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赫巴鲁文艺创作概论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26卷第1期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V01.26.No.1 2012年2月 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Feb..2012 苏赫巴鲁文艺创作概论 康建强 (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的文艺创作不但数量巨大,艺术体式涵盖范围广阔,而且 成就也甚高。其文艺创作不但具有鲜明的民俗意味,而且对于丰富当代少数民族文艺创 作与华文文艺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苏赫巴鲁;文艺创作;文艺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2012)01-0021-03 一、苏赫巴鲁的生平与创作 长篇传记《铁木真》、《成吉思汗》,散文集《蒙古 苏赫巴鲁,姓额鲁特,男,蒙古族,辽宁喀左旗 行》,民间文学《蒙古族婚礼歌》、《蒙古族风俗志》 人。苏赫巴鲁汉译为“虎威”之意,额鲁特又简化 等。此外,他还创作了《斧劈小王爷》、《草原洪 为刘,故又名刘威。1938年出生于辽宁省建昌县 浪》、《黎明烽火》三部大型民族歌剧,一部好力宝 喇嘛洞乡坤都营子村,1945年离开家乡,后去吉 剧《巴图应征》,电影文学《成吉思汗》、电视剧《太 林。1959年毕业于长春市第十一高中,于同年到 阳的女儿》、歌词专辑《啊,前郭尔罗斯》等作品。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民族歌舞团任编剧和作曲。 二、苏赫巴鲁文艺创作的主要内容 1965年下放,在查干花文化馆任文艺辅导。1981 “文学即人学”,文艺创作的内容与创作者的 年,又调回原歌舞团任编剧。1984年,任前郭尔罗 生活经历与视域密切相关。作为一个蒙古族作家, 斯蒙古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和县文联主席。1991 苏赫巴鲁始终致力于反映蒙古族社会、生活与人物 年投身专业文艺创作,1993年任吉林省松原市政 的艺术化表现。结合其各种文艺形式的综合表现, 协驻会副主席,市文联主席。曾为《金鹰》蒙古族 其创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杂志主编,松原市作家协会主席、吉林省西部 1.为蒙古族的优秀人物立传。除以成吉思汗 区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 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外,《漠南神笔——古拉兰萨 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民族学 传》、《宫廷情猎》、《哈萨尔王传》、《一代琴王苏 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 玛》、《少女庄妃》、《吉林蒙古人》、《嘎达梅林》均 作家协会会员。 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自20世纪6O年代,苏赫巴鲁就已开始文艺创 在《漠南神笔——古拉兰萨传》中,古拉兰萨 作。在近5O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发表了近800 被誉为“蒙古民族的曹雪芹”。文本以清中期的鸦 万字的文艺作品,集为《苏赫巴鲁全集》。其创作 片战争为故事背景,从其18岁开始写起,直到29 涵盖小说、诗歌、歌曲、散文、传记、歌剧、话剧、好力 岁英年早逝。在从蒙古文化世家“金凤颁诏”到家 宝剧、英雄史诗、民歌、故事、谚语、论文、民俗等14 破人亡的过程中,叙述了古拉兰萨的爱情悲剧和巨 种之多的文体样式。代表性作品有长篇叙事诗 大的人生命运转折,将其一生的人生遭际及其精神 《嘎达梅林》、《牧人歌手唱达兰》,长篇传记小说 变化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另如《大野芳菲》中 《大漠神雕・成吉思汗传》、《漠南神笔・古拉兰萨 的尼笳黑德玛,本为聪明善良、高贵美丽的青年女 传》、《宫廷情猎》、《戈壁之鹰》、《成吉思汗传说》, 子,但是由于婚姻的不幸,心灵处于极大的痛苦之 收稿日期:2012—01—03 作者简介:康建强(1976——),男,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 2l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第1期 中。邂逅探险家哈斯伦德后,两人陷入爱情激情的 尤其在他被下放的l6年间,查干花草原淳朴的民 风、美丽的自然风光潜移默化地浸染着他的灵魂世 漩涡。然而,由于内心深处的道德约束,灵魂的苦 恼时时在心头萦绕。在激情与痛苦的交缠之中,文 本叙述了尼笳黑德玛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主 界;辛勤的读书与蒙古族民众的密切交往,更加深 了他对于蒙古民众生活的熟悉与热爱。这些因素 人公的生命历程也得以完整呈现。 2.英雄人物的史诗。“蒙古民族,是产生英雄 史诗的民族。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悲哀的民族; 有了英雄不去歌颂,那更显得悲哀。我认为歌颂英 雄是天职。”…苏赫巴鲁对描写、歌颂本民族的英 雄人物情有独钟,其笔下的成吉思汗形象堪为代 表。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象征,尽管他已成为历 史,苏赫巴鲁对其仍然难以忘怀。从1984年到 1993年,以《成吉思汗的故事》发端,经由《成吉思 汗传说・上卷》、《成吉思汗传说・下卷》、《成吉思 汗传上卷——一统蒙古》、《成吉思汗传下卷—— 开疆拓土》一直到《大漠神雕——成吉思汗传》,苏 赫巴鲁完成了以成吉思汗为中心人物的系列小说。 在这一动态的成吉思汗系列小说中,作者完成了对 成吉思汗形象不同侧面及其内涵的充分建构,塑造 出丰富立体的英雄形象。以《大漠神雕——成吉 思汗传》为例,文本以成吉思汗为中心人物,从蒙 古民族的起源开始,到成吉思汗逝世结束,通过系 列故事塑造了一个坚持果敢、任人唯贤、励精图治 而具有雄才大略的史诗般英雄形象。 3.对蒙古社会与生活的全方位展示。在苏赫 巴鲁的文学创作中,既有对蒙古青年男女爱情生活 的生动叙述,如《嘎达梅林》、《宫廷情猎》,又有对 社会生活中善与恶斗争的充分展示,如《嘎达梅 林》、《陶克陶胡起义始末》。此外,作者还对当时 蒙古人民的游牧生活、风俗习惯、精神世界作了生 动形象的叙述。优美的器乐与歌舞、那达慕、祭祀 敖包、抢亲、部落的迁移、铁骑的征战以及蒙古人精 神世界的起起落落,在大漠荒原、白云蓝天的美丽 背景下,在宏阔的历史时空中,血与火的交战、善良 与邪恶的斗争、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与融合,一一浮 现,苏赫巴鲁完成了对蒙古民族生活与存在状态的 全方位展示。 三、苏赫巴鲁文艺创作的艺术风貌 苏赫巴鲁的文艺创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在艺 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1.强烈浓郁的情感质素。苏赫巴鲁志在“引 黄河文明之水,灌大漠文化之沙”, 对蒙古民族 的生活与历史怀着深挚的情感与热爱,且其天生具 有诗人的气质与灵感,感情丰富,富有激情和幻想。 都丰富了其文艺创作的情感内涵。他笔下的成吉 思汗是肩负民众希望的英雄,嘎达梅林是为民请命 的杰出人物,而那些王爷则处于被批判的地位: “金银向这里流,牛羊向这里聚,血汗向这里淌,白 骨堆成殿基!” 对腐朽统治阶层的尖锐批判和对 英雄人物的颂扬,二者的鲜明对比使得文本表现出 下层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深沉向往。此外,无论是 古拉兰萨的身世遭遇及其精神转折与尼笳黑德玛 在爱的渴求与道德约束中的缠绵悲伤,还是大漠黄 沙的空旷与草原的优美风光,这些人物形象与环境 描写均持续散发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2.浑厚的悲剧氛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 西打破给人看”,苏赫巴鲁对蒙古民族的艰难生存 状态与喜怒哀乐具备深刻理解,他通过对蒙古民族 生活与社会的全方位展示,有意识地创设悲剧氛 围,增强其文艺表现的感染力。尼笳黑德玛与哈斯 伦德虽然充满爱的激情,但是由于道德约束的限 制,只能在精神的暗恋中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弄与折 磨。整部文本在极为悲凉的基调中展开,高贵、美 丽、善良的女主人公如空灵清美的仙女,翩然而来 又翩然而去,创设出缠绵哀恻、凄美感人的悲剧氛 围。 “总而言之,一切日用必须的事物,人们视为 平淡无奇,他们真正欣赏的,却永远是惊心动魄的 事物。”-4 苏赫巴鲁深知“惊心动魄”对于创设悲剧 氛围的重要性,因此,他善于也有意识地把文本中 的主要角色置于“伟大的竞赛场中”,上演一幕幕 “惊心动魄”的故事。无论是悲壮的长篇叙事诗 《嘎达梅林》,还是史诗般的传记小说《大漠神 雕——成吉思汗传》,都把人物放在复杂而险恶的 矛盾斗争之中,通过恶对善的压迫以及正义对邪恶 的反抗,来生动展示下层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残酷 生存状态与心灵痛苦。此外如《宫廷情猎》、《朔漠 悲歌——金香与达那巴拉》等文本也都在低沉的 情调氛围中展开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勾勒,通过 恶对善的压迫、爱与恨的交织最终创设出浓郁的悲 剧氛围。 3.生动形象而又质朴凝练的语言。苏赫巴鲁 是一位语言艺术家,他在文学创作中,既吸收蒙古 族语言的民族特征,又结合汉语的表现优势,最终 苏赫巴鲁文艺创作概论 形成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而又质朴的语言风格。如 淳朴温馨的民族生活,还用哲人的深刻书写了社会 “嘎达终于——睁大了眼睛,牢里闪出两颗星;握 生活的复杂、阶级压迫的残酷以及人类、人性存在 紧的拳头,就像两块铁;咬紧的牙齿,没有半点缝; 的矛盾。不止如此,无论是叙事诗、长篇小说、人物 挺直的身躯,就像一棵松。” 白描与比喻巧妙结 传记还是抒情诗,苏赫巴鲁还善于在广阔的宏观历 合,以通俗质朴的语言将嘎达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 史时空下,在美丽草原舞台上融入浓郁真挚的情感 绘出来。他善于使用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生 塑造形象、构设故事情节。因此,生动形象的人物 动性,“在除了影子,再没有朋友的时候,你送来了 形象、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复 朋友;在除了鞭子,再没有坐骑的时候,你送来了坐 杂的社会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一幅幅 骑”, 以形象化的语言对处于孤立无援境况之中 色彩斑斓的画卷,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氛围。 的诃额仑在得到帮助时的心情给予了生动展示。 四、苏赫巴鲁的文学艺术史意义 此外,苏赫巴鲁还善于吸收蒙古谚语和民谣,“两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苏赫巴鲁的文艺创作 匹马走在一起,因为路是一条;两个人说在一起,因 不但数量大,而且质量也总体甚高;不但文艺体式 为心是一条”, 7J“利群的马鞭子多,分群的羊灾难 涵盖范围广,而且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融合的特 多”, 既生动形象又包含深刻的道理,言约意长。 征;其文艺创作不但有鲜明的民俗色彩,而且具有 不止如此,无论是其叙事诗还是小说中的诗歌,语 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中国当代文坛,苏赫巴 言还表现出鲜明的音乐性。“也速该和将领们欢 鲁不但是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的一座丰碑,而且对于 聚一堂。举杯祝贺,金杯银盅叮当作响。” J‘‘这孩 丰富与完善华文文艺创作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子就是希望,将来也许像太阳一样,永远挂在天 上。”-JU _“堂”与“响”、“望”、“样”与“上”都押 参考文献: “昂”韵,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节奏流畅,能 [1][2][6][7][8][9][11][12][13]苏赫巴鲁.苏赫巴鲁全集 够刺激听觉美感。 [M].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8:172,132,18,56,732,941, 4.浑然天成的艺术意境。“信赖天才的人,吊 227,361,298. 死在悲树下;信赖勤奋的人,沙漠上可种花”,L1 苏 [3][5]苏赫巴鲁.嘎达梅林.苏赫巴鲁全集[M].香港:中国国际文 化出版社,2008:32,47. 赫巴鲁虽“背负多鞍”,然“归其一路”,深信“民间 [4]郎加纳斯.论崇高.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文学深得就像个海子,一旦游过去就会见到奇异的 1982:271. 珍珠”。¨ 他秉承“取生活酿酒,就是歌”的创作理 [1O]苏赫巴鲁.成吉思汗传说.苏赫巴鲁全集[M].香港:中国国际 念,¨ 经过辛勤的艺术创作,最终形成“大海似的 文化出版社.2008:362. 深,野马似的奔放,白云似的飘逸,奶酒似的芳香” [14]白雷,包玉文.苏赫巴鲁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 社.1998:25. 式浑然天成的艺术意境。-】 他不但以诗人的才情 描绘了优美辽阔的草原、曼妙优美的歌舞与音乐、 The Outline of Suhebalu’S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0n  1 ▲ 』● J● 一 ‘ KANG Jian—qiang (College of Arts,Baicheng NormalUniversity 137000 Baicheng,China) Abstract:Mongoloid writer Suhebalu is a proliifc writer,his artistic style cover was of broadness in range, and he achieved a very high position in literary in particular.His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 not only showed their folk customs,but also contributed much to both minority literary creation and Chinese artistic creation in present age.This productive writer should attract the great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Key Words:Suhebalu;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art history value 责任编辑:陈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