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酒、饮酒、酒文化与养生保健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酒、饮酒、酒文化与养生保健西中医学院广西亚健康科学技术研究会谭家祥“酒”,是一种古老而又永远散发着青春气息的饮品,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与标志之一\[1\1。无论是白酒、啤酒、葡萄酒都含乙醇,凡是乙醇的饮料都叫酒精性饮料,统称为酒。后世有人说酒是上天所造,把酒称为“天之美禄”。中国是世界上造酒最早的国度之一,是造滔王国,也是喝酒的王国。常云:“有酒才有宴,才有佳肴,也才有宴饮文化”,所以,酒对于中国饮食文化而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2\]。其千秋功过:酒有功于人类文明,但也为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还有灾难\[2\]。从历史发展看,酒自从它被酿造出来的那一天起,它的双重效果就已注意到了,这主要是由于酒精是一种具有亲神经并引起神经作用、直接杀伤脑细胞的物质。总之,酒精虽是人体血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血液中平均酒精含量为0.003%),但如含量达到0.2%,就可以引起急性酒精中毒(酒醉),含量达到0.7%可致死极限。因此,对酒的双重效果的认识,必需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才能取其利丽舍其弊。“饮酒”,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饮酒在我国已成为传统文明和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被视为养身益寿之道,而且可借以怡情解忧,从酒中觅得人生乐趣和雅趣\[1\]。现代科学证明:适量饮酒有益健康\[2\],主要是:(1)酒可以给人体一定热量、17种氨基酸、12种维生素等的营养价值。(2)酒能促进血液循环。(3)酒能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4)酒有助于心态平和。(5)酒有保健和治疗作用,如补酒、健身酒、跌打酒\[4\]。美国科学家证实:过量饮酒会使人体细胞发生癌变\[4\]。过量饮酒(酗酒)有害健康\[2\],主要是:(1)急性酒精中毒(酒醉)。(2)慢性酒精中毒,损害肝脏,形成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据文献报告:“约75%酗酒者显示一定程度的肝损害,约8%酗酒者发展为肝硬变,其发病率比一般人高5’6倍。脂肪肝在戒酒后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大都可能恢复\[5\]"。有些人出现酒精饮料滥用发展到酒精饮料依赖,最后形成酒精中毒症。(3)影响胎儿发育。(4)酒中杂质对人体的危害,如:甲醇含量达7’8ml即可以失明,30’lOOml则可致人于死地\[5\]。(5)过量饮酒易导致意外伤害、社会问题增多\[4\]。由于每个人的酒量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所以饮酒也要因人而异,对那些天生酒精代谢快,乙醛代谢慢的人来说,基本上不能通过后天锻炼增加酒量,所以,酒最好还是不碰为妙。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胃肠道并不被消化,而是直接吸收进入血管然后直至肝脏,在肝脏中经乙醇脱氧酶、过氧化氢体分解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此三种酶统称为酒精代谢酶)的三条途径的作用下,95%以上的酒精氧化为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脱氧酶分解成乙酸后进入全身肌肉和脂肪组织,最终被分解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在这过程中乙醛会对身体产生较大危害\[3\]。因此,酒是否是养生佳品,酒对人体健康利弊如何权衡,如何正确处理好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和饮酒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的探讨,就显得非常重要。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提倡文明饮酒。不逞强,不强人所难,要饮上酒文化、酒文明,一定要随意,不能等量要求,不能拼命让酒,盛情难却“一口闷,友谊深”\[6\]。(2)要视身体状态和接受能力,适饮妙饮,让酒成为人类真正的“天赐美禄”\[2\]。(3)在决定是否采取饮酒养生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使酒不仅成为开心庆祝酒,更要成为健康生活的好帮手\[3\3。(4)对某些疾病,如脑血管病、肝脏疾病等,酒则要避而远之。(5)三种人应戒饮啤酒\[7\]:①有泌尿系统结石病者。因啤酒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可能促进肾结石的发生。②有慢性胃炎者。因慢性胃炎者饮啤酒可造成胃黏膜损害。③哺乳期妇女。因啤酒含有大麦芽有回乳作用,对出乳量有抑制作用。(6)低度酒不宜久存,除白酒或黄酒外,低度酒中如啤酒、葡萄酒由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易致微生物繁殖,使酒变质而产生酸味,一般瓶装啤酒可保存4 ̄5个月,散装啤酒保存2’3天\[7\]。(7)忌长期大量饮酒,因会使蛋自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缺乏\[5\]。(8)饮酒要讲究科学,避免走入饮酒误区\[7\]:①借酒御寒:酒后御寒是暂时的,从长时间看,酒后反而会使抗寒功能减弱以致发生意外。②好酒不易醉:事实上好酒同样能醉人。③啤酒多饮会伤身体:多饮啤酒会诱发慢性胃炎及流质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增大,称“牛心”或“啤酒心”;此外,啤酒含热量高,可以增进食欲使脂肪堆积成“啤酒肚”,一般每餐以1’2杯为宜。(9)建议每天饮酒酒精量一定要控制在309以下(酒精量=酒的重量×酒精度)\[3\];或每日饮酒量相当每公斤体重19乙醇是安全的,此量相当60kg体重的人每日饮60。白酒tOOg或啤酒3瓶。为了确保安全,每日要限制在459,相当白酒759或啤酒2瓶。若饮酒量超过每公斤2.59,此量相当于60kg体重的人每日饮60。白酒0.5kg或啤酒75瓶,肝脏损害率明显增高\[5\]。(10)饮酒应注意的问题:①不饮用混合的酒类:因不同原料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易伤害脑神经,常造成酒量未到,人已醉了。②酒后不宜饮咖啡:如与咖啡同饮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如同火上浇油。③酒后戒吃凉粉:因凉粉中含有明矾,有减慢肠蠕动作用,使酒精在胃肠停留时间延长,增加酒精吸收:同时减慢血流速度,延长血液中所溶酒精滞留时间而积蓄中霉。④酒后不宜立即看电影、电视:因酒精含有少量甲醇,是一种视神经毒素,使视神经萎缩,重者失明,最好休息1’2h后。⑤酒后不宜过量饮茶:因浓茶在影响脂肪、蛋白质吸收的同时,还强烈刺激大脑神经。⑥啤酒不宜对汽水:啤酒本易有二氧化碳,如再加上汽水,过量的二氧化碳更加促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反而更易醉或醉意更浓。⑦白酒不宜与汽水同饮,也不应先喝汽水再饮白酒,酒醉后禁用汽水解酒。⑧温饮比冷饮好:饮白酒时最好加热到40.--一50。,园酒含有较多微量杂醇,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甲醇,可以随加热而挥发出去。我国“滔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似与治、乱、兴、衰有一定关系。根据研究“酒文化”专家介绍:河南信阳商朝古墓中发现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酒,这种酒是古代用于“祭祀文化”的香酒,经过3000多年的水解、醇解、氨解等二系列化学变化,至今还能测出酒的成分,说明我国“酒文化”至少已有3000---5000年的历史\[8\]。这种浓郁型香酒,也充分证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晋朝人江统认为:“酒文化”是从老百姓蕊始的,他在《酒话》中说:“有饭不尽,委余宝桑,郁积成昧,欠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8\]。说明酒文化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同时也表明了,我国对酒的文化心理,是与酒的化学成分、人体机能、人的社会关系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酒文化”中的戒酒观念与中国养生学的价值观念也是分不赶的\[9\]。为了使人们能科学、文明的饮酒,防止酒给饮酒者和他人、社会带来危害,在酒的酿造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加强对“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与“过量饮酒有害健康”进行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提倡科学、文明饮酒。(2)制定和完善饮酒、限酒法规和管理办法。(3)规范酒行业的生产工艺,严防假冒、伪劣产品出厂,应在商标包装上印有“过量饮酒有害健康"的警语字样\[4\]。(4)建议我国商业主管部门从速论证和推广酿造“无醇酒”,以早日实现我国“无酒精的酒文化”时期的到来\[8\]。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渐渐强调酒对人体有益的一面,现在美国已酿出“无醇酒",既把酒精除去,又使无酒精的酒味道与真美酒毫无差别\[8\]。展望将来,也许有一天,世界将进入“不含酒精的清醒如常的酒文化时代”\[8\],使“无醇酒”为人类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章用秀.雅玩\[M\].百花文艺出版社.215216.\[2\]张士闪,等.时尚指标\[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62—263.\[3\]王俊.酒是养生佳品吗\[J\].养生月刊,2005,26(2):120.\[4\]王兰.酒,千秋功与过\[J\].科学养生,2004,(8):26—27.\[5\]高国栋,等.现代生活三百戒\[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13—114.\[6\]徐冰冠,等.究竟听谁的~生活中的是与非\[M\].上海:人民出版社,133.\[7\]杜建成,等.家庭养生保健戒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33—137.\[8\]长江日报文艺部.盼“无酒精的酒文化”时期快些到来(M)//没有围墙的博物馆\[MN].湖北人民出版社,392-393.\[9\]陈维昭.古典名著中的酒色财气\[M\].广州:花城出版社,28.地灵人杰得天独厚健康科学技术研究会人居环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筹):冯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住宅开发市场也越来越开放,我国城市居民已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住宅的自主选择权。人们无论是建房、购房,还是换房、租房,除了考虑地区、价位、户型、交通等传统的选择标准外,更注重于强调一个新的住房尺度——空间环境,国外称之为“环境学”。住宅空间环境学,就是住宅小区内及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是否和谐、是否有绿意、是否有活力。现在的房地产商也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商品房的广告用语,如“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山水社区”、“都市桃源”、“绿山碧水”、“森林公园"等等,以此来促进楼盘推销。从商战角度来看,“高手Ⅳ辈出,中原逐鹿,胜负难卜。但是,真正的高手是无所畏惧的,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其产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科技价值,别人无法与之相争,因而沉着冷静,坚定自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有“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正确的宇宙观与人天观: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小宇宙若不能和大宇宙同步,则困难重重,灾难无穷。人的活动特征因职业、任务、文化程度,客观条件,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千差万别,有时与大宇宙同步,有时异步,甚至完全相反,这是无法抗拒的社会现实,不过,人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房屋中度过的,房屋就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