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这些年在教学中有一种深深的体会: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如同一位服装设计师为顾客制作衣服一样,只有技术高超的服装设计师,才能根据不同顾客的身形、肤色、脸型做出适合他的服装。即使是同样内容的语文课,不同的老师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表达的方法也不相同,所以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学生的收获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调控好课堂节奏才能进行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碰撞、能力的培养的一个过程。那么怎样使课堂变得更高效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课堂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的一种预备工作,目的是为学生“更好的学”。课堂预习在高效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常规性的预习。低年级预习时达到圈画出生字词、自然段,将课文读正确的目标即可;中年级除完成低年级的要求外还要初知内容、疏通文义;到了高段,教师要对学生有具体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将批注式阅读方法应用于预习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针对性的预习。教师结合学生情况为每个单元的首篇课文编写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阅读文本,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构建知识体系。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课堂教学的师生地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边互动关系。学生参与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感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越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学生实现主体地位,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指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例如,在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我就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故事情节猜一猜后面发生什么事。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相同时间里,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2、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只有产生了疑问,学生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学贵有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所以,教师应恰当设计课堂提问,促使全员参与,构建高效课堂。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问题要得当、适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3)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辨析。

3、教学方法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共同参与

(1)教学时要集各家所长,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以此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激励情意,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

4、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促使共同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会细心处理。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说不到要害或没说清楚,我会积极肯定学生的勇气和胆量,鼓励学生再思考,引导其他学生积极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有希望、有信心、有兴趣,从而全员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石。那么学生该具备哪些学习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又如何培养呢?

1、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上课时有些孩子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改变这些状况,教师要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想去学习、想去探究的欲望;上课时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并能用委婉的语言进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2、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的方法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发言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而且我还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习惯,例如:在班级还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让班级的每一位孩子都有到前面面对所有学生演讲的机会;阅读课上请胆子小、不爱表达的孩子做主持人等,以此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进行自测评价、反思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自测与评价是通过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思考完成过程、实现自主学习后的实践与反思。在每节课的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等,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自测与评价,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能力,对学

生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课外阅读的的习惯。

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光靠课内是不够的,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课堂学习裨益不少,而且在具体的阅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好处。因此我每学期期初都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阅读书目,阅读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满足不同需求的孩子,而且定期召开“知识竞赛”、“阅读交流课”,从而激发学生读书乐趣,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会一如既往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让高效课堂开出娇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