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创新及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②明确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 ③懂得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联系。 【水平目标】
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②准确把握好奇心,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大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幻灯片:一个古代青年的梦想 思考:
(1)古代青年的梦想今天实现了吗?举例说明。 (2)上述科技成果的取得主要源于什么? (学生创所欲言,师点评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创新与科技发展
二、讲授新课
第一版块: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68--72页,完成学案第一版块。 1.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2.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重要作用? 3.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 第二版块:共同探究
探究活动一:科技创新 硕果累累
师播放视频:我国“神州”飞船由1号到10号的研制发展历程 想一想:我国“神州”飞船由1号到10号的研制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 谈一谈:列举事实,说明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展示一些我国科技成就图片)
教师小结:看到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而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探究活动二: 探究活动二:自主创新闪耀世界
(多媒体展示——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的事迹)
有“稀土界的袁隆平”之称的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荣获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奖。我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没有掌握深加工和生产的先进技术,只有简单的稀土原料出口,看到祖国落后局面,徐光宪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勇挑重担。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多年来他苦心钻研,持续创新,几经失败从不放弃,终于建立串级萃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彻底改变了该工艺从研制到应用的试验放大模式,迫使国外稀土垄断企业纷纷减产和停产,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给国家带来数以亿计的收益。
(四人小组)共同探讨:
1、请你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徐光宪院士获奖的理由有哪些?并分别说说这些理由对你今后成长的指导意义。(3个方面,6分)
(1)坚持创新。 我们要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多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2)热爱祖国。我们要勤奋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客观的分析原因,学会独立思考,提升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的战胜困难和挫折。 2、上述材料还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些道理?(3分)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师小结 :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持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高科技,比如: 时政链接:
1.2011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赢得未来”构想。随后,白宫在2月4日发布题为《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繁荣》的报告。凸显了美国力图通过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巩固世界竞争优势的决心。
2.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 “数字日本创新计划(ICT Hatoyama Plan,亦称ICT鸠山计划)纲要”。其目的是在数万亿日元的ICT行业创造新的市场,鼓励基于新增长策略的ICT
投资行为,向ICT产业投入资金。达到在2015至2020年使信息通信产业总值翻倍的中期目标。
3.当前,俄罗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纳米技术及核能技术,努力保持在航天领域的强国地位。政府出台的《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规划》的文件,将创新的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促使俄罗斯的经济转化为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4.2010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学科产生,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水平。
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请同学们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2013年世界创新指数排名(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3年世界创新指数报告》) 排名 国家 1 瑞士 2 瑞典 3 英国 4 荷兰 5 美国 ...... ...... 35 中国 材料二、我国与创新型国家相关情况比较 创新型国家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 70℅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 30℅以下(美、日5℅以下) 50℅以上 中国 思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探究活动三:好奇——创新的使者
39℅左右 材料一:教材p71页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瓦特的事例
材料二:1948年秋天,马斯楚与朋友一起去爬山,他们坐在草地上吃午餐,马斯楚感觉臀部被针刺得很厉害,发现是裤子上的一些草种子刺了他,于是他决定把这些草种子带回家研究一下。好奇心让他钻研起来,几天后他的想法有进展了。他想:“它是不是能够代替纽扣和别针呢?”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做成了一种合上就不容易分开的布,产生拉链的效果。
(四人小组)共同探讨:
1、结合材料说一说,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强烈的好奇心和寻根问底的品质 2、有了好奇心就一定有所发明吗?
(1)、好奇心是科学家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准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2)、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中探幽寻胜,才能有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教师小结: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而创新的最初动力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 第三版块:实践活动
1、你曾今对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事物产生过好奇?自己都有哪些行为和收获?
2、在家庭、学校的生活、学习用品中你认为哪些方面能够改进?并说一说你这一创新的构思。 三、拓展探究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假设你所在的班级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打算开展“建设创新型班级你我共行动”系列活动。
1、出谋划策:学校可以开展哪些富有实效的活动?
2、我在行动:请列举你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的好做法,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