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言学概论一考通答案电子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一、名词解释

1、轻音

(1)轻音指音节组合钟某隔音接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读轻音的音节叫轻音音节(2)轻音的特征通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方面的变化都有关(3)轻音可以和非轻音构成对比,因此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用

2、语言规划

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敢于主要由政府及政府授权单位实施。 3、语言遗传机制

(1)又称“语言获得机制”,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最早提出,指人出生时大脑的构造就已经决定,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获得的知识(3)这种知识主要指语类、层次等最基本的句法规则

4、应用语言学

(1)是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科分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包括面向人的和面向机器的语言学应用研究(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仅指语言教学研究 5、发音部位

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如上下嘴唇是[p]的发音部位 6、向心词组

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7、音节文字

指全部字符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

8、第二语言教学

指母语教学之外的外语教学,包括第二、第三外语等的教学 9、音素

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0、基础方言

(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2)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 11、语言迁移

(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叫做语言迁移(2)语言迁移除包括语言造成影响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系统等 12、语言获得

儿童会说话虽然不是完全不需要学习,但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儿童说话能力的这种发展和创造过程叫… 13、韵律特征

又叫超音质特征或是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的长短音;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上看,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语调 14、语系

按“谱系分类”的方法,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不同的类,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反之则属于不同的语系 15、文化局限词语

指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地理风俗等的不同,往往有些比较独特的词语,在很多其他民族中没有相应的事物和对应词,只能采取音译或意译的方法得到的词语 16、中介语

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是不断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后期发展越慢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音标协会1888年根据“一个因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的原则制定的,它以拉丁字母为基础,采用合写、倒写、变形和添加希腊字母等方法制定 18、零形式

是词形变化手段之一,所谓词形变化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零形式是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式 19、独体字

汉字文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与合体字相对。它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

20、语料库

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首先要有输入或储存在计算机中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就是语料库。它一般分为:a未标注任何附加信息的原始文本b标注了一定信息的加工文本 21、五度标调法

是目前表写声调调值的最通用的方法。它把声调音高的变化幅度分为五度,用一条四等分的竖线代表,5度表示最高1度最低。再用一条线由左至右把音高随时间先后而产生的变化标画在竖线的左边,线的左端代表音高的起点,右端代表音高的终点,这条线的高低升降曲直就反映出声调音高的变化形式和变化幅度,即声调的调值 22、语言规范化

把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根据语言规范化的要求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23、语言获得

主要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时,通过非有意识的教学形式,即依靠直觉习惯和模仿强化等来掌握语言的过程 24、人机对话

要求计算机先懂得一个句子意思,然后把看懂听懂的句子作为指令接受下来,并按要求做出相应动作,或用语言做出相应回答

25、语流音变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及说话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常见的语留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26、义素

(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语义单位(2)义项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语义特征叫义素 27、语言混合

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种现象即叫…

28、单侧化

人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不但大小略有差别而且有明确分工,左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语言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右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与语言无关的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

29、离心词组

指整个词语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30、语义场

指若干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31、意符 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义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叫意符。意符就是表意的字符 32、摹声说

是语言起源理论的主张之一,它认为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人们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听到各种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便摹仿这些声音并用他们作为各种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 33、音位变体

指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包括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34、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间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的来源 35、抽象思维

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叫逻辑思维或理性思维

36、机器翻译

指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从翻译技术的层面看,机器翻译可分为: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37、卷舌元音

发舌面元音的同时舌尖向硬腭翘起,这样发出的音就是卷舌元音。卷舌元音可以用舌面元音后面加一个倒写r来标写;在没有辅音[r]的语言里,也可以用舌面元音后加r的方式来标写 38、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造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的数量不一定增加 39、义项

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词语的意义在词典中是以义项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40、汉语的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根据不同的语音特点可以分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区别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音质不同便是不同的音素;音位是从辨义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几个音即使音质不同,如果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归为一个音位。如普通话的[a][A][α]彼此音质没有区别作用,可归为同一个/a/音位里(2)音素是具体的发音,音位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抽象音类,如从音素角度看[a][A][α]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从音位角度看,都属于同一个音位(3)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而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却可能有相同的因素。如普通话[a]和法语 [α],二者的/a/音位具有不同的内容

2、说明文字类型的分类标准,指出汉字所属的类型

(1)文字系统:a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b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2)汉字类型:a根据字符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b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3、举例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1)都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是社会不完全分化和语言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等不同地域方言,在同一个方言内部还存在不同社会方言如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话、知识分子和体力劳动者的话(2)从形成条件上看,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导致的,地域方言是社会的地域分化而导致的。造成语言社群分化的社会因素主要有阶级、阶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造成语言地域分化的主要是地理环境对交际活动的阻碍(3)从结构系统上看,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和语义系统,他所用的结构规则基本上都是全民语言或当地语言所共有的,不同社群的特点一般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语言交际。如北京话“女国音”的存在并不妨碍北京男女人的沟通,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和语义系统,他们之间的差别已大到不能通话的程度,如北京话和广州话,北京人难以听懂广州话

4、以词类和音位为例说明什么是聚合关系

(1)在相同组合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聚合关系(2)词类是一个典型的聚合类别,如名词“散文”可以出现在动词“看”后,可以互相替换,属于名词聚合类(3)在一个语言的音位系统里,不同音位可以凭相同组合关系和区别特征聚合成群如 5、举例说明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几种手段

(1)纯粹音译,即直接借用外语词的音,如“咖啡”(2)半音译半意译,即一半音译一半注释,如“卡车”(3)音译兼意译,即虽然是音译但能从汉字的意味上获得外来词意相关的某种提示,如“基因”

6、简要说明语言和思维有什么不同之处

(1)功能上,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语言的内容是意义。思维除了以语言为工具外,还有其他物质载体;语言除了作为思维工具外,还是人类交际的工具(2)范畴上,概念和词语、判断和句子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虚词不表达任何具体概念 7、根据有关词的“通俗意义”与“科学意义”观点,解释这一现象(如“鸟”字的词典解释与现实使用)

(1)通俗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词典中给出的鸟为科学意义,而一般人对鸟的理解为其通俗意义(2)尽管通俗意义不太科学准确,但一组非本质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事物相互区别的作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词语的通俗意义就足使人们正确的使用词语来指称不同事物(3)词语的科学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 8、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在1956年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字符类型改变。如1928年土耳其废弃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3)整个文字和字符类型都改变。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为表音文字。越南文字改革就是将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改为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 9、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能对客观事物分类概括,并具有一定记忆想象和推理判断的能力(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进化到能发出清晰的声音(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

10、我们不会为每个苹果独立设名,但听到“吧盘子里的苹果给我”又很容易确定具体指的哪个或哪些,请根据语义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

(1)词义具有概括性属性。词义从具体事务中可抽象概括出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事舍弃同类事物间的差别(2)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一般的,概括的而在交际活动中人们谈论的对象往往是个别的,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言形式要同个别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就需要依靠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语言形式所指起限定作用 11、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1)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最基本的单位,与一般图形符号一样,本身也是一种视觉图形(2)字符跟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并且有一定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一般图形符号只采用特定的图形来表示某种特定意义,不直接与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不能用来书写语言单位

12、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的地域分化指一个统一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其地域上逐渐分化为若干个相对或完全独立的部分。在…和语言发展演变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统一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地域分化而产生分化。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导致一种语言内部出现差异,形成不同的“地域变体”即地域方言如汉语中的湘方言等都是社会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的产物。在一定社会政治条件下,社会在地域上分化出的若干部分可能会完全独立,这样,所属方言的社会政治地位就可能随之改变,成为独立的语言即“亲属语言”如罗马帝国分裂后,拉丁语发展为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

13、举例说明语言的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是怎样的 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生理和物理等多种因素,从通讯理论的角度上看,说话就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对说话人来说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如说话人要用大脑构思组织词汇,综合运用发音器官协同发音,形成语流;对听话人来说是一个解码的过程,如听话人要利用多种感官听音、理解和反映。因此编码和解码是一个双向交际过程 14、简要介绍古语词的主要类别

古语词与新造词相反,指古代就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只是偶尔使用的词,属于一般语汇的一部分:a现实生活中已消失的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又叫历史词语b古代事物或概念还存在,但已由别的词语替代了,又称文言词语 15、为什么说语言可以作为一种民族的标志 通常意义上,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所使用的语言,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差异其实更主要的就是民族之间的差异。远古时代,语言与民族完全一致,到了现代情况复杂一些,但语言仍是区别民族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人种差异,我们还是会从语言上来区别民族

16、举例说明词的语体色彩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交际环境中显现出不同的状态,产生与特定交际环境相关联的变体,这种语言的变体就是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它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色彩两种类型,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和对话描写中,如“搁,歇”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或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如“安放,休憩”等

17、举例说明东汉许慎的“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叙》中对当时流行的六书理论作了解释: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靠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

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8、简要回答“手势说”的内容及评价

主张手势说的人认为,人类在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经历过一个手势语言阶段,当时没有有声语言,人们都用手势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手势说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解释手势语言是如何发展成有声语言的

19、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1)单纯词、合成词是根据词所包含语素数量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根据词所包含音节的数量划分的(2)合成词一定是多音节词如“飞机”,但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如“书”单纯词是单音节词;音译词“沙发”单纯词是多音节词 20、简述划分文字类型的标准

根据文字系统中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位文字,其中音位文字还可细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根据字符跟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 21、现代汉民族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主要是政治原因决定的。北方方言区的代表点北京市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的政治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北中央政府用来管理国家,称为“官话”。近千年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大多使用北方方言写成,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也最多,这些因素使北方方言取得重要地位,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22、举例说明语言系统的层次性

语言的层次性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有上位和下位层次之分,如“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

23、简要回答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的三种角度 (1)着眼于语言的“本体”,即重点研究语音、语法、语义等语言系统内部的结构规律(2)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即重点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及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影响(3)着眼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24、词语借用过程中的“借出再借回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原本属于某种语言的词语被借到另一语言中后又被原本语言借回的现象。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词语的音和义都会有变化。如“封建”一词早期被日语借去,在中国大规模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后,日语中这些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又被成批的借回来。这种现象说明历史是有层次性的,这种历史层次是民族交往和语言接触历史的反映 25、举例说明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类别 气流阻碍 紧张程度 气流强弱 声带振动 元音 不受任何阻碍 均衡紧张 弱 振动 辅音 受阻 有特别紧张部位 强 清辅音不振动,浊辅音振动 26、简述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不同字体阶段;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是同时代的,象形程度较高,没有完全线条画;小篆经过了规范化,但形体太繁,隶书和小篆已经完全线条化;楷书在隋唐规范化不久出现了印刷术,汉字字体基本稳定下来。但字形简化的趋势一直没有停止;行书和草书不是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可以看作是一种别体 28、如何看待文字改革

文字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可行的。文字改革要受到语言本身以外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的制约。特别是历史悠久的文字系统,历史文献及其丰富,如果文字改革没有妥善解决书面语历史继承性的问题,很可能割断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必须深入研究,谨慎进行 29、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变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急剧变化会使社会交际活动难以进行,这一性质要求语言必须有一定的稳固性,如“山、水”这些词从古沿用至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的内容也是不断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需要,语言又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网吧、网虫”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词汇。稳固和发展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又不能突变,因此,语言发展只能以渐变的方式进行 30、简要回答仿译词与借词有何不同

仿译词是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借词指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