业的定位来确定每个版面能起到的作用,由此而设定。笔者没有言尽的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讲师黄良奇的《营销时代报头头版的版面设计及特点》一文。此文详细的介绍了一些头版排版的应用技巧、发展历史、特点等,值得一看.
内刊推广力度决定营销的深度
做的再好,自己叫好,不如让读者叫好。
对企业内刊来说,选择发行渠道直接影响着内刊作用的发挥。超市往往通过直接在超市收银柜台把内刊发给准消费者,酒店则可以拜访在房间里和餐厅里的客人散发,而制造等行业则更多的是通过邮寄和业务员走市场的机会散发给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甚至是协会和政府等部门.在这些渠道中,不能不说,有一些渠道的发行是效果甚微的,浪费了较高的成本。这对于刚刚起步或是资金短缺的企业来说是不适合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发行呢?
1。明确内刊的作用和针对的人群,才能去选择渠道。
2.渠道要用什么样的发行方式?面对面给消费者,还是通过店面摆设;由业务员携带出
差给消费者、邮寄,还是制作电子书发到准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邮箱中。
3。现在内刊发行的渠道越来越广,可以利用内刊的一些服务性网站,也可以自己来制作内刊博客来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学习。
4。主要有一点,办内刊的作用是为了做什么?大多数的企业是为了提升销量、增强企业文化的氛围,但还有一些主要是做“政绩”。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目标都不同,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自然会制作出不同的内刊。
怎样运用内刊开拓市场
笔者在拙作《市场:从内刊开始营销》中指出:很多人认为市场营销是从产品、从渠道来营销的,却不知道企业内刊是营销最有利的法器.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内刊是有着很强的销售力的。在广东有家企业的老总不管到哪出差都会带上两件物品去见客户,一件是产品图册,一件是企业内刊。而且他也总是这样要求下面的业务员,甚至是到一些酒店吃饭也会把自己的内刊亲自摆放在酒店大堂,而每次到外开会则会场是人手一份公司的企业内刊。如此的推广,企业内刊能没有作用吗?绝不能仅仅只是给经销商寄几十份就了事.
比方说,许多的客户都是拒绝上门推销的,而企业内刊则能起到一定的“先锋官”作用。请看下面案例:
A企业销售业务员甲跟乙分别到市场中寻找经销客户,客户从甲手中接过该企业产品
图册,随意翻阅,发现其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几乎一样。同质化的产品,连图册内容,甚至是销售人员的营销方法都是一样的,如何能吸引经销商呢?甲只好去另一家,如此循环。而乙则是先介绍完自己后,再把企业内刊让客户过目,不仅指导经销商看报刊的几个重要的栏目,而且还把与经销商相关的版面和文章指给该经销商看,说“这是国内著名营销大师××在我们企业内刊发表的文章,他还是我们公司的市场顾问团成员之一,我感觉他的观点很值得您看看。如果您感兴趣,我们还可以每期给您免费赠阅,即便咱们合作不成,也可以做朋友。我还带来了我们公司的产品图册,请您指点,还可以与我们内刊的“产品专版\"来搭配阅读……”。OK,乙的介绍能使经销商不动心吗?
像上述的乙,他的销售方法,在感性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客户对此企业产品同质化的看法,尽管不会百分之百形成购买力,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被该企业内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思想,对A企业有一种“想识庐山真面目”的欲望.内刊广泛的发行,不仅是对企业良性的宣传,也是对潜在客户 “思想引导”的一个过程。
(作者高绿青:《民营经济报 陶瓷资讯》山东记者站主任记者、满天星策划工作室市场总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