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编校日期:
无机非金属材料 2006年2月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教学要求: 教学1.理解物理化学的定义,发展过程,研究内容; 要求2.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及 3.了解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Chapter0 绪论 课型 教学教学内容: 内容1.物理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提纲 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微观描述和宏观描述,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 3.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1h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小结讲评 其它 1.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2.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上、下册; 3.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编《物理化学》上、下册; 4.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 物理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课型 章节题目 Chapter1 气体的pVT性质 教学要求: 1.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教学2. 掌握分压、分体积的概念和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及有关计算; 要求3. 了解van der Walls方程和压缩因子图; 及 4. 了解临界点、临界状态以及对应状态原理。 教学教学内容: 内容1. 理想气体的行为,三个经验公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微观模提纲 型,混合理想气体的行为; 2.真实气体的行为,压缩因子,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等温线,临界状态,对比状态定律,压缩因子图。 1. 了解临界点、临界状态以及对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3h 教学重点 应状态原理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2 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要求: 1. 必须理解楚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 应掌握热、功与内能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3. 必须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及其数学性质;4. 通过例题和习题教学的分析与运算,学生应熟练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与绝热过程中ΔU、要求ΔH、Q与W的计算;5.明确可逆过程的含义以及与最大功的关系;6.明确及 焓的含义,它和内能一样都是状态函数;7.热化学部分应使学生知道第一定教学律与Hess定律的关系,Kirchoff定律的由来,并熟悉这两个定律的应用。 内容教学内容: 提纲 热力学的内容、方法与局限性,体系与环境,体系的状态和性质,过程与途径(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相变过程、化学过程),状态函数和全微分性质,热和功,内能。 1. 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与绝课型 教学实施手段 √ 计划学时 8h 教学重点 热过程中ΔU、ΔH、Q与W的计算。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3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要求: 1. 了解一切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2. 明确从Carnot热机得出Clausius原理和熵函数的逻辑性,从而理解Clausius不等教学式的重要性与熵函数的概念;3. 熟记并理解热力学函数S、F、G的定义与各要求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4. 明确每一热力学函数只是在各自的特定条件下才能及 作为过程进行方向与限度的判据,熟练ΔS与ΔG的计算与应用;5. 了解熵课型 教学的统计意义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内容教学内容: 提纲 一切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熵函数,Carnot定理,可逆过程的热温商,Clausius不等式,熵的概念,不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增加原理。 1. 熟记并理解热力学函数S、F、G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12h 教学重点 的定义与各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4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教学要求: 1. 理解多组分体系中引入偏摩尔量的原由,掌握偏摩尔量的定义及其与化学势的关系,对集合公式只要求了解其物理意义与用途;2. 化学势,化学势的定义,化学势在相平衡体系中的应用;3. 气体的化学势与逸度,理想气体的教学化学势,实际气体的化学势,逸度,逸度系数: 要求i.掌握纯理想气体及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表达势;ii.了解真实及 气体化学势的表达式;iii.掌握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的应用,能熟练运用教学其进行有关计算;iv.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化学势的内容表达式,了解各化学势表达式中标准态的意义。 提纲 教学内容: 1. 偏摩尔量,偏摩尔量的定义,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2.理想溶液和稀溶液,Raoult定律,理想溶液的定义和特征,Henry定律,理想稀溶液,稀溶液的依数性,分配定律。 1. 偏摩尔量的定义及其与化学势的课型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8h 教学重点 关系。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5 化学平衡 教学要求: 1. 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2. 了解等温方程和等压方程的推导,掌握van’t Hoff等温方程和等压方程的应用; 教学3. 熟练掌握利用热力学数据进行理想气体反应和有纯凝聚态物质参加的理要求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计算; 及 4.了解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了解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了解同教学时反应平衡的有关计算。 内容教学内容: 提纲 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形式,理想气体反应的Kp、Kc与Kx之间的关系,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3. 标准生成自由能,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课型 教学实施手段 教学重点 1. 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6h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6 相平衡 教学要求: 1. 明确相、组分数、自由度的概念,掌握相律的意义并能应用,了解相律的推导、物理意义与用途;2. 会从相平衡条件推导Clapeyron方程,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应用这些方程进行有关的计算;3. 掌握单组教学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能对相图进行分析和应用;4.能够用要求杠杆规则进行分析与计算;了解由实验数据绘制相图的方法,掌握步冷曲线及 的绘制。 教学内容提纲 教学内容: 1.相律,相、组分数与自由度的概念,相律及相律的应用;2.单组分体系的相律分析,Clapeyron方程,Clausius-Clapeyron方程,单组分体系相图分析;3. 二组分双液体系气液平衡相图,杠杆规则;4.二组分理想溶液,精馏原理;5.二组分完全互溶的实际溶液,完全不互溶与部分互溶的双液体系具有简单低共熔点的凝聚体系,步冷曲线。 1.二组分双液体系相图,杠杆规则,课型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10h 教学重点 2.二组分理想溶液,精馏原理。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7电化学 教学要求: 1. 掌握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质的物理量如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等的定义及有关计算,了解离子淌度、离子迁移数的概念及计算;2. 了解Kohlrausch经验式,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掌握离子平教学要求及 教学内容提纲 均活度及平均活度系数(因子)的概念及有关计算;3. 了解离子氛的概念,掌握离子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掌握Debye-Hückel极限公式的有关计算;4.理解可逆电池的概念,掌握电极电势的一套惯用符号和掌握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应用,以及根据所给化学反应设计原电池;掌握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ΔrGm、ΔrSm、ΔrHm与电动势、电动势温度系数的关系;掌握电池电动势的测定、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 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2. 离子迁移和迁移数,可逆电池,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电极电位与可逆电池电动势。 课型 教学实施手段 教学重点 1. 可逆电池,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10h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8 量子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 1. 了解量子力学的研究内容方法; 2. 了解微观离子运动的量子力学的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三教学性质; 要求3. 理解定态薛定谔方程各项的含义,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及 4. 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 课型 选修 教学5.了解算符的作用,了解拉普拉斯算符和哈密顿算符的形式和作用。 内容教学内容: 提纲 1. 微观离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性质; 2. 定态薛定谔方程,波函数; 3. 算符、拉普拉斯和哈密顿算符。 教学实施手段 教学重点 1. 定态薛定谔方程。 课后自修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9 统计热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 1. 了解统计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基本假设; 教学2. 掌握最可几分布的概念和Boltzmann分布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 要求3. 掌握理解配分函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析因子性质; 及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提纲 1. 统计热力学基本概念; 2. 粒子运动状态形式的能级,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3. 能级分布的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统计热力学分布。 1. 粒子运动状态形式的能级,粒子配4.了掌握双原子分子的移动, 转动和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 课型 选修 教学实施手段 课后自修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 教学重点 分函数的计算。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10 界面化学 教学要求: 1.掌握表面张力及表面自由焓的概念及其与接触角、润湿、铺展的联系,掌握Young氏方程及应用;2.了解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掌握Laplace公式及教学Kelvin公式的应用,了解介稳状态与新相生成的关系;3. 了解物理吸附与化要求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4.了解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掌握Langmuir及 吸附等温式的含义及应用,了解Freundlich公式及应用;了解溶液界面的吸课型 教学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掌握Gibbs吸附等温式的含义和应用,掌握表面内容过剩(表面吸附量)的概念。 提纲 教学内容: 1. 界面张力;2. 弯曲表面现象,固-气表面,固-液表面; 3. 溶液的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4.二组分理想溶液,精馏原理。 1. 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2.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4h 教学重点 掌握Gibbs吸附等温式的含义和应√ 用。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11 化学动力学 教学要求: 1.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速率方程等概念,掌握质量作用定律;2. 了解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会用尝试法(积分法)、微分法、半衰期法求反应级数, 掌握一级反教学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掌握其速率方程及应用;3. 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课型 要求响,Arrhenius方程及其应用,明确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的意义;理解基元反应及 速率理论的基本思想,了解有效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公式和有关概教学念;4.了解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多相催化反应的必要步骤,了解各类特殊内容反应的动力学, 了解典型复杂反应的特征,了解处理对行反应、平行反应和提纲 连串反应的动力学方法;掌握用稳定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及速率控制步骤法处理简单的典型复杂反应。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动力学概念;2. 具有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典型的复合反应。 1. 掌握一、二级反应的特点及其速教学实施手段 √ 计划学时 14h 教学重点 率方程应用;2. 阿-方程及其应用。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合肥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章节题目 Chapter12 胶体化学 教学要求: 1. 了解分散体系的分类及胶体的定义; 教学要求及 教学内容提纲 教学内容: 1. 分散体系的分类; 2.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胶粒的动力性质; 3. 溶胶的光散射现象, 溶胶的电学性质, 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 2. 了解Tyndall现象、Brown运动、电泳、电渗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胶团结构式的写法,了解漫散双电层理论及ζ电势; 3. 了解胶体稳定与破坏的原因,掌握聚沉值、聚沉能力的概念及感胶离子序;4.了解乳状液的类型及稳定性。了解大分子溶液性质唐南平衡。 课型 教学实施手段 教学重点 1. 溶胶的电化学性质。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现场示教 计划学时 4h √ 教学难点 教 具 PPT演示文稿 教学后记 参考书目 同上 小结讲评 其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