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省海丰县德成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广东省海丰县德成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广东省海丰县德成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共8 页,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命题人:程立国)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niàng) 校(xiào)对 腼腆(tiǎn) 匪我愆(qiān)期 ....

B.匹(pǐ)配 穿凿(záo) 内讧(hòng) 美人之贻(yí) ....C.莞(guǎn)尔 搭讪(shàn) 隽(juàn)永 其黄而陨(yùn) ....D.刹(shà)那 机械(xiè) 恪(kè)守 周公吐哺(p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 安详 破天荒 怙恶不悛 万变不离其宗 B.战粟 顺口溜 恼羞成怒 心有灵犀一点通

C.仆告 炒鱿鱼 拂袖而去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D.惆怅 拌脚石 置若网闻 大丈夫能曲能伸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耿耿于怀的家。 ....B.我的挖空心思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 ....C华罗庚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 ....

D.当一名人质实在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三暮四了。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B.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称诗经,“骚”指《离骚》,代称楚辞。二者分别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源头。

C.在语言形式上,《离骚》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D.《短歌行》选自《曹操集》,“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和长短而言。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相互衬托的。

B.一个人的生命力之强大,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C.孙中山生活十分简朴。在总统府内,一般人每餐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而孙中山

总是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大约四角以下。

D.优选法和运筹学的广泛传播与推广,在提高产量、增加质量、降低消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

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B.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 ..

恐年岁之不吾与 为仲卿母所遣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

秋以为期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3分)

① 捧诏涕泣 ②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 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 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11.断句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语段断句。(4分)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3分) 翻译:

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分) 翻译:

1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这首诗的体裁是 ,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 。(2分)

②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分)

(1)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 (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4)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共12分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带来的是歌舞乐《藏谜》,她一出场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后,又一次出场,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虔诚之心的体现”,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7、 14.根据全文,下面各句的内容不属于“再度艳惊了上海滩”的原因的一项是(5分) A.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B.杨丽萍和藏民们跳的夏拉舞,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C.《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出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

D.歌舞乐《藏谜》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放牧的藏民们。

E.杨丽萍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

15.“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对杨丽萍所说的“福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B.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 C.《藏谜》被韦芝赞誉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D.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获得了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16.“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4分)

答: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

漫步在凋零的树林

刘湛秋

(1)一个阳光如水的深秋,我在林中漫步。

(2)我为那疏朗和高远而迷惑了。盛夏所给人的那种局促感和拥挤感顿时消散,目光犹如自由飞翔的小鸟,几乎碰不到多少屏障。

(3)身边的树或曲或直伸向天空。由于抖落了许多叶子,枝儿显得更清晰了,在

湖水般天空的反射下,勾勒出遒劲的线条。从这些线条织出的网纹中看过去,大自然更富有奇幻而不可捉摸的风韵。

(4)我踏着沙沙响的落叶,偶尔伸出手去接一片在微风中旋转的枯黄的或暗红的落叶,体验着身心的轻快。我仔细地辨别落叶上绻曲的脉络,闻着那干涩的气味;而且,随着脚步的移动,谛听着落叶发出的声音。

(5)我望着树,树也望着我。我们没有语言的交流。也许,在这孤独和静谧中,我们之间存在着宇宙神秘的信息。

(6)那么,失去春日那么多光彩灿烂、鲜艳妩媚的绿叶,他会惆怅或悲哀吗?在飒飒的秋风中,它是否在沉湎于对往昔的回忆?

(7)我踏着沙沙响的落叶,心中犹如飘着森林上空没有被遮蔽的云,一会儿是晴朗的白云,轻快自如,一会儿又是阴沉的乌云,秤砣般压迫。

(8)突然,我感到从沙沙响的落叶里,从裸露的枝干上,发出那有如竖琴的柔音:

——可爱的人,你们真奇怪,干嘛为我们落叶而苦恼。

——抱歉,打扰了你、我秋天的兴致。其实我也只是一闪念。

——不,你不是为我们树而苦恼,是苦恼你自己,苦恼你们,苦恼你们的民族。

(9)我像有隐私被揭穿那样,那声音继而像单簧管:

——你们人的生性就是害怕失去,而我们从不惧怕失去!

——有死有生才是大自然!只有凋零才有新的!害怕抖落枯叶就不会滋生新芽!

(10)那声音突然消失,像音乐戛然而止。我的思维也突然中断,它需要短暂的休息。

(11)当我又漫步前行,似乎身上也凋零了许多枯叶。

(12)其实,人也是自然,怎么留恋身上的枯叶也无济无事,最后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亡。而一个民族或历史,如果过多地偏爱那一度辉煌的绿叶,枯萎了仍旧一年年地去背负。……

(13)落叶如潮,秋风如梦。此刻,我的心完全恬静了。我感到我和树的信息已完全相通。至少,我可以如此处置自己,因失去而快乐,因凋零而发出,魅力。四季就是辩证法而承认却又痛苦。

(14)我把我心中波涌出的诗句,写在一片凋零的黄叶上。

选自刘湛秋《忧郁的微笑》

17.阅读文章前五段,概括作者深秋林中漫步时周围环境的特点。(4分)(不超过10个字)

答:

18. 第七段“心中”“一会是晴朗的白云,轻快自如,一会儿又是阴沉的乌云,秤砣般压迫”,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谈谈你的理解。(5)

答:

19.请说出本文的行文思路及特点,并结合文章的构思特点概括这篇散文的主旨。

(6分)

答:

五、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0、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字。(6分)

21、 运用名人名言续写两个句子,以构成排比。 (4分)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 ; 生命就是 。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鸟,飞过天空会留下翅膀划过的痕迹;鱼,游过鱼塘会留下鱼鳍拨动的涟漪;阳光的我们在成长的岁月中也留下许多难忘的足迹。父母爱、师生情、同学谊……无不令人久久回味。

请以“回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运用细节刻画人物。

要求: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1、B(A校(jiào)对C莞(wǎn)尔 陨(yǔn) D刹(chà)那)哺(bǔ))

2.A 3.C 4、B(二者分别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5 A (B、“强大”“能否”一面对两面;C、“大约”“以下”重复;D、“广泛传播”

和“推广”顺序有误)

6、C 7.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8.D(A之:的,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不译。B为:担任,动词/被,介词。C以:凭……的身份,介词/把,介词。D与:跟、和,均为介词)

9.B(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10.C(“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11.断句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错、漏两处扣一分)

翻译(1)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注意:①词语——庶1分;②句式——定语后置句1分。大意1分。 ) (2)(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注意:①大意1分;②古今异义词“左右” 1分;③虚词“遂”1分。)

【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12.(1)绝句 律诗

(2)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意思对即可)

13.(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谈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4. A E( A 张冠李戴。“艳惊了上海滩”的不是《云南映象》,而是《藏谜》。E是创作《藏谜》的原因,不是惊艳的原因)对一个2分,两个5分。

15. C 答非所问。(“福气”应指杨丽萍在做《藏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而不是别人评价)

16.解析:主要是概括杨丽萍创作舞蹈表现出来的品格,阅读文章要细致,要思考文章所叙事件的本质。

答案:(1)用她的语言来说明她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她说:“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我们跳的是命。”(2)她对舞蹈追求的执着。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从《雀之灵》《两棵树》,到《云南映象》,再到《藏谜》,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3)对艺术极为严谨,在做《藏谜》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她都全力而为。(4)对名利极为淡泊。从未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舞蹈;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满分) 17.疏朗、高远、奇幻、静谧。(4分)

18.作者一方面为深秋凋零的树林那特有的景致感到轻快自如,同时又为落叶飘零,韶华落尽,春光已逝感到无限的惆怅和悲哀。并由此联想到个人、大众乃至民族的类似遭际,不无感慨。(5分)

19.①文章脉络清晰,行动上由漫步林中到踯躅凝思再到漫步前行,情绪上由轻快自如到惆怅苦恼再到恬静释然,彼此照应,自然推进,不留斧痕。(3分)②本文化大为小,小中见大,通过对树林的凋零与再生,四季的轮回与更替等现象的观察与感悟,揭示了自然的生死代谢乃至历史民族盛衰沿革的客观规律,构思巧妙,启人心智。(3分)(意思对即可) 20、[解题指津]

这是一道语言扩展题,属于情景型扩展题。题目中给出三个词语,提供一个情景,让考生运用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所给的三个词语都是我们常见的,很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由“蛙声”让我们想起“夏夜”,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由“银河”想到夜晚,想到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由“树影”想到月光下的情景,想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扩展时还要注意“情景交融”,也就是说运用三个词语描绘景色的同时,还要流露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或喜悦,或陶醉,或向往,抑或迷茫、怅惘、哀婉,只要与所绘景色相吻合即可。 2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