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同盟不是真正的军事同盟
普鲁士在1870年的战争中大获全胜后,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因为一些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俾斯麦的策划下,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三皇同盟”。但这个同盟却并非真正的军事同盟。
为什么?首先我们从目的上看,三国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结盟。德意志方面,虽然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大国地位被严重削弱,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国、强国,德国想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就必须使用一切办法来遏制、孤立法国,以防其复仇,此时英国对大陆事务抱有孤立主义倾向,其政策旨在维持欧洲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外交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德、俄、奥三国的关系,从战略上看,德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始终来自东方——这里也存在法国潜在的同盟,因为基本上没有天然屏障可以保护柏林免遭来自波兰边境的入侵。因此同俄国保持良好关系是重要的。俄国方面,从19世纪开始,俄国一直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抱有觊觎之心,但是由于其他欧洲国家的联合干涉,俄国一直没有机会。但是普法战争给了俄国机会,这场战争不仅打破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得反俄集团,而且使欧洲霸权国家法国大大削弱,另一方面,俄奥在巴尔干的矛盾很大,抑制德奥关系的发展也很有必要,因此对于德国投来的橄榄枝,俄国也是欣然接下,要说明的一点是,俄国并不会坐视德国逐渐强大,它只是伺机而动。再看看奥地利,其实它主要是想与德国结盟,想通过与德国的联合抑制俄国在巴尔干的野心,但是由于德国与俄国的联盟势在必行,它又怕德俄联盟对它不利,因此也就加入了这个联盟。由此,三皇同盟在各种利益的结合下诞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结合只是一种面对新形势的权宜之计,俄奥两国对未来双方的关系都不抱太积极的态度,这就必然为日后三方的关系平衡埋下隐患。
其次,三皇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同盟契约是极为含糊的。他们共同签订的《兴勃隆协定》只是规定如果双方发生利害冲突,要互相协商;当遇其他国家进攻时,双方要互相谅解,求得一致行动。这只是一种协商机制,毫无约束力。而什么是军事同盟,军事同盟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对付共同的敌人,通过缔结盟约而建立的军事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相互的,当一方受到攻击时,另一方应尽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这才是真正的军事同盟。而三皇同盟明显不是这样。
三皇同盟的根本问题在于不仅没有消除俄奥的对立,而现在德国的统一更使得这种对立进一步深化。当奥匈帝国被排除在德国之外后,就只能向巴尔干谋求发展,但这个政策便会与俄国发生冲突。德国只能勉强维持这两者不起冲突。
1875年俾斯麦企图利用“三皇同盟”发动对法战争。但英俄都指望保持法德之间的对抗,于是向德国发出警告,俾斯麦只得放弃。1875年事件表明“三皇同盟”开始破裂。法德战争危机刚刚过去,巴尔干半岛地区的近东问题又尖锐起来。俄国趁机插手,于1877年4月挑起俄土战争,土耳其节节败退,英奥对此强烈反对。俄国被迫在1878年3月与土耳其签订条约,并于同年6月重订柏林条约。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受到英、奥、德的遏制。柏林会议使德俄、奥俄关系迅速恶化,而德奥关系却进一步接近。1887年“三皇同盟”最终瓦解。
说起三皇同盟,我想起了现在的北约组织,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同盟,这点毫无疑问,虽然它的凝聚力已经大不如前。北约在美国的控制下,打着人权的幌子,在全球各地施行霸权主义,那么同样被它针对的俄国、中国、朝鲜和一些中东国家为什么也不组成一个军事同盟呢?也许有些人会说中国现在的政策不允许,现在的国际大环境不允许,但是如果中国的实力大大增强之后呢?即使中国还是奉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是美国和某些国家会看着中国越来越强大吗?美国现在之所以不直接动中国,一方面是顾忌中国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实力现在还在美国的控制范围内,一旦中国超出了美国的控制范围,甚至到了让它害怕的程度,那么我想它一定不会坐以待毙的。到时面对美国及其同盟的联合进攻,中国恐怕也免不了与别国组成军事同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