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研究 乐亭方言声调与变调 张文光 侯建华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 要:乐亭方言声调与变调情况在声调系统中比较简单,在语音演变过程中和普通话一样,基本遵循了“平分阴阳、浊上 归去、入派三声”的演变规律,在入声调归入其他声调的过程中,全清入声字归入上声调的比重远远高于普通话。变调规律比较复 杂,就音变条件来说,涉及音变条件包括:今音的语音环境,古音的来历,语法结构,而且轻重格式在音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乐亭方言 声调 变调 乐亭县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地处唐山市东南部.环抱 京唐港。毗邻唐山曹妃甸。距北京230'z ̄里、天津15 里、唐 山70/z ̄里、秦皇岛118公里。全县陆地面积1308平方公里。潮 间带面积310平方公里,浅海面积180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24.9公里.是河北第一沿海大县。 乐亭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的滦昌小片.我们此次 塞”义时,普通话归人阴平调)、黑(人声。晓母,普通话归入阴 平调)、贴(人声,透母,普通话归入阴平调)、织(入声,照母, 普通话归入阴平调)、习(人声,邪母,普通话归入阳平调)、割 (人声,见母,普通话归人阴平调)、憋(入声,帮母,普通话归 入阴平调)、拆(人声,彻母,普通话归人阴平调)、切(入声,清 母,作为动词,作动词时普通话归入阴平调)。归入去声调的. 调查点为乐亭县政府所在地乐亭镇 一如及(入声,群母,普通话归入阳平调)、缩(人声,审母。普通 话归入阴平调)、惜(入声,心母,普通话归入阴平调)。 二、乐亭方言的变调情况 、乐亭方言的声调系统 乐亭方言有四个声调:阴平调。为中降调.调值为31,例 如:东、该、灯、风、通、开、天、春、搭、哭、拍、炎、严。阳平调,为 曲折调,调值为212,如门、龙、牛、油、铜、皮、糖、红、急、毒、 白、罚、讨、盒,上声调,为上扬调,调值为34,如懂、古、鬼、九、 统、苦、草、买、老、五、有、谷、百、塔、去声调,为降调。调值为 552,如动、罪、近、后、冻、怪、半、四、痛、快、寸、去、卖、路、硬、 乱、洞、地、饭、树、刻、六、麦、叶、月。 就古今声调演变规律来看.中古汉语中的平声调在乐 亭话中分成阴平调和阳平调.古清声母平声音节在现代乐 乐亭方言的四个声调在语流中均有变调情况.具体情 况如下: (一)阴平变调 1.在后重格式中,阴平调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 变为中平调,调值为33。例如:阴平+阴平:猪肝Jht ̄u33 k ̄r31;阴平+阳平:香油 ̄ictr233Diou212:阴平+上声:失火  ̄133xux34;阴平+去声:出殡t ̄hu33pin552。 2.阴平调在轻声音节前保持原调,但在语流中.阴平调 在轻声音节前,如果轻声音节前后有其他音节.就造成阴平 亭话中为阴平调.古浊声母平声音节在现代乐亭话中为阳 平调.但也有个别次浊平声音节在现代乐亭话中混入了阴 平调,如炎(平声,喻母)、严(平声,喻母),也有个别中古汉语 中的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平声调.在现代乐亭话中混入了去 声调,如如(平声,日母)、哥(平声,见母)、姑(平声,见母)、捏 调不重读,阴平调也可以变为中平调,调值为33。例如:橘子 / ̄3L,tCy33ts'10phior212。 3.在原调为阴平、阳平、上声的轻声音节前.极少部分阴 平调变为上扬调,调值为35。例如:东西tur235 ̄i0:干粮kan35 littrjO:飞起来fei35tghi01ai0。 (平声、心母),中古汉语中的清上声、次浊上声在乐亭话中仍 读上声.全浊上声则归人了去声,中古汉语中的去声调,在 4.在非重读的去声音节和原调为去声的轻声音节前.作 乐亭话中仍读去声,而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则归人了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其归类与普通话大同小异.人声字与普通 话归类不同的:归入阴平调的:竹(入声,知母.普通话归入阳 为重读音节的阴平调变为上扬调,调值为35。例如:工业 kurJ35 ̄ie0;松树surj35 ̄u0;出去t§hu35t hy0。 (二)阳平变调 平调)、橘(入声,见母,普通话归入阳平调),级(入声,见母。 普通话归入阳平调)、匹(人声,滂母,普通话归人上声调)、恶 (入声,影母,普通话归入去声调)。归人上声调的,如节(入 1.在后重格式中,阳平调在阴平、阳平、去声前变为上扬 调,调值为34,与上声调的单字调基本相同。例如:阳平+阴 平:毛衣mctu34Oi31;阳平+阳平:皮鞋phi34 ̄ie212:阳平+去 声:长寿t 呻3450u552。 声,精母,普通话归人阳平调)、接(人声,精母。普通话归入阴 平调)、福(人声,非母,普通话归入阳平调)、国(人声,见母, 普通话归人阳平调)、职(入声,照母,普通话归入阳平调)、剥 2.在后重格式中,阳平调在上声前变为上扬调.调值为 (人声,帮母,普通话归人阴平调)、塞(人声.心母,表示“堵 —.12。例如:阳平+上声:门El JLm ̄n12khour212 42—. j曩-≯。叠…奠0 一 ■。 2016年第2g期(总第732期汰放货:孝斗 凹萄凹]g诬邳越回 3.在原调为阴平、阳平、上声的轻声音节前,作为重读音 节的阳平调变为低降调.调值为211.调尾略有上扬。例如: 镰刀lien21 ltuuO:馒头man21 1thou0;儿子Ow21 lts3。O 式中后面重读音节调值极不稳定 4.作为轻声音节前的重读音节.古清去声调和部分古浊 阴去声调和古全浊上声调(乐亭话中归入去声)调值为高平 调,调值55。例如:重量t ̄ur3551iarj0;动物turj550 u0;道理 tau551i0;大方tA55fctlJ。' 5.部分古浊阴去声调和古全浊上声调(乐亭话中归人去 4.在原调为去声的轻声音节前.作为重读音节的阳平调 部分变为低降调。调值为211,调尾略有上扬。例如:白菜 pai21itshaiO;芹菜tchin21ltshai0; ̄xx211 ̄ ̄rj0。部分变为 上扬调,调值为35。例如:同意thurj350iO;阳历0ialJ351i0;毛 病mau35pirJ0;65 ̄xumj351i0。 声)在轻声音节前部分变为上扬调,调值为35。例如:地方儿 ti35for0:妗子t ̄ion35ts'10;肚子tu35ts10;坐着tsuo35t ̄aO;下 巴 iA35pA0。 (三)上声变调 1.在后重格式中。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可变 为中平调,调值为33。例如:上声+阴平:火车xua33t ̄hx31;上 声+阳平:草鞋tshau33 ̄ie212;上声+上声:养老Oiau33ktu34; (五 重中格式后面音节变调情况 重中格式后面音节基本保持原来的声调高低升降的趋 势.只是在音高和升降变化幅度上与单字调略有不同,大多 属于“非声调特征性变化”(吴永焕。2014)。 (六)固定格式变调 上声+去声:转业t ̄uan330ie552。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重格式中,作为前面非重读音节的 上声调音值不稳定.既可以变为中平调。调值为33。又可以 保持原调,调值为34。两个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则除了变 为中平调外,还可变为12。这些要根据不同语境和不同发音 在固定的形容词重叠“AASD的”格式中.第二个儿化音 节固定变为低降调。调值为211.调尾略有上扬。例如:黑黑儿 的xei33xor21 lti0:忙忙儿的marj34mAr21 lti0;早早儿的tsau33 tsaur21lti0:亮亮儿的liarj221iAr21lti0。 三、几点结论 人的习惯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作为重读音节的上声调.后面为 非轻声音节,那么该上声调仍然为上扬调,在阴平、阳平、上 (一)就单字调来说,乐亭话的声调系统比较简单,特点 有两个: 1.在语音的演变过程中,和普通话一样,基本遵循了“平 分阴阳、浊上归去、人派三声”的演变规律,但也有个别字词 的读音出现例外.我们发现的例外主要是平声字。 声、去声前,调值为原调34。不能变为中平调,在上声前,调值 也没变为12。而是后面的上声变12。例如:我坐火xux34车,不 坐汽车。这是手§ou34纸t 12,不是信纸。 2.在原调为阴平、阳平、上声的轻声音节前,上声调变为 低降调,调值为21。例如:尾巴 i21pA0;老婆ktu21phoO;椅子 Oi21tslO;嫂子sau21ts'lO。 2-在入声调归入其他声调的过程中.全清入声字归人上 声调的比重远远高于普通话。 (二)就变调规律而言,乐亭话的变调规律极为复杂,特 点如下: 例外情况是:两个相连的上声如果是动词重叠形式,前 面的上声音节保持原调.如 1.就音变条件来说。涉及音变条件包括: f1)今音的语音环境 讲讲t ̄imJ34t ̄iarjO;走走tsou34tsou0;想想 ̄iarJ34 ̄iurjO。 需要说明的是,在语流中,上声调在轻声音节前,如果 就今音的语音环境来说.声调变化主要是与其他音节 的配合要符合人的发音器官的活动规律。 例如:阴平调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变为中平调, 调值为33 音节前后有其他音节.就会造成上声调不重读,上声调也可 以变为中平调,调值为33。例如:“我洗咧澡儿咧”中的“洗”。 3.在原调为去声的轻声音节前.作为重读音节的上声 我们认为.阴平调作为中降调,调位降至最低点1,从发 音原理来讲.声带最放松.而后面的音节起始音高分别可能 为3(阴平、上声)、2(阳平)、5(去声),阴平调与后面的音节衔 调,部分上扬幅度较高,调值为35,部分变为低降调,调值为 2l。变为35调。例如:体育thi350yO;改造kai35tsauO。变为2l 调,例如:韭菜t iou21tshai0;保佑pQu21 ou0。 接时.如果读原调.那么前面阴平调的结尾与后面音节的开 头声带紧张度变化幅度会很明显.发音人控制声带变化就 会很费力。而变为中平调之后,首先。阴平调与后面的阴平 (四)去声变调 1.在后重格式中。去声调在阴平调前,可以变为高平调, 调值为55,也可以变为上扬调,调值为34,与上声调原调基本 相同。例如:蜜蜂mi55/34fzrJ31;汽车tchi55/34t ̄ho31;辣椒 k55/34t ̄iau3 1。 调、上声调衔接时,阴平调的结尾与后面音节的开头声带肌 肉紧张度相同.与去声调衔接时.阴平调的结尾与后面音节 的开头声带肌肉紧张度差异也大大减少。 从声带紧张度变化幅度的角度讲.阴平调与后面阳平 调衔接读原调31调与读变调33调声带紧张度变化幅度相 2.在后重格式中,去声调在阳平、上声、去声前变为低平 调,调值为22。例如,去声+阳平:大I'-JtA22mon212;去声+上 声:代 ̄tai22piuu34:去声+去声:电话)Ltien22xuAr552。 3.作为单音节词或词语的后面音节.去声调的下降部分 也不够稳定,根据语气的不同。调值可能为552、553,甚至55 后略带下降趋势。也就是说.乐亭话中的去声调作为后重格 ——同.只不过前者是由松变紧,后者是由紧变松,但31调前面 有一个由紧变松的过程.过渡到后面的212调时,再由松变 紧.经历了两次声带紧张度变化,而33调发音过程中声带 紧张度是均衡的.过渡到后面的212调时。只需一次由紧变 松的过程 43—— 语言文学研究 再如阴平调、阳平调、上声调在轻声音节前变上扬调。 江海燕在考察迁西方言轻声的时候.将迁西方言中与 之类似的轻声称之为B类轻声。这一类的轻声“突出的一个 可能曾经是个调值为55的高平调。之所以变为平降调.是因 为乐亭人发音时经常带上一个降调调尾(事实上.在我们调 查过程中.发音人在发单字调的阳平和上声字时.有时带上 一特点是明显的高降调”,其调值为53。乐亭方言中的这一类 轻声也有这样一个趋势.它的读音不如迁西方言那样固定, 个降调调尾)。乐亭话中去声调实际上正处于由高平调向 (3)语法结构 乐亭话中某些特殊的语法结构有着特殊的变调形式. 平降调变化的过程中 是一个轻短而略有下降趋势的调子,其下降的幅度与它的 轻短程度有关.如果特意将其重读,则是一个明显的降调。 就发音原理来说.“如果说音节的发音有一个从波谷到 波峰再到波谷(肌肉感觉由松到紧再到松)的声音周期的 话.那么同一个词或结合紧密的短语作为一个音义双全、运 用灵活的基本语言单位.也应在声音上有这样一个由松到 紧再到松(声音上高低强弱虚实长短有相应的变化)的周期 标志”。(王旭东,1992)乐亭方言中的调值为35的上扬调加轻 如我们前边提到的“AAJL的”格式.以及上声调动词重叠形 式后一音节变轻声而前面音节不变调.都是语法结构对变 调的制约 2.轻重格式在音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发现.在乐亭方言中.轻重格式对变调情况的影响 很大,就共时层面来讲,中重格式中,后面重读音节调值稳 定,不易发生变调,前面的音节容易发生变调,而且有可变 可不变或存在两种变调格式的情况,重轻格式中.前面的重 读音节变调有较强的规律性.重中格式中.前面的音节不易 发生变调,后面的音节虽然声调虽然容易发生变化.但变化 的幅度不大,基本属于“非声调特征性变化” 声音节的变调模式正符合这样一个由松到紧再到松的周期 变化.前面的调值为35的音节由起点到终点为逐渐紧张阶 段.后面的轻声由起点到终点为逐渐松弛阶段。 乐亭方言中的这一变调模式在阴平调、阳平调、上声调 加原调为去声的轻声前最普遍,基本上已经形成规律,我们 认为这是因为去声在轻读之后.前面的平声部分缩短.后面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乐亭方言无论是单字调的读 音,还是变调形式,都处于变化的活跃阶段。 参考文献: 的降调还保留原来的降调趋势.轻得还不够彻底,实际上。 这些轻声化的去声很多只能算是轻读 正是这种轻读音节 的下降趋势影响到前面的平声音节变成一个上扬调。 至于个别阴平调在原调为非去声的轻声前变为上扬 调,很可能是后面的音节变为轻声以后,在语流中,有时为 了避免过于轻短.变成了一种略重略降的调子.这不是乐亭 话的特例.北京话中的轻声去化可以为这种推测提供证明 (王旭东,1992)。这种变化逐渐固定,它前面的平声就受其影 响变成了上扬调 [1]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昌黎方言志[M].中 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2]江海燕.迁西方言的轻声与轻声前字的变调[J].南开 语言学刊,2004(1):26-33. [3]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熊正辉.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续变调规律[J].方言, 1984(2):102-108. (2)古音来历 某些音变情况反映了单字调在过去某一时期单字调的 读音。 例如,部分古浊阴去声调和古全浊上声调(乐亭话中归 人去声)在轻声音节前部分变为上扬调,调值为35,而古清 去声调没有这种变调.这反映了乐亭话曾经有过去分阴阳 [6]吴永焕.汉语方言连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方言, 2014(3):221-229. [7]张世方.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J].语言研究,2000 (4):48—61. 的情况。 再如.作为单音节词或词语的后面音节。去声调的下降 部分也不够稳定,根据语气的不同,调值可能为552、553,甚 至55后略带下降趋势 乐亭话中去声调的单字调是个平降调.调值为552 周 边同为滦昌片的昌黎方言、滦县方言、滦南方言的去声调调 值与乐亭话的去声调调值相同。然而,在历史上,这些方言 的去声调均为高平调,调值为55(昌黎方言志、张世方、王辅 世)。我们分析,作为同一方言小片的乐亭话中去声调也有 [8]王辅世.河北滦南话的声调[J].语言研究,1990(1): 92-105. [9]王旭东.北京话的轻声去化及其影响[J].中国语文, 1992(2).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文字专 项):《唐山方言音变规律研究》,课题号:YWZX201502。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计算机辅助评 测背景下高校普通话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号:2015001008。 一4J4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