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教 学 目 标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目标 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教学难点 前 置 性 作 业 教 学 过 程 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1.复习常见酸(如盐酸、硫酸)和常见碱(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有关性质、用途。 2.复习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及花汁)在不同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 3.复习相关的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引入提问】常见酸(如盐酸、硫酸)和常见碱(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有关性质。 【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学生实验活动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现象:稀盐酸、稀硫酸中石蕊溶液变为红色,骤; 讲解胶头滴管的使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稀盐酸、稀硫酸中酚酞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用注意事项。 氢氧化钙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学生实验活动二: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现象: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 6HCl+Fe2O3==2FeCl3+3H2O Fe + 2HCl == FeCl2+H2↑ 学生实验活动三: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现象 :步骤1中出现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步骤2中蓝色沉淀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实验原理 2NaOH+CuSO4=Na2SO4+Cu(OH)2↓ Cu(OH)2+2HCl==CuCl2+2H2O 学生实验活动四;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 实验现象:步骤1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步骤2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步骤3中蒸发皿底部出现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原理:NaOH+HCl==NaCl+H2O 学生实验活动五: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 :步骤1中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液体 ;步骤2中白色浑浊液体变为红色 ;步骤3中试管中仍然是红色浑浊液体 ;步骤4中红色浑浊液体变为无色澄清的溶液 。 实验原理: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课堂感悟】 投影展示实验步骤 生锈的铁钉要用细线拴住 放铁钉的注意事项。 找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 提问:能把铁钉长时间浸在稀盐酸溶液中么? 讲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展示每组的实验现象。 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 归纳结论。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盐酸中。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实验现象。 交流共享: 1、你认为溶液蒸发后留在玻璃片上的可能是什么物质? 并与同学交流 。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不需要加指示剂也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巩固练习。 课堂根据学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归纳性总结,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小结 后要注意的事项。 作业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酸的化学性质 板书2、碱的化学性质 设计 (1)实验前最好教师先做一遍,观察酸的浓度是否适合,浓度太低将导致铁锈去不去, 或没有明显现象。 课后(2)做中和实验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接近,这样才便于学生操作。 反思 仪器补充:三脚架、试管夹、镊子、试管刷、试管夹、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