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技术平台系统模型构建与创新战略特征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一年第24期 s i。 。 d T。熏 } 《 。m m R 。 h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 1.24.039 企业技术平台系统模型构建与创新战略特征研究 汪志波 (中国烟草科技信息中心,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在分析技术创新平台内涵基础上,探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运行机理及构成要素。从技术平台的 核心技术和中间辅助技术的变化程度两个变量出发,以技术创新战略目标为导向,分析基于技术平台的衍生、 扩展和跳跃三种创新战略以及相对应的创新战略特征,以期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平台系统模型;核心技术;辅助技术;平台创新战略特征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1)24—0155—04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System Model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Characteristics WANG Zhibo (China Tobacco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Structure and elements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are explored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is clearly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Taking the two variants,i.e.,the core technology and auxiliary technology into consideration,platform deviation,extension and leap,and the thre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y platform innovation are analyzed SO that enterprises ean obtain a new method related to enterprise innovation plat- form. Key words:technology innovation;platform system model;core technology;auxiliary technology;platform innovation strategy characteristics 1 企业技术平台的内涵及作用 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组织形态…。 创新平台对科技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乃至国家层 通过企业技术平台将企业内外部资源集成整合,实 面创新的微观基础。按照国家对创新型企业的内在 现资源整体功能的倍增,技术平台对企业科技资源 要求,针对企业技术资源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现 集成能力体现了创新能力的能动转换,是企业技术 状,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为主 创新的资源和能力基础。技术平台对企业科技资源 线,推进面向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的建设 集成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1)内部资源凝练。是 和发展,是实现产业发展战略的抓手和重要举措, 指企业内部科技资源的积累、凝练与升化。(2)外 因此,探讨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 部资源内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合作创新中形成的 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是指企业、 协作创新网络,由于网络效应,使外部资源为企业 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等以满足各自的创新合作诉求 学习、掌握和拥有,拓展企业的资源边界。(3)内 为基础,以优势互补为前提,以战略型、项目型、 外资源协同。是指企业内外科技资源相互融合、相 实体型合作等为主要创新模式,通过建立有偿互惠 互渗透,产生协同效应。(4)资源拓展。在创新的 等机制,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共同开展技术攻 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知识的融合及不同学习方式 关和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支持,联合申报 的整合与协同,更新企业成长所需要的增量资源、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整合 优化结构,拓展其资源网络体系。(5)资源配置与 分散的人才、项目、成果等显性科技资源以及文化、 利用。是指综合配置和利用内外资源,使企业拥有 知识、经验等隐性科技资源,通过人才、知识、技 的内外部资源发挥最优效应,实现由“单点”对 术、信息、资本、管理、政策、机制等创新资源在 “单点”连接转变为“单点”到“多点”连接再结 创新主体之间的对接和互动,发挥各创新主体的协 成“网”的飞跃,提高企业现有存量资源的潜在价 同创新能力和耦合效应,实现技术创新目标,取得 值。通过技术平台进行创新,产生大量的隐性和显 收稿日期:2011—10—12。修回日期:2011—11—12 156 征志波:企业技术平台系统模型构建与创新战略特,征研究 形技术知识,形成技术知识族群,通过技术知识溢 出、转移和技术扩散,更深入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 的开展,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企业技术平台系统模型的构建 2.1 企业技术平台系统的运行机理 图1 企业技术平台系统模型 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系 统的整体性、结构性、有序性、组织性以及系统的 过程性和动态性。通过系统集成、优化配置,产生 “聚合”效应,保持创新平台整体功能最大化和资 源结构最优化 。本文从系统工程的思想出发,通 过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和作用进行分析,建 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模型充分体现了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 政府、外部市场需求和内部创新需求等各自的作用 及相互联系。技术平台的内部技术知识系统居于核 心地位,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起主导和支配 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 技术平台的外部支持系统居于辅助地位,间接地影 响和制约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内、 外系统之问不是简单的线性关联,而是通过平台的 管理协调作用,实现创新主体之问的无缝对接和相 互耦合,进行创新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协同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活动。 一般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来自于技术推动、 市场拉动以及两者的综合作用。企业由于其自身的 特点,列‘技术创新的需求更多地来自于市场驱动和 企业自身的内部创新需求的驱动..企业根据产业技 术水平和企业的技术特点,确定技术创新目标,实 施技术平台创新战略,导致吸收消化再创新、集成 刨新、突破性创新等创新行为的发生 企业技术水 平提高和核心技术能力培养机理是:其一,足将技 术平台的创新成果应用于企业,实施技术成果的转 化应用,实现创新资源与要素的市场价值和陵用价 值,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层次和水平;其二,通过 企业创新资源要素的流动,以及人员、项目合作等 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实现企业间技术、知识的交 流,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全过程进 行渗透,实现技术、知识的凝练和升华,体现创新 技术所带来的溢出扩散效应。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技 术和知识作为新的输入要素汇入平台的技术知识资 源库,xCg,l新平台技术知识存量和技术要素结构进 行丰富、更新和优化,实现企业技术知识的“增 值”和“生长”,如此循环往复,促使企业技术水 平螺旋式前进。并且,技术创新平台在各种运行环 境和机制的激发和调节下,作为技术创新平台构成 主体在创新层次、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大大 加强,触发各创新主体对企业自主创新需求的更多 投入,触发对自主创新内容的更多关注,从而 断 优化平台创新产出 ,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反过 来又促进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和发展,发挥其持续创 新的作用。 2.2企业技术平台系统的技术构成要素 技术平台的内部技术系统由三类 同技术梯级 的技术“模块”组成,即核心技术模块、中问辅助 技术模块和基础技术模块。由于各技术因子获取的 难易程度不同,各技术模块并不是同步发展的,它 们之间存在着技术势差和不同的梯级。每个企业所 拥有的技术系统就是多个技术“模块”的集合,这 些“模块”按一定的结构方式整合在…一起构成平台 的技术系统。处于最上层的是为实现企业竞争优势 所必需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构成技术平台的关 键技术基础。围绕着核心技术的是中间辅助技术, 中间辅助技术是连接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的桥梁, 对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企业经过了长 期的技术知识积累形成的,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的 整体提高,是企业技术规模效应、创新效率的关键 所在。最下端的基础技术则是各企业所共同拥有掌 握的具有普遍性的技术知识,主要来源于产业基础 应用、共性技术理论和成果等。技术平台存在宽度 和深度,平台的高度反应了整个技术平台的高度, 平台底部的宽度反应了整个技术平台的宽度。技术 平台的宽度越宽,基础越牢固,企业的技术、知识 积累就越深厚。技术平台的高度越高,梯级越高意 味着技术越先进,越不易被模仿。 汪志波:企业技术平台系统模型构建与创新战略特征研究 157 2.3企业技术平台系统的主体要素 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构成主体包 括行业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行业政府、行业外高等 院校等,平台各主体根据其创新优势和战略诉求的 不同在平台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企业在技术创新平台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是 技术创新的需求者,也是技术创新投人、研究开发 和技术成果应用的主体,企业构建技术平台的战略 诉求是获得战略性、前瞻性技术、成熟的核心和辅 助技术以及吸纳和培养人才等。企业的优势是对市 场竞争、市场需求的把握更加准确,技术平台的其 他主体,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才能保证 平台产生的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转化。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支撑主体。基础研究是 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础,科研院所在基础性研 究领域具有充分的技术积累,科研院所的战略诉求 是创新成果转化和研究经费支持,在战略性、前瞻 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具有优势,科研院所可以弥 补企业在战略性技术、前瞻I生技术研发能力的不足, 是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两翼”,在创新平台中发 挥着支撑作用。 行业政府是协调主体。行业政府的推动和协调 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在创新平台运行中发挥着技术 创新活动的宏观导向、协调引导推动作用。一方面, 政府创造并提供政策、资金、信息、制度与法规等 创新保障环境,为创新平台提供规划指导,协调创 新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等;另一 方面,政府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干预,解决平台整体 性结构关系紊乱和功能失调,以免平台流于形式 。 2.4企业技术平台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要素 技术创新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创新平 台的有效运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平台的进化 发展是在一定的规则下,创新要素相互作用、融合 和匹配并形成稳定态势的过程,这些规则构成了平 台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一方面,环境和机 制为技术创新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技术创新 平台系统通过与环境和机制不断发生交互作用,从 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系统中吸取养分进行演 化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平台系统也通过自身 的行为方式对环境和机制产生着影响,二者的作用 是相互的。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平台运行环境和 运行机制,切实增强各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使各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共生进化成长的 效果。 平台的环境是指影响平台存在、发展和变化的 外部条件的总和,创新平台系统的外部环境要素主 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政策环境:制定完善支持创 新平台发展的行业科技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消化吸 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的政策等,政策要 有利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 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链 的形成。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技术创新系统中的 上层建筑,国家和行业的制度决定了企业技术经济 系统的框架,企业的技术创新等微观活动只能在这 个框架下进行,以制度框架的形式提供信息沟通和 平台创新主体的博弈规则,减少创新所处外部环境 状态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市场竞争压力是企业 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的基本动力,企业之所以要实施 自主创新行为,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并从市场竞争 中获利,以及战胜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地位, 因此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活 动的有效开展。技术环境:现有的技术知识形态是 动态变化的,一方面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与本身的技 术水平和产业技术环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创新产 生的新知识新技术对现有技术知识体系进行完善, 实现对技术环境的改良。 平台机制要素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 等不同性质和价值取向的主体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创新平台系统的内部机制要素 主要包括,整合机制:以整合为主线,共享为核心, 按照项目、人才、平台统筹安排的原则,通过整合 创新资源、联合申报项目、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成 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支持,联合申报国家企 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方 面的协同整合机制,加强各主体间的紧密联系,形 成创新整体综合优势。投入机制:在资金方面,建 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在人才方面, 以企业投入为主、科研院所投人为辅的科技资源投 入机制。利益机制:技术创新平台中产生的成果和 知识产权应事先通过协议明确权利归属、许可使用 和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强化违约责任追究,保护 平台主体成员的合法权益。评价机制:行业政府或 企业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对平 台发展现状进行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并矫正平台 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平台功能的充分发挥 及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3 企业技术平台系统的创新战略特征 3.1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特点 技术平台是企业技术核心和辅助技术能力提升 的重要支撑,技术核心和辅助技术能力又可为技术 平台的升级和转换奠定基础。企业在长期的技术知 识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基本技术平台及其独特的核 心和辅助技术能力,通过基于技术平台的创新,实 现核心技术及辅助技术的突破,更新和优化原有平 台的技术结构,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 术创新平台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征:一是共享性, 即技术平台是产品技术体系、生产工艺技术体系所 l58 汪志波:企业技术平台系统模型构建与创新战略特征研究 共享的技术集合或组合;二是梯级性,即技术平台 是由处于不同梯级的技术模块整合而成的,技术平 台以核心技术为基础,以中间辅助技术和基础技术 体系为支撑;三是递进性,即平台的各层次技术和 知识具有自我繁殖、积淀性,寓于平台的各技术系 统之中,创新就其本质而言,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技 术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过程;四是延展性,即平台 具有相当的柔性,在实现从旧技术轨道向新技术轨 道转换导致技术平台升级时,可以在技术平台上形 成新的技术知识积累空间。技术平台创新战略的分 类和选择过程都是以核心技术和中间辅助技术为中 心展开的,构成技术平台的不同层级技术的变化导 致技术平台的升级与更新,就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 的技术平台创新战略。 3.2平台衍生战略 平台衍生战略是一种基于企业现在所处技术轨 道的平台战略,是属于现有技术轨道上的渐进性创 新。在现有技术轨道上,依赖于当前储备的技术知 识,在新老技术知识之间就存在着一种继承和发展 的关系,这即是技术创新的遗传,技术创新的遗传 表现为持续性技术创新,持续性技术创新的特征主 要表现为技术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变化,其特征是核 心技术保持相对不变,与之相配套的中间辅助技术 则在类型上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从技术层面上 来看,由于核心技术变化程度低或几乎没有变化, 技术平台的可利用程度大,因而是一种对现有技术 进行优化改进的创新形式,这种战略形式体现了技 术平台的共享性和梯级性。平台衍生战略所涉及的 创新活动主要是对在短期内企业无法拥有的核心技 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学习领先者的创新成果和 创新行为,在领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运用 该战略可以有力地提升企业现有技术的创新效率, 在保持企业已有的相对竞争优势的同时,缩小与技 术领先者之间的差距。 3.3平台扩展战略 平台扩展战略其特征是核心技术在原有基础上 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支撑核心技术的中间辅 助技术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或突破,对现有的中间辅 助技术进行取舍改造,形成新的核心技术和中间辅 助技术组合方式,因而创新的幅度较大,这种战略 形式体现了技术平台的递进性。企业采用平台战略 的目标是通过核心技术一定程度的升级和辅助技术 的较大改进,形成新的核心技术、中间辅助技术组 合方式,以提高技术平台的整体性能,进一步完善 和健全企业现有的技术体系。平台扩展战略所涉及 的创新活动主要是集成创新,集成创新的根本点在 于融合,而不是多类技术的简单叠加,客观上表现 为在已有技术积累基础上,对已有自创技术或他创 技术等企业内外技术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产生协同 效应,引起核心技术一定程度的升级以及辅助技术 的较大改进。实施平台扩展战略的重点是促进各种 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形成中间辅助技术族群。 3.4平台跳跃战略 平台跳跃战略其特征是一方面核心技术进行了 重大的升级,另一方面与之相配套的中间辅助技术 类型也不同于原有平台。由于在核心技术与中间辅 助技术两个维度上都有很大的技术变异,进行了显 著创新,所以是对平台改进最大的一种战略模式, 这种战略形式体现了技术平台的延展性,是属于技 术平台上的突破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不是建立在企 业现有的技术轨道基础之上的,而是重新建立新的 技术轨道,原有技术体系对这种变化的支撑力较弱, 原有技术平台的可利用程度相对较小,尽管如此, 但平台深厚的基础技术和中间辅助技术基础可以为 平台的重大升级提供较强的支撑能力。平台跳跃战 略的成功,会引起企业核心技术的重大升级,又会 导致对中间辅助技术进行大幅改造来适应和支撑新 的核心技术体系的构建,实现企业技术体系的整体 更新换代升级。企业企业技术平台跳跃战略实施成 功后,企业再次以现有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渐近 性和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 4结语 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时,并不意味着 排斥其余两种创新战略模式,在实际中可以相互结 合应用。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要注意把握自身 技术特点,制订适当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和 目标规划,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平台创新战略。一 般情况下,从企业发展阶段看,处于诞生阶段的企 业,技术和企业规模较弱,以平台衍生战略为主, 辅以必要的平台扩展战略;企业发展到成长阶段, 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后,可以平台扩展战略为主,辅 以平台跳跃战略;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 则可尝试实施平台跳跃战略。 参考文献: [1]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9 [2]洪晓军.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 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08,25(7):7—9 [3]刘骅,谢科范.区域自主创新平台构建中的系统机理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2):84—87 [4]傅建球,张瑜.论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 工业技术经 济,2010,29(5):35—38 [5]薛捷,张振刚.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 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 87—92 作者简介:汪志波(1978一),男,山西定襄人,管理学硕士.工程 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