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德国制造”为什么(三) 德国工业崛起的基础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师 说 / PROFESSIONAL × 家族战略 | FB STRATEGY“德国制造”为什么(三)

德国工业崛起的基础文 赫尔穆特·科尔曼 苏明月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描述了英国自1750年以来在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先地位。本文我们要探讨德国为什么能够缩小与英国这一差距,最终甚至消除了这一差距。英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领先地位

当时英国虽然在创新和生产量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成本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英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显著高于德国—甚至超过50%。19世纪上半叶,德国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落后—只有一个例外:教育。德国教育改革者、柏林洪堡大学创始者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提出了学术自由以及自主研究和教学的大学理念。因此德国的大学在19世纪下半叶处于领先地位—当时海德堡大学的声望就是一个例证。 19世纪,德国各州也逐渐开始工业化。1871年,这些州统一形成德意志帝国之后,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这一势头导致英国将德国商品打上“德国制造”的标签,从而使德国产品丧失了进入英国的资格。耻辱激发的对质量的追求

事实上,“德国制造”的标签意在取消德国产品进入英国市场的资格,关于这些产品的实际质量,我们并没有任何相关的报告和资料。显然,由于当时英国已经领先100年,英国消费者也许有充分的理由确信从德国进口的产品质量低劣。但是无论如何,“德国制造”对于德国人而言是一种耻辱。当他们的产品被认为落后、质量低劣时,在德国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因此引发了“德国”必须追求卓越品质的呼声,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耻辱引起了全国性的反应。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尽可能便宜的产品,但如果它不能保持所承诺的质量水平,公司就无法生存。日本工业已经证明,质量决定成功—虽然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但是全面应用这些概念的则是日本企业。84 CFBR 2019

但是产品质量并不能单靠一家公司来保障。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必须仰赖于所有供应商达到了他们应该达到的所有标准,因此保证产品质量需要整个国家范围内的协作,进一步说就是所有企业在一个工业网络中的共同合作。因为当许多供应商在对最终产品质量做出贡献时,一个供应商的不良表现就会破坏所有其他供应商的积极贡献。显然,德国人是能够为提高质量而共同努力的。应该说,这就是德国的优势,因为它“足够小”,便于展开合作。而在更大的经济体中,制定这样的共同战略和建立起信任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具有成本优势的同时,对质量的追求使德国能够提供良好的价格-质量关系(price-quality-relation)。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取得这一成就的基础。工匠技能与双重职业培训

德国建立了按技能高度细分的行业组织制度。在德国,许多企业是由行业的某个技术专家创办的,他们在工厂里也会雇用本行业的熟练工。正是这些人的技能使德国企业能够将工艺的质量标准转移到工业生产过程中。另外,政府加强了有关技工培训的规定。此举旨在保护行业协会,防止非熟练工人的投机取巧。当时这种对技工的培训,为德国当代企业工人的“双重职业培训”(Dual Vocational Training)奠定了基础。培训时间为两年半至三年;培训既在雇主的企业中进行,也在职业学校进行,在学校,由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在雇主的企业中,由实践培训师进行实践培训。培训结束时,学员还需要通过标准化的测试程序和实践能力考试,进而确保培训的一致性和高标准。同样,在与德国相邻的奥地利、瑞士和丹麦也有类似的体系。这个培训体系的优势在全世界都获得了认同,但令人惊讶的是,世界很多其他地方并没有能真正仿效实行。虽然某些公司会尝试实施类似的培训,但由于没有国家支持,它们无法得到国立学校的教学支持。此外,×

这些公司即使进行类似的培训,他们还面临着“为其他公司”培训员工的风险。显然如果一个行业的所有公司都像德国那样,有这样的培训体系,那么招聘员工的利弊得失就会抵消。当熟练工人拥有了一些理论知识,他们不仅知道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而且知道“为什么”。这让他们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调整自己的工作。正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勤奋,使“德国制造”从一个耻辱变成了一个形象良好的品牌标志。新兴科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和领先企业的联合

如前所述,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大学处于领先地位。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图宾根大学以及很多其他德国大学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在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中,新的科学和技术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制药、电力、汽车工程。科学的进步引发了一场被称为“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跳跃式(Discontinuity)”发展,即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基础是几项突破性的创新(Berend,2015,214;Gordon,2016):1. 电力系统;2. 内燃机;3. 新型高性能材料和化学合成新技术;4. 新信息时代(Smil,2005,29)。今天在很多演讲、讨论和讲座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开场白:“目前,我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极富活力的技术发展,它将改变我们的生活、经济和周围的一切。”但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戈登(Robert J. Gordon)2016年提出的一些证据表明,从1870年至二战期间,才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充满活力的时期,而目前的经济活力并没有超过那个时期。他甚至认为,现在很有趣的新技术,似乎并没有像人们经常提到的那样,对生产的进步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我们必须承认:从信件到电话的跨越,比从电话到移动电话的进步要大得多;从马到汽车的跨越,比从内燃机汽车到乘用电动汽车的进步更大。虽然现在下结论很Hermut Kormann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历史会让我们对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保持乐观。显然,这样一个戏剧性的、革命性的发展时期,为后来者打开了机遇之门。尽管英国在纺织和铁路这类产业中处于优势地位,但德国在那些新兴产业中的起步条件与其他国家是相同的。当时,德国在化学、电力(与美国一起)、制药和汽车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1914年前后德国拥有约160家制造商。而当时德国大学的领先地位,集中体现在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和欧文·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在内的德国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数上。国际扩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和世界市场尽管有限,但已经高度融合。对于年轻的西门子公司而言,俄罗斯几乎成了“国内市场”;因为主要的汽车制造商位于法国、英国和美国,那些地方的购买力明显更高,所以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有约80%的产品出口。这个全球化的第一阶段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困难而止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工业为重新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Birgit Suberg2019 CFBR 85

师 说 / PROFESSIONAL × 家族战略 | FB STRATEGY1890年~1913年期间,德国的出口年均增长率为5.1%,而其他欧洲国家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3%(Maddison,1964年)。如同中世纪的集市一样,当时的博览会同样反映出一个地区在跨区域经济格局上的重要性。莱比锡就是当年这样的重要活动的举办地之一。今天,包括莱比锡在内,汉诺威、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和科隆等德国城市主办了全球某些行业三分之二的重要博览会。可以说组织这样的全球博览会是德国的“隐性出口业务”(Hidden Export Businesses)之一。中欧产业集群区域

自从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对产业集群进行了里程碑式的研究(Porter,1990年)以来,竞争性或互补性公司的区域聚集已成为广为人知的潜在优势。一个大型的区域性产业集群是围绕德国南部形成的半径约500公里的一个圆形区域。这一圆形区域包括意大利北部、法国的罗纳-阿尔卑斯大区(Rhone-Alps)以及瑞士、比利时和奥地利的工业化地区。从圆形地区的外围到中心,火车或汽车可经由大桥在一天内抵达。在这个圆形地区里,你可以找到为任何工业生产提供零部件或设备所需的每一种制成品。而这个集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德国究竟是怎么迎头赶上的?

关键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德国是怎么迎头赶上的?虽然上述论点能够为德国实现工业化提供解释,可有个问题还是无法解释:德国为什么能够以及是怎么迎头赶上的。当时德国可是落后了100年!这个问题甚至需要进一步扩展为:德国能否赶上20世纪领先的工业经济体—美国呢?很显然,这些动态发展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结果的看法可能只是主观的解释。在本系列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86 CFBR 2019

命”则发端于欧洲腹地。原因或许在于英国遭遇了一些不利因素。·英国最活跃的两个产业部门是棉花和钢铁;·英国国内产业投资不足,因为很大一部分英国资本投资于海外殖民地。对于英国为什么在1870年后衰落的原因,历史学家的研究中有这样一个解释—就是著名的“第三代综合症”(Third Generations Syndrome)。继历史学家贝兰德(Berend,2013)的阐释之后,这一研究结论随后转化成了“文明的兴衰”(Rise and Fall of Civilizations)的范式。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同贝兰德的观点,他们认为,这种表面上的衰落,只是仍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与欧洲大陆—首先是德国—的崛起相比发生的相对变化。由于这个问题在事后看来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将在本系列文章的最后部分再来讨论。新建立的德国工业在已很发达的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确实是有一些具体的原因。但这一成功进阶并不是赶超英国的快速奔跑,而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未来我们会讨论这期间发展过程的历史大事。德国真正的挑战者是美国,回溯到1760年的美国,1860年美国还远远落后于英国,但1913年已居于领先地位。我们将在未来的文章中更深入地探讨这一过程中的发展动力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