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法制教育则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中职学生中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与法制观念,则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根本性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生法制教育现状,提出了增强中职生法制观念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职生 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作为社会未来主人的青少年这一群体,他们是整个民族的希望,他们行为的良莠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正因如此,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其犯罪发展趋势的特征明显,主要有: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年龄呈低龄化,犯罪方式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凶残化、犯罪类型多元化5个特点。 2 中职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职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时,却对社会时尚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同时面临着适应中职学校生活环境和学习、就业等方面压力,以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等问题。据中国法治网统计,当前中职生中有违法倾向(如强行索要、任意殴打他人)的约占28%,有厌学倾向的约占42%,其他不良行为的约占15%,问题学生中女
生也占19%,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与社会无业人员往来密切。许多中职生认为强行索要、任意殴打他人是司空见惯的事,丝毫不以为这是一种触犯法律的行为。由此可见,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法律总体认知水平不高
当前,尽管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设置了德育课程,但中职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法律知识有限。再加上部分学校对于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教育形式过于单调,内容显得僵化,而且针对性不强,由此造成中职学校的法律教育成效不佳。对于法制类课程也未得到充分重视,没有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导致学生的自觉性变得愈来愈差,其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变得愈来愈薄弱,十分容易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2 法律意识淡薄
中职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萌芽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全面形成,因此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法律观念、意识较模糊,容易受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影响而无法掌控和把握自我,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中职学校在实践中对于法律知识的培养缺乏重视度,忽视了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校园暴力事件的升级,盗窃、抢劫案件的发生,黄色网站的泛滥,利用校园网络造谣和恶意中伤甚至是诈骗的违法现象,均是中职生法律意识观念不强造成的。 3 出现违法犯罪现象的原因分析
纵观现今社会,中职生出现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以下两方面分
析:
3.1 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
(1)主观约束力差,分辨是非善恶、抵制外界不良影响、避免冲动冒险的能力差。青少年年龄层中的中职生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对问题认识直观,肤浅,片面,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成型,很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自身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使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自己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正确的分析,容易形成错误的判断,产生错误的结论。特别是中职生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弱势群体的心理暗示占据其思想,从而容易导致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自我放纵,做出错误的行为举动。 3.2 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家长急于求成带来的负效应。中职生的家长在其小学、初中阶段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同时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实现,而当子女尽最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焦虑不安,产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当这些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时,在逃避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很可能就会误入歧途。
(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道德教育滞后,法制教育欠缺。有56.9%的成年人认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的主要原因。中职生在其小学、初中阶段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素质没有得
到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性格、习惯、气质等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是形成中职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另外一个原因。 4 增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4.1 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受社会方面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是给他们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中职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免疫力,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4.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社会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家长,对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同时市场经济的转变给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一些领域的道德规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和不良社会风气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加上中职学生大多数年龄偏低,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社会分辨率低,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3 有利于其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职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自己拥有什么权益以及怎样维护
自身权益都很模糊,容易受到不法侵犯。中职学校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就业过程就是与社会处理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职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拿起法律武器,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利益。 5 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5.1 完善现有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开设的法制课程比较少,而现有的《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其内容过于宽泛单一,偏重于理论,不能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法制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首先是结合专业情况开设一些法律课程,比如财经类的专业,可以开设《经济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旅游专业可以开设《旅游法律法规》课程,幼师专业可以开设《教师法》课程,那么学生除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真正的知法,懂法。其次,把法制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老师在讲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能够用法。
5.2 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
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任何不尊重和损害别人权益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在学校法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采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来规范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
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使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希望与爱心、精神愉快又放松的环境里。
5.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法制教育形式 通过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为此,学校要通过实践这门课堂之外的教育形式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同时把体验式的教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譬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开展法律知识咨询;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来开设中职生法制讲座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1] 闫永红.浅论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
[2] 李秀玲.关于中职生法制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2).
[3] 郭海峰.试析中职法制教育困局[j].法制与社会,2012(22). [4] 付广环.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d].燕山大学,2010. [5] 李义箫.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与思考[j].华章,2012(23).
[6] 杨朝辉.民办中职学校法制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
考试周刊,2011(23).
[7] 李丽.从法制教育本质探索中职法制教育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
[8] 潘林生.浅析中职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