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Aug.,011 2NO.4 第4期 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分析影片《令人不安的真相》 李瀚铭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令人不安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是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其中特别关注全球变暖现象。 电影由戴维斯.古根海姆执导、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主演。此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影片的影响 力非常巨大,它成功地使全球变暖的理论为全球所接受,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笔者经过深入的调查研 究.认为戈尔及他的团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对西方修辞学的深入理解和娴熟运用,并从中产生了 极大的说服力量。使全球暖化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本文主要从西方修辞学视角来探讨戈尔和他的团 队在电影《令人不安的真相》中运用了的修辞策略。 关键词:《令人不安的真相》;西方修辞;戈尔;气候危机;全球变暖 中圈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f20l1)o4一oO81—05 一、前言 气体”的排放量降至l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 在当今世界.全球变暖与气候危机已成为当前 最热门的议题。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没多久,坎昆 气候大会又再次将世界各国的精英聚于一堂。各国 政府的代表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无非是希望自己的 国家利益能在全球的节能减排运动中得到最大化。 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 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o4年5 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然而反对全球变暖的争议也一直存在.许多人 宣称全球变暖理论并不正确.认为全球暖化是个大 暖化议题所涉及到的范围之广,利益之大,是前所未 有的,仅在坎昆会议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做出 的减排补偿基金承诺就高达400亿美元。而这个数 字与节能减排运动中所涉及的总金额比起来.也只 骗局(在下文中,除非特别说明。均用“暖化派”来指 赞成全球变暖主因是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理论的一 方,用“反暖化派”指反对该理论的一方)。暖化派和 反暖化派的论战经久不息.并且在某些时段反暖化 派一度占据了上风。而大众媒体和公众由于对暖化 的科学原因不甚了了,往往在赞成或反对暖化观点 之间左右摇摆。由于缺少公众的有力支持。节能减排 能是小巫见大巫而已。据有关人士估计,为了能使节 能减排真正达到抵抗全球暖化的作用。所需要动用 的资金起码在3万亿美元以上。 全球变暖理论由来已久,早在1988年6月,美 国气象学家詹姆士・韩森在参众两院的听证会上就 提出了全球暖化的概念。在接下去的20多年中,暖 化议题也得到过全人类的重视,比如为了阻止全球 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 始终未能得到各国政府的真正重视,而气候公约往 往也流于形式。 这一切在2oo5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前副 总统戈尔的著作以及据此拍摄的影片“The Inconvenient Truth”(《令人不安的真相》)震惊了全世 界,从此暖化和反暖化势力的力量对比被极大扭转。 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 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 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 收稿日期:2011-06—21 作者简介:李瀚铭(1986一),男,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修辞学。 82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影片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全球变暖的理论 由此而为全球所接受,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观 点。 值得指出的是,戈尔作为一名美国的从政人员. 一生中相当多时间精力投人于美国政治活动.而非 全球暖化这个科学议题。无论他在业余时间里对全 球暖化进行了多久的自学,他对此的了解也未必能 比那些科班出身、终身投入全球气候研究的科学家 丰富和深刻。然而,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全球各地 的许多顶尖科学家尽管都已经对全球暖化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写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文。其中许多论文更 是竭尽全力来提醒人们全球变暖的危险,可是所起 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虽然世界各国针对暖化议题 开了几次会,却从未将其视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而戈尔和他的团队,虽然大多是全球气候学术界的 “门外汉”,却能够通过一部电影成功地掀起全球节 能减排的热潮,将抵抗全球变暖这一议题提到国际 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其中必有缘故。 笔者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戈尔及他的团 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对西方修辞学 的深入理解和娴熟运用,并从中产生了极大的说服 力量,使全球暖化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戈尔和他的团队在电影《令人不安的真相》中究 竟运用了哪些修辞的策略?而他们所采用的说服战 略与技巧又和之前宣传暖化的科学家们有何不同? 一部美国电影所具有的如此强大的修辞说服力量。 能否为我国所借鉴。从而为我国的事业服务?这些 思考.也成为笔者从西方修辞学角度分析该影片的 动机。 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观点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观点至今已有几千年之 久,但是他的修辞观点至今仍然具备强大的解释力 与说服力。适于“洞察”在个别情境下可能的说服手 段【临。亚里士多德将修辞的说服手段分为艺术的 fartistic)与非艺术的(inartistic) ̄种[2]52。亚里士多德的 修辞观点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因为他认为 如果不善用修辞。真理与正义也会被能言善辩的 对手所击垮。他指出,如果用拳脚来防卫自己是正 当的,那么用语言演说来自我防卫岂不是更加应 该 瑚。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1)真 理与正义不是不辩自明的。必须通过修辞的实践加 以确认;(2)修辞应被定位为一种生存的本领;(3)在 权威之外,说服是必要的。 亚里士多德提及的“非艺术手段”指的是事实与 契约文献等的实体证据(proofs);就他所称的“艺术手 段”而言,则包括以下三种,可作为言者说服听者的 工具。 1.诉诸演说者的可信度(ethos):指的是个人的可 信度对听众心理上先人为主的影响。包括人格特质 或道德态度、演说中显露言者的智慧、美德与善意 等,使人相信他是公正且值得信赖。 2.诉诸听众的情绪,即诉诸感性(p8tlloB):指的是 以打动人心、刺激情感的方式为主的论述方式。言者 须先掌握听众的特征,例如年龄的老少、出身的贵 贱、富有或贫穷、权势的有无等等。进而唤起听众的 愤怒或平静、同情或无情、友善或敌意、羞愧或无愧、 恐惧或信任、忌妒或羡慕等等情绪。以取得认同的机 会。 3.诉诸逻辑的议论,即诉诸理性(1ogos):借由逻 辑推论、辩证的方式阐述事情之间的关联性。包括讨 论命题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过去与未来的事实、运 用真实或虚构的例子、使用原则准则、推论演绎,以 及驳斥对方的命题、例证与演绎等来取得听者的认 同与说服。 三、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观点探讨戈尔团队在 电影中对戈尔本人修辞人格的巧妙构筑 1.修辞人格是说服的支配性因素 西方修辞学非常重视对修辞人格(ethos)的构 筑,亚里士多德,坎贝尔等修辞大家都认为修辞人格 是说服的支配性因素。早在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 对修辞人格(ethos)进行了精辟的评论: “当演说(在听众中)产生对演说者的信任感时, 说服通过人格得到实现。一般地说,不管讨论的话题 是什么,公道的人(跟其他演说者比起来)重视更迅 速地赢得我们更大的信任。如果关于所讨论的话题 尚无确切知识,因而仍然有存疑的空间时,(这样的 演说者)更将赢得我们完全的信任。(对演说者的信 任)必须源于演说,而不是源于演说之前业已存在的 有关演说者人格的看法。有些修辞手册的作者在讨 论修辞艺术时认为,演说者为人的公允平实对演说 的说服力没有什么影响。事实正相反。人格对于说服 几乎可以说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I】螂。 2011年 李瀚铭: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分析影片《令人不安的真相》83 2.影片对戈尔修辞人格权威的成功构筑 智慧、美德与善意等,使人相信他是公正且值得信 赖。 从亚里士多德对修辞人格(ethos)的描写和推 崇中我们可以知道。修辞人格(ethos)在说服中所起 到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增强修辞者人格的可信度。而 人格的可信度则通常建立在知识、权威、专业等等之 上。也就是说,为了说服受众接受某个议题,修辞者 往往必须首先让受众相信其是所谈论的议题方面的 专家和权威。换言之,暖化与反暖化问题上,谁为真 四、影片成功诉诸受众情感(pathos)而提高戈 尔形象 上文中提到。亚里士多德所谓的pathos,也就是 唤起听众的情绪,即诉诸情感:指的是以打动人心、 刺激情感的方式为主的论述方式。言者须先掌握听 众的特征,例如年龄的老少、出身的贵贱、富有或贫 理并非不辨自明,但是透过修辞的论述实践,却可能 让成者王、败者寇。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戈尔作为一名美国的从政 人员.他一生里相当多的时间精力投人美国的政治 斗争.而非全球暖化这个科学项目。无论他在业余 时间里对全球暖化进行了多久的自学.他对全球暖 化的了解也未必能比那些科班出身、终身投入在全 球气候研究上的科学家丰富和深刻。因此,在影片 《令人不安的真相》中,戈尔和他的团队,为了达到说 服受众相信全球暖化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而引起的目的。对影片中的演说者戈尔的修辞人格 进行了精心构筑。戈尔及其团队深谙西方修辞的技 巧。对戈尔在暖化议题上的权威性进行了细致的包 装。在影片中不仅出现了许多支持他观点的科学家、 教师和学者等等,更大量引用图片与科学数据来增 加其论述上的权威性。通过精巧的安排,影片成功 地将科学家们的权威性移植到戈尔身上,通过这些 学者及图片、数据的引用。使戈尔在暖化议题上的人 格可信度大大得到增强【3】螂。 同时,影片强调了戈尔在抗击全球暖化上所做 的努力,例如提到戈尔曾经在议会召开听证会来探 讨全球变暖危机,以及戈尔号召美国加入《京都协议 书》等。这些例子虽然都是一笔带过,但是经过导演 的巧妙安插,成功地给受众留下了戈尔在暖化议题 上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的印象。这种印象加上 戈尔曾经担任美国国家领导人的经历.使戈尔的人 格可信度更上一层楼。 最重要的是,影片中很大一部分的篇幅被用来 描述戈尔的人生轨迹。戈尔的人生轨迹是否真的如 同影片中所描述的一样,作为局外人的受众无法进 行细致的分辨。然而影片中所塑造的戈尔的正面形 象使戈尔的修辞人格却能对听众心理产生先人为主 的影响,包括人格特质和道德态度、演说中显露出的 穷、权势的有无等等,进而唤起受众的愤怒或平静、 同情或无情、友善或敌意、羞愧或无愧、恐惧或信任、 忌妒或羡慕等等情绪,以取得认同的机会。 对于戈尔而言,诉诸情感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戈 尔长期在美国政坛任职,参加了多次的竞选,在两党 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穿梭已久,自然是树敌甚多。对立 的党派政敌在斗争中自然要千方百计地诋毁戈尔的 形象。在戈尔与小布什竞选美国总统的选战进行到 白热化时,美国ESPN电视台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 讨厌戈尔的美国民众大有人在。因此为了达到说服 受众接受暖化理论。戈尔更加需要在影片中诉诸情 感来赢得受众的好感改变自己的形象。 笔者研究认为,戈尔在影片中起码采用了三种 诉诸情感的方法来影响受众。 1.诉诸美国人民所崇尚的家庭价值来赢得善意 影片中多处提及戈尔与其家人的亲密关系。包 括戈尔在童年时与父亲共同劳动。在中年时为了照 顾出车祸的儿子而放弃一切工作等等。通过这些故 事,将戈尔成功地塑造为一个关爱家庭的好丈夫和 好父亲。这对崇尚家庭价值的美国人民来说,无疑起 到了非常大的修辞效用。它唤起了受众对家庭的共 同的热爱,从而拉近了修辞者与受众的距离,为戈尔 赢得了受众的善意和信任。 2.诉诸人类对“世界末日”的好奇与恐惧 世界末日自古以来是人类所热衷探讨的话题。 人们对世界末日的语言往往是又好奇又恐惧。戈尔 在电影中虽然没有直接宣布全球暖化将使世界末日 到来,然而整部影片中向观众展示的各种灾难的影 像和图片其实都在暗示受众,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 遏制全球暖化的趋势,人类文明的灭亡为期不远。影 片中多处采取对比的手法,展示灾难前后地球地貌 的不同,使受众感到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和危机感.从 而有更强烈的意愿去了解全球暖化议题。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i1年 3.诉诸人类改变世界的自豪感和挑战欲 度呢?如果你有一个大型地球仪,那么这个地球仪上 油漆的厚度和这个地球仪的直径的比例。就差不多 是生物圈厚度和地球直径的比例。正因为生物圈是 如此之薄和脆弱,我们人类完全能够对它施加非常 大的影响。从而,在影片的一开始 戈尔就用两螺图 像和两段说明简单而又有力地向受众证明了全球变 暖的可能性。 戈尔把全球暖化阐释为人类历史上所面临的最 大危机,并影片在结尾处以列举的方式提到美国所 战胜的危机,如打赢独立战争。战胜纳粹和赢得冷 战等。这些美国人民的成功经历有效地唤起受众的 自豪感。同时也激发受众战胜全球暖化危机的挑战 欲 。 五、影片成功地阐释了全球暖化理论的逻辑过 受众还是无法完全消除对此存有的疑虑. 如他 程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诉诸理性(1ogos) ̄是由 逻辑推论、辩证的方式阐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包 括讨论命题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过去与未来的事 实、运用真实或虚构的例子、使用原则准则、推论演 绎。以及驳斥对方的命题、例证与演绎等来取得听者 的认同与说服。 影片《令人不安的真相》大量采用了各种修辞学 技巧,借由戈尔之口,清楚明了地阐释了全球暖化理 论的逻辑过程,并使之明白易懂。特别是影片针对 受众可能对全球暖化理论持有的几个重大疑问进行 了自问自答,举了许多例子,引用了许多科学家的研 究成果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清晰有力的解答。从 而打消了许多受众对全球暖化理论的疑虑,投入到 暖化派的阵营之中。 命题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是探讨一个命题的基 础。影片是为了证实全球暖化理论为真而拍摄,那么 首先它必须使说服受众全球暖化具有存在的可能 性。在这一点上,戈尔在影片的开头用一个对比做出 了有力的回答。戈尔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人根 本不相信人类能够把如此庞大的地球变暖。然后他 向受众展示了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于太空拍摄的地 球图像并向受众进行说明——在太空中,地球是如 此美丽,却又是如此的渺小,它和其他行星一样,不 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尘。在这里戈尔实际上用了一 个对比。也就是拿地球之小和宇宙之大进行了比较, 使受众意识到地球的渺小和脆弱。如果说这副图像 成功地使受众意识到地球整体的脆弱性的话。那么 戈尔所展示的下一幅以及对其所进行的阐述则是受 众更加意识到地球生物圈的脆弱性。戈尔接下来向 受众们展示了一副地球的高清全景卫星图,并向受 众说明——在这地球图像的外面那薄薄的一圈,就 是我们所居住的生物圈。它是如此之薄!薄到什么程 们会质问:是的,地球从太空上看是如此微小。生物 圈和地球本身相比是如此薄弱.但是菔我们人类比 起来,它们还是无比巨大的啊,我们如此渺小的人类 怎么可能会带来这种全球性的灾难呢?针对这种疑 虑,戈尔在影片中采用了相似的修辞手法。他首先向 受众展示两个等式:1.原有的做法+原有的科技=可 预知的结局(在经验基础上)。2,原有的做法+新的 科技=不可预知的结局(新的科技力量远大于旧的 科技,因此所带来的结果大不相同)。然后戈尔又用 了一组图片进行了对比。第一组为人类战争史所用 的武器的比较。从刀枪弓箭的冷兵器到来福火炮等 热兵器,人类的战争杀伤力逐步增强。而最后当核武 器(新科技)出现时,人类不得不重新考虑战争的后 果为何。这一组图像对比所带来的说服效力是惊人 的.因为大多数人们从历史书上得知了战争方式的 变迁,特别是美国民众。对冷战时期可能到来的核冬 天记忆犹新。从这组图像中,受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人类科技所具有的巨大破坏力。当然,我们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戈尔所举的这组图像,也有着原子弹似的 说服力。 同时,戈尔还不忘幽默一下,举出第二组图像, 是铲子的变化:铲子从必须用人工来操作的手头工 具。变成了推土机这样的庞然大物。这组图像,同样 的.也起到了相当大的说服作用。 六、总结 综上所述.戈尔和他的团队之所以能有如此强 大的说服力量,在全球成功地掀起了抗全球暖化和 节能减排的热潮,和他们在影片《令人不安的真相> 中娴熟巧妙地运用了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和技巧是分 不开的。 因为《令人不安的真相》是一部美国电影, 而戈 尔又是美国的前副总统。美国政府从而在全球暖化 的会议上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话语权。中国作为 2011拄 李瀚铭: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分析影片《令人不安的真相》 85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大 国.在抗击全球暖化的全球进程中必将扮演极其重 要的角色。在这全球的大环境和大形势下,掌握好 西方修辞学对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具有极大的意 参考文献: 【1】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 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义。我们必须投人更多的精力来研究这门历史长达 数千年的学科.争取用它来为我国的建设进行更大 的贡献。 [3]AI Gore,2009,0ur Choice,Rodale Books;First Edition edition November 3,2oo9) Analysis of the Use of Rhetoric in An Inconvenient Truth Li Hanming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1,P.R.China) Abstract:An Inconvenient Truth is a 2006 documentary film directed by Davis Guggenheim and acted a8 a leading role by the former United States Vice President AI Gore,to educate citizens about global warming via a comprehensive slide show that,by his own estimate,has been shown more than a thousand times.Since the film S release,An Inconvenient Truth has been credited for rais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awareness of climate change and reenergizing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The essay analyses the rhetoric strategy ofthe film through the view ofwestern rhetorics on which the writer believes the 811ccess ofthe film is based. Key words:An Inconvenient Truth;western rhetorics;Gore;climate crisis;global war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