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积极的心态决定人的一生”,这是世界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调查了五百多位成功人士后得出的结论。这些成功人士包括福特、罗斯福、洛克菲勒、爱迪生、贝尔等著名人士。而在今日的中国,成功人士的成功也无不是以积极、奋发、乐观、进取等积极心态为保证的。西方有句名言:“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当你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全部忘记后剩下的东西。”那剩下的东西,笔者认为就是积极的心态。所谓积极的心态,即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它由信心、诚实、创新、乐观、创意、进取、慷慨、容忍、机智、决心与丰富的常识等组成;而所谓消极的心态,即NMA(Negative Mental Attitude),它有着悲观、颓废等特点,包括冷漠、孤独、敌视、绝望等心态。
在今天的社会,就业压力大;在今天的学校,升学压力大;在今天的家庭,望子成龙多,孩子心理压力大。这一系列的压力都是积极心态的克星。由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应该是今日教育之艰难举步。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培养学生心态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两年来,笔者担任的基本都是中职生新生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其中,心理健康课是中职学校众多课程中与德育联系最为密切的课程,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可归类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因此,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强调对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是顺理成章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新生情感孤独 笔者任课的几个班,都是新生,由于没考上普通高中而有些自卑。刚开学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等众多的陌生现象,使得他们在校内有些惶恐不安,有些学生甚至自我孤立起来。同学之间尽管表面很团结,但内心却仍感孤独。这些学生初来时普遍存有恐惧、焦虑、对外界不信任和不宽容等不良心态。大家普遍出现沉默寡言或过度敏感等状况。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被过分放大,各种矛盾一触即发,师生、同学间的关系变得极为脆弱……。
2.身负重托,但学习成绩不好,有负罪感
班里的有些学生是外来工子女,来深圳读书的他们较之其他兄弟姐妹,大多是比较懂事和要求上进的孩子。他们大部分家庭经济压力比较大,父母靠艰辛打工挣钱供他们完成学业。为此,这些孩子心事重重,对学习成绩非常在意,一次没考好甚至是一堂课没听好,他们都会联系到对不起家庭、对不起父母这样的严重问题上去,因此常带有愧疚感和负罪感。由愧疚和负罪感又发展成为自我否定和自我放逐,从而导致对他们更深层的伤害。
3.急功近利,不爱学习基础知识
班中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好,来到中专后,他们有着尽快学会一门技术,尽快捞回学习投资的渴望。他们不愿意承担学习压力,只盼轻松速成。这就形成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一种急功近利行为,即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喜欢什么,而对一些基础学科和德育课等多数不愿学,有的干脆不听课。这又导致他们知识上的残缺、生活情趣的减少和人生目标的降低,进而带来人格上的苍白。
三、辅导方法
1.开口练讲激励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勇气,笔者在每堂心理健康课前,都按学号叫一些同学上台,面对大家开口讲话三分钟,所讲内容只要是健康的、向上的就行。如有语不成句或迟迟不能开口的同学,可由老师或同学引导他(她)打开话题,以谈话的形式进行。此时,全班要以掌声或老师善意的点评来鼓励学生打破陌生感和自卑感,大胆开口练习讲话,向别人介绍自己,让大家有个平台释放自己。这样,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了解,激发了每个同学的学习热情、积极向上的斗志,营造放松的学习环境。
2.心灵沟通写随笔 刚开始教学时,有些同学不肯写作业和做课堂笔记。由此笔者决定在其中一个班进行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一篇心理随笔的尝试。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笔者没有着急,先把重点放在了随笔上,因为随笔可以实现笔者与同学们的以心换心。随笔的内容不限、文字不限,只求同学们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自己的事,探讨自己不懂的问题。收上随笔后,笔者要抽查简评和公开点评,评语要含有以下几部分内容:
表扬:“祝贺你按时完成了任务。”
安慰:告诉惊惶失措的学生,“我也曾经有过这种经历”。 指导:告诉迷茫的学生,“我的经验是……”
鼓励:告诉绝望的学生,“你的优点很多,例如……” 激励:告诉自满的同学,“其实你还能向前再走几步”。
开始,随笔只有几个人写,且多为“水货”。但笔者仍很认真地对待,评语虽不多,但却恰到好处。这点滴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慢慢温暖了学生的心,也愉悦了学生的心,他们开始觉得有意思,很开心。渐渐地,笔者了解了全体同学,通过笔者的传递和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同学们之间也都相互了解了。许多同学私下里对笔者说:”老师,我们都想把心里的话告诉你,让你知道了,我们就好受了。”
笔者用写随笔这种教学方式和大家交心对话,对某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了尝试。笔者还鼓励学生把修改好的随笔投稿给校报和杂志。通过随笔,学生可以发泄情绪,冷静思考,和老师沟通,而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因势利导。
3.给枯燥的学习加点趣味
课堂上,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增加学习趣味。
(1)把发现的心理问题改编成心理小故事、讲演心理案例,让同学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2)把授课内容编成综艺节目,以课堂为舞台,以多媒体为手段,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一个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
(3)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实操各种社交礼仪、就业演讲,然后大家评说探讨,在“破”与“立”的氛围中,模仿角色,体验人生。
4.多做发挥性作业 (1)笔者不留那些翻书查答案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多做发挥性的题目。例如,在心理作业中,笔者要求学生以“我这个人”、“同学眼中的我”、“我在交际中的弱项”、“我在重要场合下最得意的打扮”、“我今后的打算”、“我的性格缺陷”等内容进行口头表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