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及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影响
马果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骨科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及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股骨骨折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风险评估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长,且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下肢肿胀及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6.67%、3.33%均较对照组33.33%、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给予风险评估后实施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风险评估 护理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股骨骨折高发于老年人,人工关节置换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及应激,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极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若得不到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治疗,一旦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给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术前对患者疾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加强并发症护理,对促进患者转归具有
[1]
重要作用[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风险评估及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股骨骨折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严重影响患儿呼吸系统,阻碍机体气体交换,甚至引起气胸、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4]。
本研究对患儿施加气道护理,从基础护理、雾化吸入、排痰护理及饮食指导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加速患儿身体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FEV1及PEF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气道护理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转归。患儿因年龄较小,气道发育狭窄,纤毛运动频率较低,发病时易导致组织充血水肿,使管腔堵塞,同时肺表面分泌活性物质减少,而气道粘稠分泌物增多,加速患儿气道堵塞,影响呼吸功能[5]。临床常采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重症肺炎患儿,雾化后的药物进入气管及支气管道,可有效稀释管道内痰液粘稠度,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呼吸道阻塞,而药物最终进入肺部,可促进肺功能恢复,避免肺部发生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患儿排痰,通过叩击背部的方式进行人工排痰或实施机械排痰,促进痰液排出,可保持呼吸通畅,并密切注意痰液情况,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在排痰过程中护
[6]
理人员给予患儿安慰、鼓励,可增加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排痰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可增加患儿及家属的舒适感,降低患儿的抵触心理,推动护理工作开展,而合理的饮食指导可增加患儿营养及抵抗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利于患儿转归。
综上所述,气道护理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转归。
【参考文献】
[1]黄红梅,刘娟,陈清华.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15-118.
[2]何山,潘婷婷,朱金霞.不同气道护理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相关病原菌定植分布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6):162-165.
[3]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90-395.
[4]梁敏.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免疫水平的变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5):164-166.
[5]曹亚芹,董玉斌,张艳华,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01):58-60.
[6]陈宏,柳琳琳,米瑜欣,等.雾化吸入喜炎平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520-3522.
本文责任编辑:邓长安
97
西藏医药2019年第40卷第4期(总145期)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61~88岁,平均(70.35±2.79)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2~87岁,平均(70.55±2.48)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骨折,患者年龄均>60岁;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静脉血栓发生(2)排除标准:①既往出现深静脉栓者;②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器官障碍者;④存在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者。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检查,提供温馨舒适病房,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观察组给予风险评估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风险评估前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手术耐受情况,收集患者入院24h内基本临床资料,计算患者BMI;术前术后均对患者体质量指数、高风险疾病、外科干预、年龄、活动能力、创伤风险及特殊风险进行评估;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3]为患者制定护理措施。包括:术中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保暖护理,做好伤口处理;采用软枕抬高下肢,观察其肿胀情况,酌情给予温水擦拭受压部位,避免剧烈运动、挤压及按摩逐步过渡;术后第1d在护士引导下进行踝关节跖屈、足趾屈伸及背曲运动等,10min/次,3次/d;第2d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度,每天增加10°左右;术后3~5d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保持30°内,每个动作10s,10遍/d;加强屈髋、髋外展及髋后伸等训练,为患者实施药物预防措施,遵医嘱给予硫酸氢氯、低分子量肝素等药物,针对切口、切口引流量增加和胃肠道出血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处理,根据恢复情况,可给予物理预防措施,使用加压弹力袜,穿戴时逐渐将弹力袜翻转,或使用动脉足泵等,在家属协助下下床拄拐进行步行训练,循序渐进增大活动范围。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凝血指标,通过德国德高TECO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2)参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4]中评定标准,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肿胀发生率。1.5 统计学方法
98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凝血功能 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组别血浆凝血酶原时间(s)部分凝血活酶纤维蛋白原(g/时间(s)L)对照组11.28±1.3626.58±7.173.17±0.59观察组15.67±1.2035.47±7.085.43±0.66t13.2574.83213.983P0.0000.0000.0002.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 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比n(%)
组别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对照组8(26.67)10(33.33)观察组1(3.33)2(6.67)χ24.7066.667P0.0110.0103 讨论
股骨骨折患者由于被动体位及长期卧床等因素,造成下肢静脉处于高凝及血流滞缓状态,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在创伤及炎症等情况下增高,造成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极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研究表明,静脉血流淤滞、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及制定针对性护理。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前运用风险评估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了解,根据评估结果及患者疾病不同程度并结合患者实情,针对性进行干预,将风险降到最低,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凝血功能各指标均较对照高,且观察组下肢肿胀及静脉血栓形成率较对照组低,表明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给予风险评估后实施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患者康复。早期康护训练中护理人员通过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有效减轻下肢肿胀,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及患肢静脉回流,减少周围组织黏连,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给予温水擦拭受压部,
西藏医药2019年第40卷第4期(总145期)●医学护理●
个性化护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王璐 李惠博 侯园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疗效、临床指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改善临床指标及预后。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个性化护理 疗效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主要表现有呕血、黑便及血便等,该疾病病情急、变化快,若未及时进行抢救,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1]。研究显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止血时间、对患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2]。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23~64岁,平均(43.50±5.18)岁。对照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24~65岁,平均(43.52±5.21)岁。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同意书。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抢救过程中密切配合1.1 一般资料
医生完成抢救工作,给予吸氧、开通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补液、止血、护胃等药物应用,观察用药后治疗效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观察:给予患者心电监护仪使用,严密观察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在大出血时,可遵医嘱15~30min进行生命体征测量;观察患者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颜色、性质和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发现患者出现休克表现时,及时汇报医生对症处理;急性出血期,根据患者血压、脉搏、尿量及血红蛋白指标调节输血、输液的速度及量。②对症护理:出血期,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略抬高下肢,确保脑部供血充足;烦躁者给予镇静药物,门静脉高压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耐心的向患者与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呕血者,给予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呕吐物,以免窒息,注意保暖。③出血期应禁食,每日口腔护理2次,呕血时应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对于便血次数频繁者,注意臀部清洁,防止压疮及湿疹发生;出血停止后可给予
并辅以药物及物理等措施进行相关预防,使护理更具针对性,有效避免压疮发生[6]。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给予风险评估后实施护理,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凝血功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马明太,芦浩,张培训,等.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评估表的制定[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12):1031-1037.
[2] 吴碧瑜,陈少华,庄丽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预防护理流程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4):52-54.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3):602-604.
[4] 侯玉芬,刘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05):520-521.
[5] 刘萍,付亚辉,王鹏飞,等.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01):32-35.
[6] 李莹,于晶,刘光钰.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1):1170-1172.
本文责任编辑:韩志英
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