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需求规律
答:需求规律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童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上升,需 求重下降,价格下降,需求堂上升。 2.生产函数
答: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愔况下,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重与所 能生产的最大产重之间的关系。 3.需求价格弹性
答:又称需求弹性,它衡童一种物品需求堂变动对其价格変动的反应程度。 4.边际效用
答:是某种物品消费童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总效用的变化堂,或者说是消费者增加一单位 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效用. 5.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来影响国民经济,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童的各种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 (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 (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2.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 (1)个人偏好 (2)相关商品价格 (3)消费者收入 (4)商品本身的价恪 (5)对未来的预期
3.什么是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为什么呈现递减趋势?
答: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消费者保持相同的效用是,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与所能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其一般表达式为:MRSxy=Δy/Δx=MUx/Muy,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其原因是:随着x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MUx在递减;同时,随着y商品消费数量的减少,Muy在递增。而MRSxy=MUx/Muy,所以MRSxy必然是递减的。 4.垄断竞争厂商均衡有何特点?
答: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不同,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一般要受价格、产品质量和销售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以此相适应,垄断竞争厂商除采取价格竞争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的品质以及调整产品推销方法等非价格竞争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
5.什么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局部均衡是指其他市场条件不变情况下,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存在的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研究许多实际问题。一般均衡则是指包括所有产品和要素市场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存在的均衡。一般均衡理论创始者是瓦尔拉斯。该理论强调各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存关系。局部均衡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对于观察也研究商品经济中每一个市场和相关市场之间在价格、需求、供给等方面相互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它们都是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供给论基础上。二者都是以均衡作为出发点,认为均衡是市场经济常态,而把不均衡看做是对均衡的一种暂时偏离。 三、综合分析题(共50分)
1.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
py4元时,试问:(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是多少?(20分)
答:设月收入是z 由题可知:u=xy 当z=120时,x=2,y=3 得u=6 则获得最大效用,也就是获利最多, 即 u=z/20 z=20xy
2.简述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15分)
答: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的或经济的壁垒。从而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以便巩固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垄断企业作为市场唯一的供给者,很容易控制市场某一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从而可连续获得垄断利润。具体地说,垄断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发展的趋势 (2) 规模经济的要求
(3) 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
3.国家财政政策一般的实现方式有哪些?(15分)
答:一般说来,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支出等。 第一,预算。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手段中的基本手段,它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的规模和平衡状况,综合体现各种财政手段的运用结果,制约着其他资金的活动。国家预算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实现的。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结余预算政策进行调节,预算结余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需求总量;反之,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赤字预算政策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生产和消费。另外,通过调节
国家预算支出结构还可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例如,调整预算支出方向和不同支出方向的数量,促使形成符合国家要求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或者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形成相应需求结构以影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等。 第二,税收。税收是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因而具有广泛强烈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税收总量和税收结构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可以支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调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调节各种收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三,公债。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有偿性是其根本特征。政府通过对公债发行数量与期限、公债利率等的调整,可以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积累基金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从而影响金融市场。 第四,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财政投资与财政补贴。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基础工业部门与基础设施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或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与生活补贴等,它具有与税收调节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即增加补贴可以刺激生产与需求,而减少补贴则可以起到抑制生产与需求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