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盖板涵施工方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施 工 方 案

涵洞基坑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在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标高,严禁欠挖超挖,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必须进行地基强度测试,基底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工序。开挖过程中,根据土质情况,选取适当的开挖坡率.

在开挖过程中,要做好防、排水措施。如果地下、地表水较大,就在基底周围设排水沟,在下游设一排水井,用抽水机排水。基坑开挖成型自检合格后,立即报监理检查,在监理检查基坑尺寸、基底标高、基底承载力均满足要求后,迅速安排基础砼的施工。

砼施工采用集中拌合,电子秤计量,拌合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控制,砼罐车运输。砼的施工严格按照《砼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

基础砼的浇注:浇注砼前,采用全站仪准确放样,并确定沉降缝位置,然后立模加固,施工中保证沉降缝板垂直不变形、不移位,牢固可靠。模板采用大块钢模,用钢钎打入地下以架斜撑,保证基础尺寸,砼浇注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并保证砼密实,在涵身与基础连接处预埋连接筋,并将接头处拉毛,以利于砼的连接。

涵身砼的浇注:待基础达到一定强度后浇注涵身砼,浇注前,用全站仪在基础上准确定位,控制立模。每边涵身必须一次浇注完成。立模必须牢固,尺寸和形状准确,为保证结构尺寸和立模方便,采用两涵身一次立模,内侧模采用万能杆件对拉以保证尺寸和刚度,外侧采用斜撑作用在稳定的横带上,横带使外侧模板连成一个整体,以保证强度尺寸。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表面平整。

砼在浇注时,由于墙身较高,一般采用滑槽将砼运到施工部位,然后振捣密实。

对于圆管涵基础砼施工时,管基底部以下部分应预留管壁厚度及要放管坐浆混凝土2-3cm 待安放管节后再浇注管基以上部分,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以及管基混凝土与管壁的结合,管节安装时再出入口轴线位置挂线以保证纵坡及出入口标高。

管节接头处15cm范围内采用1:3水泥砂浆抹带,沉降缝内采用沥青麻絮填塞,外壁处用D=2cm麻绳填塞,涵洞全长范围内,设3-4道沉降缝,圆管外壁满涂两层沥青以防水。

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模板统一定制,保证质量,盖板安装采用吊车吊装,安装完毕后用30#水泥砂浆填充盖板之间的缝隙。当涵身强度达到70%后,才能进行填土,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采用透水性好的砂质土或砂砾土,分层对称夯填密实。在涵顶填土少于1米时,严禁车辆在上面通行。

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频率

(盖板涵)

一、 基本要求

1、 沉降缝、防水层及台背回填应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2、 涵台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 帽石、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 二、 检验标准及频率 项次 检查项目 1 2 砼和砂浆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3 4 5 6 7 明涵 暗涵 规定和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在合格标准内 20 50 ±20 ±20 +100,-50 ±20 明涵 暗涵 ±20 ±50 按规范 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用尺量3~5处 用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中间2处 结构尺寸(mm)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长度(mm) 孔径(mm) 顶面高程(mm) 用尺量 用尺量3处 用水准仪检查3处

圆管涵

一、 基本要求

1、 钢筋砼圆管涵外购成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和实际

要求,并经验收后方可以进行安装。

2、 管节的接缝宽度及填缝材料应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办理 3、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 涵洞直顺,进出口平顺,无阻水现象。 5、 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 二、检验标准及频率(如下表) 项次 1 2 检查项目 砼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和频率 不少于2组 用经纬仪检查,在合格标准内 50 纵横各2处 用水准仪检查洞3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20 口2处,拉线检查中间2处 4 5 6 口(mm)

管径≥1m 5 头处 涵管长度(mm) 管座宽、厚度(mm) 相邻管节底面错管径≤1m +100,-50 大于设计值 3 用尺量 用尺量3处 用水平尺检查接中铁四局一公司广祠项目经理部人员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职 务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质检工程师 桥梁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道路工程师 道路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实验工程师 财务负责人 计量负责人

姓 名 曹 翔 查 鹏 房保华 刘国庆 周飞跃 张华明 桂 广 邹荣军 陈林森 王光辉 谢平安 姚红星

年龄 36 37 30 28 32 29 27 23 29 25 26 29

职 称 备注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 工 助 工 助 工 助 工 助 工 助 工 助 工 助 会 工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