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孟子见梁惠王教案精编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最新资料推荐…………………………………………………

《孟子见梁惠王》教案

游金萍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观点。

2、 体会《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中体现的儒家的“仁政”的观

点。

3、 领悟孟子的语言风格和说理艺术。 4、 积累有关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5、 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同于教学目标3和5. 教学难点:

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0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提出了“仁政”的观点,并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0年后的今天,这些先贤圣哲的思想不但在高考试卷上占了一席之地,更主要的是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孟子,重温经典,学习《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了解孟子的义利观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1

……………………………………………………………最新资料推荐…………………………………………………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17页。 板书课题 二、介绍教学目标。

三、既是文化经典,我们既要了解它,读懂它,更要明白它的深邃的思想及其影响,所以,我拟采用“知”“读”“悟”“评”这四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

四、一知。文化经典来自先贤圣哲,我们在学习它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既要知他的生平,又要知它的思想。 (一)知生平。 (二)知思想。

四、刚才我们了解了孟子的生平及思想,明白了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那么是仁,实行仁会给统治者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读。 (一)读准字音

叟( ) 庶( )人 万乘( ) 弑( )其君 不夺不餍( ) (二)读懂文意

重点字词 ①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亦:句首助词,无义。 ② 亦有仁义而已矣 亦:但,只。

③上下交征利。 交争利:互相求取利益。 ④弑其君 弑: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⑤苟为后义后先利 后,先:以…为后;以…为

2

……………………………………………………………最新资料推荐…………………………………………………

先。名词意动用法。

⑥不夺不餍 餍:满足。

成语和格言:不远千里 上下交征利

文言句式:①何以利吾国?② 何以利吾家?③何以利吾身? “何以”介词宾语前置句。 请一学生朗读,点评。

学生齐读,读出孟子的语言的滔滔气势。 五、悟。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孟子要推行他的思想,就得不停地在各诸侯国之间奔走、游说。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统治者接受他的观点呢。那就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与统治者讨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还得注意讲话的方式。 提问:当时,统治者对什么最感兴趣? 学生回答。

(师)好,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悟。 (一)悟思想。

问题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 (义利观) 问题2:本文体现了孟子怎样的义利观?依据何在? 人生的追求应是义而不是利。 先义后利 先利后利会祸患无穷。 先义后利实至名归。

3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总结:从这篇文章来看,我们明确文章主旨,须学会归纳:①抓住句意 ②逐层归纳 ③确立观点 六、评。

讲到这里,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已基本完成。可是2000多年了,孟老先生的思想一直还在熠熠闪光,特别是他的先义后利的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孟子观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理论评价。

问题:孟子的义利观有何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现实评价。 七.课外延伸

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②“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的异同及体现的儒家思想,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