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清楚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简要说,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管理者借他人之手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人类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领导的活动方式,是组织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管理活动是在人与人的交互作用中产生和完成的。也就是说管理活动是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实施管理职能时才产生的。它必然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或多方的活动,仅有一方是不可能产生管理活动的。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能动性特点,就决定了其研究内容比较丰富。从宏观来讲,只要有人类生活,就有分工的问题,那么它就必然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企业管理或一般行政管理而言,管理心理学也必然涉及到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概括的来讲,不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或层次,只要是介绍管理心理学,都必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个体心理
对个体心理的研究,是全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要管理人,首先就必须了解人,而对人的了解则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人开始的。虽然人们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有技术人员和一般职工,有经理和职员等不同层次和不同的职责之分。但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又都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感、有个性、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个体,既有先天素质、生理状况的一些特点,又有后天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差异。所以,组织中的个体,既具有其共性的一面,也必然有其个性的一面。从管理工作的角度,就必须从个体的心理入手来把握个体。
对个体心理的剖析,这是管理者制订管理策略的依据,也是把握个性,因人施治的依据。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倾向,诸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诸如:能力、气质、性格等的差异。个体心理研究的基本核心内容就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关问题。这方面西方管理心理学界已经提出了众多的激励理论,诸如“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论”等。
2、群体心理
群体的含义是指规模不太大的人群集合体。群体成员一般可以直接交往,如企业中的车间、班组、科室等;学校中的教研室、班级等都是群体。一个群体对外具有独立完成一定目
标的作用;对内可作为基本单位,协调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等。
群体心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诸如人际关系的分类,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状况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人际关系的沟通和协调等内容。作为群体心理研究的课题还包括群体的类型、结构、特点、规范,群体的竞争和合作,以及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等众多的内容。
3、组织心理
在管理心理学中,组织概念是指人数众多的人群集合体。组织的规模比群体大,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结构的大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群体所组成,组织成员之间一般不一定或不能进行直接接触、交往。如一个工厂、集团公司、学校等,都可以称之为一个组织。
组织心理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等问题。诸如分析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奖惩制度、不同的权责分配的心理原理原则。还研究分析组织的合理化要求及组织变革中各种心理障碍,探索排除工作阻力,实现组织合理化的有效途径,特别结合当前国家的建设和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更具有其突出的现实意义。
4、领导心理
作为领导者,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我们在个体心理分析中必然要研究。同时,领导班子成员无论人数多少,层次高低,其都是一个群体,因此,在群体心理中也进行一定的研究。又因为领导者是组织心理的核心和决策者,是组织中的核心人物,那么,把领导心理放在组织心理中去分析研究也合乎逻辑。还有,我们为了强调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时,对领导者的心理素质、领导者在组织合理化中的作用,以及领导艺术,领导行为,领导作用等课题作为专门问题独立出来进行分析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同时,由于这门学科涉及到管理领域中人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管理心理学也对工业劳动、商业消费、社会人事、科学技术、学校教育等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
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联系学校教育的实际来来看,学校管理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学校组织心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中的个体心理指教师心理、学生心理。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师处于特殊地位,对校长和学校管理者来说,教师是被管理
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教师在学习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职业个体性强、自主性强,这些特点也影响教师心理,形成教师心理上的特点。因此说教师心理是学校管理心理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心理的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社会化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态度及其改变、教师的心理健康。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学生既是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最终是通过学生的教育是否成功来体现的。学生是有生命的、鲜活的个体,并不是像容器一样,简单的吸收和接纳。这就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涉及学生的心理规律主要有:学生的个性差异、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中小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与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对学校管理者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管理活动中除对个体成员外,主要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每个成员都会参加到学校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复杂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和群体活动的效率。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了解群体心理与规律,提高管理效能会有很大帮助。研究学校群体现象及规律主要涉及群体和群体规范、非正式群体及管理、群体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效的工作群体等。
学校管理目标是在人际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在学校中存在着管理者与教师、管理者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多种人际关系,这些关系是通过人际交往与互动影响逐渐形成和维持的。因此人际关系心理是学校管理心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际关系及其性影响因素;师生关系;竞争与合作。
学校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系统,学校组织是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经由人力分工和智能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职责,合理地协调一群人活动的结构系统。现代学校组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组织心理主要包括学校组织心理的基本问题;校园组织文化建设;变革与开发。
学校领导者对学校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人际关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卓有成效的领导与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心理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学校领导的角色与功能;学校领导者的权力、权威与影响力;学校领导行为及领导原理、原则;学校领导个体心理与测评;学校领导集体心理的协调。
总之,上述各种学校成员的个体心理现象与规律,以及发生在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群
体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规律,能为学校管理者有效地使用学校资源、行使决策、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沟通等职能,实现其办学目标提供可靠的心理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