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1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
含水层是指饱水并能能够透过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含水层不断储存有水,而且水可以在其中运移。隔水层是指那些不能透过与给出水的岩层,或者透过与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一般它起着阻隔重力水通过的作用。
1. 含水层的构成
含水层的构成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概括起来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间
构成含水层,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储水空间,也就是说应当具有孔隙、裂隙或溶穴等空间。岩层的空隙越大、数量越多、连通性越好,则透水性能就好,重力水越易入渗,容易流动,这种条件有利于形成含水层。如透水性强的砂砾石层通常会形成良好的含水层;裂隙发育的坚硬砂岩也可以构成含水层。
(2)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
岩层具备了储水空间,即良好的透水性,但能否保存地下水,即把地下水储存起来,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
透水层 含水层
图1-19 地质构造影戏那个岩层储水条件示意图
有利于地下水储存的地质构造条件,归纳起来为:在透水性良好的岩层下有隔水(不透水或弱透水)的岩层存在,以免重力水向下全部漏失;或在水平方向上有隔水层阻挡,以免全部漏空。只有这样,使运动于空隙中的重力水,较长久地储存起来,充满了空隙岩层,形成含水层(图1-19,b)。如果地质构造不利于地下水储存,那么岩层虽然透水,它只能起暂时的透水通道作用,这种岩层为透水而不含水的岩层,即透水层(1-19,a)。
(3)具有良好的补给来源
岩层具备了良好的储水空间和构造条件,如果水源不足,仍不能成为含水层,因为这种岩层在枯水期往往干枯。只有当岩层有了充足的补给来源,对供水、排水有一定实际意义时,才能构成含水层。
2.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相对性
隔水层是相对含水层而存在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透水的岩层,只是透水性有强弱之分,我们把那些透水性小,含水少的岩层旬为隔水层。因此,含水层与隔水层有其相对性。
(1)含水层隔水层的划分是相对的,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例如,砂岩层中的泥质粉
1—溶穴发育的石灰岩;2—页岩;3—侵入岩体;4—泉
砂夹层,由于粗砂的透水和给水能力比泥质粉砂强,相对而言,后者可以视为隔水层;而同样的泥质粉砂岩若夹在粘土层中,由于其透水和给水的能力比粘土强,又当视为含水层了。
(2)实际工作中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应当考虑岩层所给出水的数量大小是否有实际意义。例如,利用地下水供水时,某一岩层能够给出的水来那个较小,对于水源丰沛、需水量很大的地区,由于远不能满足供水需求,而被视为隔水层。但在水源匮乏、需水量又小的地区,同一岩层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甚至充分满足实际需要,此时,该岩层便可看作含水层。
(3)含水层和隔水层在一定条件下还以互相转化。例如,在寻常条件下,粘性土层,特别是不具有大孔隙的粘土层,由于饱含结合水,不能透水与给水,起着隔水层的作用。但在较大的水头差作用下,由于部分结合水发生运动,粘土层使能透水,并给出一定数量的水,把它当作完全的隔水层就不合适了。事实证明粘土层往往在水力条件发生不大的变化时,就可以由隔水层转化为含水层,这种转化实际上是相当普遍的。对于这种兼具隔水与透水性能的岩层,可称为弱透水层。所谓的越流,很多情况下正是在这类岩层中进行的。
(4)严格地说,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绝对不发生渗透的岩层,只不过某些岩层的透水性特别低罢了。从这个角度说,岩层是否透水还取决于时间尺度。当我们所研究的某些水文地质过程设计时间尺度相当长时,任何岩层都可以视为可透水的。例如,裂隙极不发育的基岩,无论对于供水还是矿坑排水,都是典型的隔水层;但是对于核废料处置,就必须看作隔水层,因为核废料放射性衰减达到无害,需要上万年时间,渗透性很差的岩层,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也可能导致核泄漏。
1.3.4.2 含水带、含水段、含水岩组与含水岩系
含水层的构成条件是含水层划分的一般原则,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含水层、隔水层这种简单的划分尚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山区基岩地区,这种划分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为此需要有含水带、含水段、含水岩组、含水岩系的划分。
1. 含水带
含水带是指局部的、呈条带状分布的含水地段。在含水极不均匀的岩层中,如果简单地把它们划归为含水层或隔水层,显然是不合实际的,特别是在裂隙或溶穴发育的基岩山区,应按裂隙、岩溶的发育和分布情况,在平面上划分出含水地段——含水带。如穿越不同时代地层岩性的饱水断裂破碎带,可划分为一个含水带。
2. 含水段
含水段是指同一厚度较大的含水层,按其含水程度在剖面上(垂向上)划分的区段。 3. 含水岩组
把几个水文地质特征基本相同(或相似)且不受地层层位限制的含水层归并在一起,称为含水岩组。有些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砂层中,常夹有薄层(或透镜状)粘性土,它们有时有水力联系,有统一的地下水位,化学成分亦相近,可划归为一个含水岩组。
4. 含水岩系
当在大范围研究地区的含水性时,往往将几个水文地质条件相近的含水岩组划为一个含水岩系。同一个含水岩系的几个含水岩组彼此之间可以有隔水层存在。例如,如第四系含水岩系,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系或岩溶水含水岩系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