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训练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跳远训练中,过高的强度必然容易导致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在此,笔者通过对跳远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的分析,寻找预防措施,期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并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一、跳远训练发生损伤的原因
1、主观预防不强。有些学生由于接触跳远训练较晚,对预防损伤的认识不足,认为伤病是不可避免的,偶尔出现运动损伤也是可以通过自身顽强的意志克服。因此,在训练中不能积极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即使发生损伤也没有认真找原因,没有吸取教训。
2、准备活动不充分。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在训练中对准备活动的重视不够,甚至不做准备活动;有些教练员虽已经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但仍在活动量过小,强度安排不当,准备活动时过短等问题。
3、负荷安排不当。训练负荷过大,容易引起发生性损伤;或者由于负荷安排不当,疲劳的累积得不到及时恢复、缓解,就容易造成过度疲劳。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再不断施加大训练强度,就会发生运动损伤。
4、服装场地设施或外部环境问题。有些学校及地区会受到季节气候,训练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但为达到持续训练的效果,训练不得不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进行。由此,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同进,学校训练场地简陋,场地不够平整等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跳远训练损伤的预防
1、重视准备活动,做好量与强度的合理搭配。教练员应该起到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往我们会认为准备活动就是采取慢跑的方式进行训练前的热身,事实上,准备活动不仅要有全身性的一般准备活动,还要有针对性的专项准备活动。这就要求在准备活动中不仅要掌握正确对待的方法,科学地增加运动量和强度,更要切实做到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当训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成为自觉的习惯,并能保证集中精力完成高强度训练时,学生受伤的概率就会降低,这也是学生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状态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3、合理的负荷安排。教师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身体练习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功能性反应信息来设计训练的生理负荷量。同时,还要结合气候条件等因素。
4、创造安全的训练环境。教练员在训练前应对训练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在训练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关注与保护、时刻保持场地的平整和训练设施的安全。
5、建立与训练负荷相适应的恢复手段。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潜力,在训练中所采用的的负荷往往是趋于极限的负荷,以求更深地刺激机体,进而获得更大的超量恢复。这种大负荷训练如果没有有效的恢复手段作保证,势比造成过度训练,导致学生身体出现伤
病。因此要建立于训练负荷相适应的恢复手段,以及消除疲劳。
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