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国家提出了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政策,“双减”作为目前最为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引起了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入手,围绕双减政策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求科学合理的规划小学语文作业任务,在明确作业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找准作业设计方向,明确作业设计对策,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牢固扎实的掌握知识,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事实上,作业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关注的焦点,它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学校教学质量有着内在关联,还直接影响着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双减”背景下,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作业改进的实践探索但如何改变当前一些学校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的现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仍然是当前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写为主,形式单一。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素,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理念,所以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抄写生字、词语、句子等书面作业,认为抄写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将抄写的内容吸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二)各学科作业累加,学生任务繁重教师通常认为多写、多练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所以会下意识地增加书面作业的量。但是忽略了其他学科的作业量,因
而当所有学科教师共同“发力”时,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量便成倍增加了。这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情绪,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实践,进而出现了应付了事的情况。
(三)作业设计缺乏实效,影响学生综合发展作业既要涵盖各种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夯实基础,也要指向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知识、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侧重让学生读、写、背,旨在加深学生记忆,却忽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设计出的作业缺乏实效,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 (一)量少而精
“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减少作业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作业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加精炼的方式引导学生高效练习。同时,作业减量提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趣味性强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探索充满趣味性和未知的事物。所以,为了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语文教师还需要在作业中融入趣味元素。
(三)重视实践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人文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作业时,需要立足于学科本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设计类型多样的实践作业,搭建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平台,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和巩固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拓展作业功效的目的,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语文作业的实践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形式通常以反复的内容抄写进行,这不仅固化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思维,而且长期这样下去也逐渐消磨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探索出一种更加有趣和生动的作业设计形式,重视语文作业的实践部分,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语文作业,从而使得学生提高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这里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咏鹅》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考虑让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帮助下,在网络上找到能够体现整首古诗的视频供同学们观看,在网络视频中详细的了解鹅的生活习惯以及特征形态,借此加深学生对于整首古诗的理解并方便学生的记忆。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去动物园近距离观察现实中的鹅与古诗中描绘的鹅有什么相似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课本中的生活现象。
(二)增加语文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学特征,所以学生在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时候过于复杂的教学内容或者课后作业就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增加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是当下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上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授者,对于课堂教学最终呈现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作业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是否与教学目的相一致,是否充分理解和了解了学生的自身情况而以此设计作业。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比如机械的重复抄写、默写、背诵等等,这种作业将极大的限制学生的发展思维,使得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无法提高。
(三)增加作业设计的层次化
由于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语文素养高低不一,所以对于语文作业的接受理解能力也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再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满足这种差异。教师在遵循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的同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实事求是的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基本需求,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的内容为例,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知识水平不同,分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使之可以很好的应用到每个学生身上。对于语文基础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适当的降低作业难度,比如布置本节课文中存在的生词让学生回到家中进行理解背诵,这样水平的作业比较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等的学生而言,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和素养,所以可以设计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内容,比如让学生探究本节课中小松鼠守护的花生到底怎么没有了。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处较高水平的同学,作业设计应该以提高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原则,比如让学生续写文章之后的内容,这样更加考察学生对于语文方面写作技巧和整合能力。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理念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贯彻“双减”理念,挖掘知识要点,缩减作业数量,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提升其针对性和导向性。另外,教师也要丰富作业形式,将听、说、读、写、做融为一体,增强作业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多角度巩固和内化知识,进一步彰显语文作业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讲究“四化”[J].谢显东,徐龙海.中国教育学刊.2022(02)
[2]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的改革策略研究[J].高青玲.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6)
[3]谢玉彬.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J].教师.2022(21):36-38.
[4]朱卫东.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21(47):1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