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举报他人诬告陷害罪怎么处罚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举报他⼈诬告陷害罪怎么处罚

如果和⼀个⼈有什么深仇⼤恨的话,可能会有很多⼈选择败坏他⼈的名誉来达到报复的⽬的。但是如果是向有关机关举报别⼈犯了⼀些实际上没有犯的罪的话,是很有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的。今天店铺⼩编就给⼤家详细介绍下。

举报他⼈诬告陷害罪怎么处罚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意图使他⼈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作⼈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前两款的规定。诬告陷害罪与错告的界限

所谓错告,是指错误地指控他⼈有犯罪事实的告发⾏为。所谓检举失实,是指揭发他⼈罪⾏,但揭发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作⼈员的违法失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诬告陷害。”这就把诬告与错告在性质上清楚地区别开来了。诬告与错告,在主观⽅⾯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属于犯罪⾏为;后者则是由于情况不明,或者认识⽚⾯⽽在控告、检举中发⽣差错。由此可见,是否具有诬陷的故意,是区分诬告与错告的最基本的标志。

诬告陷害罪与⼀般诬告陷害⾏为的界限

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的特征。但是,诬陷的内容、⽬的和性质,⼜各不相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受刑事处罚,⽽⼀般诬陷⾏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的只是使他⼈受到某种⾏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个是犯罪,⼀个是违法。对⼀般诬陷⾏为,可根据不同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者批评教育。

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2、主观⽅⾯不同:前者的⽬的是使他⼈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的是破坏他⼈名誉。

3、客观⾏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为⼈虽然捏造他⼈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者都表现为陷害他⼈,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申诉⼈、批评⼈与举报⼈。3、主体不同:前者是⼀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作⼈员。

4、⾏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职权、假公济私,进⾏报复陷害。5、⽬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受刑事追究;后者是⼀般报复的⽬的。国家机关⼯作⼈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申诉⼈、批评⼈,利⽤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以上就是⼩编给⼤家介绍的有关举报他⼈诬告陷害罪的有关介绍了。其实诬告陷害罪的罪名不能只看它的字⾯意思。这个罪名主要指的是希望他⼈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诬告。⼤家还有什么不懂的话可以来店铺进⾏法律咨询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