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前推后拉、中间清”提升订单准交率?
因为有这些创新,效果就很明显:月产值从1200多万元提升到了1600多万元,提升了400多万元,提升了约33.3%。车间生产核心在于配套性流动,如果没有配套,到了后面也没用。不论是配套还是流动,都需要有人统筹,否则开完料以后,必然乱。欧博项目组老师就从生产的计划入手,解决配套和流动问题。每天下午17:00点钟由计划部的计划员给出第二天木工车间的生产计划,木工车间主管接到这个计划以后安排开料工序的生产。第二天早上8:00开料班长将车间主管安排的任务分到每个机台、每个工人头上,开始生产。后工序的生产任务必须根据开料班组的生产状况来确定。这核心是前推后拉、中间清的思想,或者叫两头卡、中间清的思想。什么是两头卡、中间清呢?就是每个车间的第一道工序和最后一道工序严格控制,再拉动中间工序。这样排产的效果十分显著,20天之内,木工车间的产能提升了20%以上。以木工车间为例。木工车间的“前推后拉、中间清”木工主管通过10:00的计划来安排各工序的工作,这个叫前推;根据试装计划,在试装之前事先排查所欠缺的工件,然后让前面的工序加快生产所缺的东西,这个叫后拉;
中间工序对着试装工序生产,后面要什么,就重点补什么,这就叫中间清白坯车间的“前推后拉、中间清”然后到了白坯车间,光身工序是白坯的第一道工序,又采取了一个日计划的方式,这又是一个前推;擦色工序是它的最后工序,这里又做了一个后拉,根据擦色工序日计划来排查前工序,形成拉动;白坯这个车间前推是在光身工序,后拉在擦色工序,中间工序接到后拉工序指令以后就按照这个去做,这个叫中间清。每个车间都这样走,都有前推后拉、中间清的动作,整个生产就管控起来了,配套性流动大大增强,效果非常显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