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改性及其性能分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31卷第7期 纺织 学报 Vo1.31.No.7 2010年7月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Ju1..2010 文章编号:0253—9721(2010)07—0079—06 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改性及其性能分析 汪 涛,蓝广芊,敬凌霄,吴大洋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400716) 摘 要 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以磷酸二氢钠为催化剂,对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cs)。研究了柠檬酸 的质量浓度和水浴处理时间对壳聚糖接枝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15 g/L CS,100 g/L CA,20 g/L磷酸二氢 钠,70℃水浴下煮60 min,然后130℃干燥5 min,室温真空干燥24 h,壳聚糖接枝率为2.69%。对比了改性前后棉 织物的染色性能、透湿透气性、折皱弹性和柔软性。结果表明:改性后棉织物的染料上染率为93.5%,较未处理的 棉织物提高了20%,染色深度K/S值也提高了24%,而染色牢度没有改善;改性棉织物的透湿性能提高14%,但透 气性能下降15%;改性棉织物的折皱弹性均有提高,其中急弹性回复角提高26.3%,缓弹性回复角提高14.7%;改 性棉织物的柔软性略有下降。总体来说,接枝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整体性能有所提高。 关键词壳聚糖;棉织物;柠檬酸;改性;性能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S 195.5 Grafting chitosan onto cotton fabric by UV-irradiation and analysis of its performance WANG Tao,LAN Guangqian,JING Lingxiao,WU Dayang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China) Abstract Grafting chitosan(CS)onto cotton fabric by UV—irradi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citric acid (CA)as cross・linking agent and 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as catalyst.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CA and bathing time on the grafting percentage of CS was investigated.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CS 15 g/L,CA 100 g/L,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20 g/L,bathing for 60 min at 70℃,then curing at 130℃for 5 min,and then vacuum drying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4 h. The grafting percentage of CS was 2.69%.The dyeing prope ̄y,air and moisture permeability,crease recovery and softness of the treated and untreated cotton fabrics were discussed.The resuhs showed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untreated fabric.the dye uptake rate of the treated fabric increased to 93.5% (2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treated one).The K/S value increased by 24%but color fastness remained the same.The moisture permeability increased by 14%but air permeability decreased by 1 5%.The crease recovery enhanced.therein the acute crease recovery increased by 26.3%and the slow one by 14.7%.The softness declined a little.In genera1.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hitosan modified cotton fabric has been enhanced. Key words chitosan;cotton fabric;citric acid;modification;performance 棉制服装产品以其优良的穿着舒适性和相对低 廉的价格一直备受青睐,但是棉织物本身又存在一 重地影响了棉织物的产品质量和档次,因此,提升棉 织物品质性能和赋予其功能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而纤维素接枝改性是其重要手段 。 些不足,如易收缩、易折皱、易褪色、易生霉等,较严 收稿日期:2009—06—19 修回日期:2009—10—26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8AB1005) 作者简介:汪涛(1979一),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纺织品。E-mail:wangtao7910@126.com。 —・80・ 纺织学报 第31卷 国内外众多研究早已证实,壳聚糖(CS)及其衍 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无 污染等性质,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吸湿性等功能, 因而成为开发功能性环保纺织品的重要材料,如在 棉纤维素上接枝壳聚糖来增加棉织物的抗菌性 能 。 ,可提高棉制品的服用卫生性。 本文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磷酸二氢钠为催 化剂,对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改性并对改 性前后棉织物的性能进行分析。 1材料与仪器 1.1 材 料 棉坯布(14.6 tex,平布);壳聚糖(分子质量为 50 kDa,脱乙酰度为85%,自制),活性艳蓝B—RV; 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30%双氧水,冰醋 酸,平平加,碳酸钠,硅酸钠,亚硫酸氢钠,均为成 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产品,除双氧水、平平加,其他 均为分析纯。 1.2 仪 器 YG(B)461D型数字式织物透气测量仪、 YG(B)541D一11型全自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 温州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HWS型智能恒温箱, 宁波东南仪器公司;YG501型电脑式织物透湿仪, 南通三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Y571B型摩擦色牢度 仪,常州第三纺织仪器厂;LFY一208摆动式织物柔软 度测定仪,山东纺织科学研究院;TU一1901紫外可见 光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SW— CJ一1BU洁净操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SHA—B恒温振荡器、HH一4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 器厂;海尔冰箱BCD一215KAN DZ,青岛海尔股份有 限公司;JA2003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 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前处理 2.1.1退浆 将棉织物以1:50的浴比在质量浓度为10 g/L 的NaOH溶液(另加2 g/L平平加)中沸煮30 min,进 行一次退浆,经水洗后再用20 g/L的NaOH溶液(其 他条件相同)沸煮60 min,进行二次退浆,然后用温 水浸泡清洗几次后再用冷水多次冲洗。目的是去除 坯布上的浆料和部分天然杂质。 2.1.2煮练 配制煮练液:5 mL/L NaOH(30%),1 g/L Na2CO3,2 mL/L Na2SiO3(34.8%),0.1 g/L平平 加,0.5 g/L NaHSO 。调节煮练液pH值在10.5~ 11之间,将退浆棉织物以浴比为1:30沸煮60 rain后 取出,用清水洗净,烘干。目的是去除大部分天然杂 质,便于反应物的吸附与扩散。 2.1.3漂 白 配制漂白液:8 mL/L H,O,(30%),0.5 g/L Na2CO3,2 mL/L NaOH(30%),2 mL/L Na2SiO3 (34.8%),0.2 g/L平平加。调节pH值在10.5~11 之间,将煮练棉织物以浴比为1:30在漂白液中沸煮 60 min,完毕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得到纯净洁白的 漂白棉织物。 2.1.4预润胀处理 低温下10%NaOH溶液具有最大的润胀性,碱 润胀后的纤维素可及度提高,而用乙醇代替水洗脱 碱液可阻止纤维素分子的进一步靠近和分子间氢键 的形成,有助于由碱润胀引起的消晶和晶格转化,能 提高纤维素的反应性 ,因此,将漂白棉织物在 10%的NaOH溶液中于0℃下放置24 h,解冻后用 乙醇抽提清洗至中性,干燥备用。 2.2棉织物接枝壳聚糖 将烘干棉织物剪成质量为1 g的方块若干,然后 在230 nm波长的紫外线下辐照6 h,配制2组各6份 壳聚糖溶液。第1组,分别将0.75 g壳聚糖粉末加 入到质量浓度为40、60、80、100、120、140 g/L的 50 mL柠檬酸和质量浓度为20 g/L的磷酸二氢钠混 合溶液中,完全溶解,然后分别浸入预处理棉织物, 在70℃的恒温水浴锅中放置45 rain。第2组除柠 檬酸质量浓度均为100 g/L,恒温水浴时间分别为 15、30、45、60、75、90 min ̄l",其他条件同第1组。恒 温水浴处理后,取出所有棉织物并在130 oC高温焙 烘5 rain,再在室温下真空干燥24 h,依次用皂液、 0.1 mol/L的冰醋酸溶液、蒸馏水清洗,洗脱吸附的 壳聚糖。然后在70 oC下烘干直至恒重,称量并记录 数据。性能测试所用改性棉织物均是在此条件下制 备的。 2.3 性能测试 2.3.1 染色性能及色牢度测试 染色与固色:0.04%活性艳蓝,染液浴比为 1:50,染色温度为60℃,染色时间为30 min,然后 在90℃的0.2%Na CO 溶液中固色30 rain。绘 制上染曲线,用TU一1901测试并计算样品 第7期 的K/S值 。 汪涛等: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改性及其性能分析 ・8l・ 10 (N)。式中: 为砝码质量,g;A为砝码悬 臂长。 色牢度测试:摩擦色牢度用Y571 B型摩擦色牢 度仪测定;耐洗色牢度参照GB/T 3921.3~1997《纺 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 2.3.2透湿透气性测试 3结果与分析 3.1壳聚糖接枝率 接枝反应原理如图1 所示。反应以柠檬酸为 交联剂,磷酸二氢钠为催化剂,将壳聚糖接枝到经紫 透气性测试参照GB/T 5453--1997《织物透气 性的测定》。透湿率测试:棉织物试样剪成直径为 8 cm的圆形,放入CaC1 的质量为3 g。室内环境: 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71%;透湿仪内环境:温 度为26.5℃;相对湿度为89.3%。按标准测试,吸 外线辐照的棉纤维素上。紫外线的长时间辐照,一 方面使纤维素的结构松散,活性增加,明显提高接枝 率;另一方面使纤维素降解,聚合度下降。本文研究 中紫外线辐照时间采用6 h。柠檬酸既是成酸剂,溶 解壳聚糖,又是交联剂,同时能与纤维素和壳聚糖发 生酯化反应从而实现二者的交联。柠檬酸的质量浓 湿24 h,计算透湿率。 2.3.3折皱弹性回复角测试 回复角参照GB/T 3819—1997《纺织品织物折 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进行测试。 2.3.4柔软性测试 度是影响壳聚糖接枝率的重要参数(见表1)。随柠 檬酸质量浓度的增大,接枝率呈现峰形变化,当其质 量浓度达100 g/L时,得到最大接枝率,为1.72%, 将棉织物试样剪成2.54 cm×5.08 cm 10份,选 用砝码质量为2.152 g,砝码悬臂长为50 ITlm。记录 刻盘读数R ,织物刚柔度S=2.744 R ×( ×A)× 因此,柠檬酸质量浓度确定为100 g/L。 jO 紫外线辐照 图I 在柠檬酸、磷酸二氢钠和紫外线作用下纤维素接枝壳聚糖反应式 Fig.1 Reaction for cross—linking chitosan to cellulose using CA,NaH2 PO4 and UV—irradiation 表1 不同质量浓度柠檬酸时壳聚糖接技率 Tab.1 CS loading ratio in different CA concentrations 行。恒温水浴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见表2。 表2不同水浴时间的壳聚糖接枝率 Tab.2 CS loading ratio in diferent bathing time 注:水浴温度为70℃,时间为45 min,130℃干燥5 rain。 柠檬酸交联纤维素和壳聚糖属于酯化接枝,反 应并不剧烈,甚至比较缓慢。而且交联接枝反应主 注:CA质量浓度为100 g/L,水浴温度为70℃,130℃干燥 5 raino 要在棉纤维的表面进行,壳聚糖分子的大空间位阻 又阻碍了反应的进行和接枝率的提高。磷酸二氢钠 起到缓冲剂和催化剂的作用,能促进接枝反应的进 从表2看出,在60 min内,延长水浴时间有利于 壳聚糖的接枝,基本呈线性增加,在60 min时得到最 大接枝率,为2.69%。超: ̄60 mitn后,接枝率反而逐 ・82・ 纺织学报 第31卷 渐缓慢下降。分析认为,表面接枝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较短时问内,接枝反应相对较容易,交联接枝反应 占主导地位,但随着表面接枝壳聚糖的增加,棉纤维 表面位阻越来越大,可及度变差,因而接枝率会达到 最大平衡。继续延长水浴处理时间,反应则会以壳 聚糖的水解和降解为主,从而导致接枝的壳聚糖数 量和质量下降,即接枝率下降,因此,确定水浴时间 为60 min。 综上所述,最佳接枝反应条件(实验编号10) 为:CA质量浓度100 ̄/L,CS质量浓度15 g/L, NaH PO 质量浓度20 g/L,水浴温度70 qC,水浴时 间60 min,130℃焙烘5 rain,再真空干燥24 h。采用 该工艺改性后,壳聚糖接枝率为2.69%。 3.2 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及色牢度 改性棉织物的染料上染率(见图2)和染色深度 K/S值(见图3)较未处理的棉织物均有较大提高。 从上染曲线来看,染色开始的3 min内,2种棉织物 的上染情况差别不大,但5 min后,改性棉织物的上 染率较之未处理的棉织物出现较大增长,最终上染 率达到93.5%,较未处理棉织物提高20%。改性棉 织物的颜色明显加深,计算K/S值为2.94,较之未 处理棉织物高出24%。 糌 透 图2改性棉织物与未处理棉织物的上染曲线 Fig.2 Dyeing curves of fabrics 改性棉织 未处理棉织 图3棉织物染色K/S值 Fig.3 K/S value of dyed cotton fabrics 在染色初始阶段,2种棉织物先被染液浸润,然 后染液再扩散,所以前3 min主要是染液浸润阶段, 二者的染色情况基本一致。随着棉织物的完全润 湿,染液以扩散和吸附为主,改性棉织物对染料的吸 附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壳聚糖独特的分子结构中含 有强亲水性基团一NH,,使其对许多类型的染料具 有极高的亲和力,包括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等 。 棉织物接枝壳聚糖后,在棉纤维表面引入了大量的 强亲水基团,增加了其吸附染料的能力,从而使染料 的上染率大幅提高。 然而,改性棉织物的染色牢度并没有得到改善 (见表3)。其原因是壳聚糖分子比较大,不能进入 纤维内部,只留在纤维的表面,在摩擦时壳聚糖易从 纤维上脱落,从而与壳聚糖结合的染料也随之脱落, 最终使干摩擦牢度有所降低。皂洗牢度基本保持不 变。皂洗过程中由于壳聚糖耐弱碱性洗液,且接枝 较牢固,不易洗脱,所以结合的染料较好地保留在棉 纤维匕。 表3 改性棉织物与未处理棉织物的染色牢度 Tab.3 Fastness of fabrics treated and untreated 级 3.3 改性棉织物的透湿透气性 壳聚糖改性对棉织物的透湿性和透气性会有较 大影响。壳聚糖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 0H和一NH,,具有很强的保湿性。大量的亲水性 基团能增强对水分子的吸附和传递,因此,接枝壳聚 糖能增强棉织物的吸湿透湿性。从图4所示的改性 前后棉织物的透湿率可知,棉织物接枝壳聚糖后透 湿性能由原来的1 845.718 g/(m ・d)提高到 2 102.383 g/(m ・d),平均提高了14%。 改性棉织 未处理棉织 图4棉织物改性前后的透湿率 Fig.4 Moisture permeability of cotton fabrics 而对于透气性的影响则相反。由于壳聚糖分子 的引入,大量依附于棉纤维表面,占据纱线中的部分 空隙,造成气孔通道的堵塞,从而使单位面积的气流 第7期 汪 涛等: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改性及其性能分析 ・83・ 通道数减少,则每秒内通过的空气量减少,即透气性 下降。从图5可知,接枝壳聚糖后棉织物的透气量 由341.467 L/(in ・s)下降到289.133 L/(m ・s), 平均下降了15%。 改性棉 未处理棉 图5 棉织物改性前后的透气量 Fig.5 Air permeability of cotton fabrics 棉织物的透气率接近300 L/(m ・s)时仍能较 好地满足服装内外空气对流,而吸湿透湿性的提高 能很好地平衡人体表层相对湿度,保持皮肤干爽,因 此,改性后棉织物的透湿透气性的变化提高了其服 用舒适性。 3.4改性棉织物的折皱弹性 接枝壳聚糖后棉织物的折皱弹性表现出明显的 提高。从表4结果可知,棉织物的经向急弹和缓弹 回复角较纬向的略低。接枝壳聚糖后棉织物经向急 弹回复角平均为65.5。,较未处理棉织物提高33%, 纬向提高了21%。经纬向的缓弹性回复角也分别 提高12%和17%。经纬向弹性之和即为对应的折 皱弹性回复角(见图6)。从图中可知,接枝壳聚糖 棉织物的急弹性和缓弹性回复角分别为139.4。和 176.3。,较未处理的棉织物分别提高了26.3% 和14.7%。 表4棉织物改性前后的急、缓弹性回复角 Tab.4 Crease recovery angles of fabrics after treated and untreated (。) 注:a、b均为未处理棉织物样品。 接枝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折皱弹性增大的主要 原因是柠檬酸与纤维素的副反应作用。柠檬酸的多 元羧基也可以和2个纤维素分子的羟基发生酯化反 图6棉织物改性前后折皱弹性 Fig.6 Crease recovery angles of cotton fabrics 应,把相邻的纤维素大分子链互相连接起来。即 CA+2Cell一0H。Cell—OOC—R—CO0一Cel1。这 既减少了分子链间的相对滑移,又减少了纤维素大 分子在新的位置重建氢键的能力,减少了纤维素分 子链在外力作用下构象变化的发生,即纤维的抗外 力形变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棉织物的抗皱性¨ ,因 此,能改善棉织物抗折皱性。 3.5 改性棉织物的柔软性能 优良的柔软舒适性是棉织物的一大优点,棉纤 维表面接枝壳聚糖后,基本保持了其良好的柔软性。 改性棉织物的尺 值为2.28,较之前上升了8.57%, 由2.3.4中的公式计算可知,未处理棉织物的刚柔 度平均为244.1×10~N,改性后的刚柔度平均为 267.36×10~N,较之前下降了9.5%,但手感上仍 保持了棉织物良好的柔软性。 4 结 论 1)柠檬酸在催化剂磷酸二氢钠的作用下能明 显提高壳聚糖在紫外线辐照棉织物上的接枝率。柠 檬酸浓度和恒温水浴处理时间对接枝反应有较大 影响。 2)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能有所提高,对 染料的吸附明显增加,而色牢度没有得到改善。 3)改性棉织物的透气性和柔软性有所下降,而 透湿性和折皱弹性有所提高。总体来说,棉织物接 枝壳聚糖改性后服用性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宇岳,许云辉,王华峰.棉纤维绿色改性研究进展 及其产品开发[J].纺织导报,2005(1):6—11. CHEN Yuyue,XU Yunhui,WANG Huafeng.Eco. friendly modiifcation of cotton fiber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roducts[J].China Textile Leader,2005(1): 6一l1 ・84・ 纺织学报 第31卷 [2] 邢晓东,王晓工.季铵盐型抗菌纤维素纤维的辐射接 枝聚合[J].化工进展,2009,28(1):117—120. XING Xiaodong, WANG Xiaogong Antibacterial cellulose fiber grafted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by irradiation grafting[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09,28(1):117—120. [3] SHIN H.紫外线辐照对壳聚糖在棉和PET织物上固 定的影响[J].李柯,译.国外纺织技术,1998(11): l8—22. SHIN H.The effect of UV—irradiation to fast chtiosan into cotton and PET fabrics[J].u Ke,Translating. Textile Technology Overseas,1998(11):18—22. [4] 王建刚,王亚丽,葛明桥,等.柠檬酸和壳聚糖对棉织 物抗菌整理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6,27(1): 89—92. WANG Jian gang,WANG Yali,GE Mingqiao,et a1. Research on antimicrobial finishing of cotton fabrics with a citric acid and chitosan『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6,27(1):89—92. [5] 邓兵,陈益人,罗武东.壳聚糖对棉针织物的抗菌整 理研究[J].针织工业,2005(9):52—54. DENG Bing,CHEN Yiren,LUO Wudong.Study on antimicrobial finishing of cotton knitting with chitosan[J].Knitting Industries,2005(9):52—54. [6] 唐爱民,梁文芷.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的发展[J].林 产业化学与工业,1999,19(4):81—88. TANG Aimin,LIANG Wenzhi.The development of pretreating technology to cellulose[J].Chemistyr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1999,19(4):81—88. [7] 陈克强,陈仲勋,邢建伟.涤纶超细纤维染色深度与 色度关系研究[J].纺织学报,1998,19(1):33—36. CHEN Keqiang,CHEN Zhongxun,XING Jianwei.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th and colrimetry of PET microfiber dyeing[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1998,19(1):33—36. [8] ALONSO D,GIMEN0 M,OLAYO R,et a1.Cross— linking ehitosan into UV—irradiated cellulose fibe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timicrobial—ifnished textiles[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9(1):27. [9] 霍瑞亭.壳聚糖整理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J]. 印染,1999,25(3):5—7. HUO Ruiting.The effect of finishing with chitosan on dyeing property of cotton fabrics[J].Dyeing& Finishing,1999,25(3):5—7. [10] 黄华芹.柠檬酸/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抗菌整理 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3. HUANG Huaqin.Research on anti—wrinkle and anti— microbial finishing to cotton fabrics with citric acid/ chitosan[D].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