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2、是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3、三是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也就是说,一部作品是最能够体现该作品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那么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他的作品中究竟有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呢?今天我们就要通过鉴赏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来体会一下这首词中所蕴含的奥妙。
(二)、作者简介:之前 我们学过苏轼的作品有:《石钟山记》、《水调歌头》、《江城子》。那么大家对苏轼也有一定了解,
问:那么,对于苏轼,你的记忆当中对他有什么了解?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 眉山人)
(三)、写作背景: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去世前写的诗,这首诗正是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的真实写照。
相传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和文坛领袖苏轼是不合的,有个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苏轼去王安石家做客,就看见桌子上有半首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轼提笔该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后来苏轼从小孩口中才知道明月是鸟的名字,黄狗是一种小虫子。
神宗熙宁二年,整个国家都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浪潮之中,苏轼因在诗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被有心人安上“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的罪名,陷入“乌台诗案” 被贬到黄州。而元丰年间, 皇帝又支持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这是得苏轼又认为王安石变法中的可取之处是可以保留的,结果被贬到惠州最后被贬到儋州我们今天要学得这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贬官在黄州的时候游赤壁所作。(四)、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在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婉约派的代表作《雨霖铃》,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抽一名女同学起来
有感情的朗诵这篇文章,再听音频朗诵本文,来比较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词风不同之处。
婉约派词风:细致缠绵 读起来轻声慢语 哀婉凄切 结构慎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是豪放派的,具有恢弘雄放,不拘格律,意境雄浑的特点,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读起来声音洪亮,感情充沛,大家读起来一定要注意语音技巧的运用,声音得高低缓急轻重。
大家模仿读
(五)、课文赏析:
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 感受了豪放词风 那么接下我们进入诗歌得意境 领会作者的情感
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词,“念奴娇”是词牌名,题目就是“赤壁怀古”。一共分为上下2阙,上阙主要是写赤壁之景,下阙是怀古抒情 。
首先老师先朗诵一下上阙,同学们展开自己丰富得联系和想象, 构建赤壁江山图。提问: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逐句找一下写景的句子有哪些?
边找边一句一句的翻译上阙,并点出写景的句子。 (长江朝东流去翻译上阙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 所有才华横溢得英雄豪杰, 都被长江滚滚得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得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得巨浪拍打着江岸, 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得江山啊! 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大江东去” 、“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这2句里面相比较 哪一句更能体现赤壁此地的景色特点?
下面一起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勾画出关键词:乱、穿、惊、拍、卷、雪。
乱:写出了山石险怪 ; 穿:写出山石得高耸。 用夸张得手发写出山势之高险。
惊:写出波涛之汹涌 ; 拍:写出水石相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用比拟得修饰手法从绘声的角度写出水势之雄激。
卷:写出狂狼奔腾之势; 雪 :写出了卷起得波浪像一堆一堆得白雪。用比喻手法从形色两个角度写出浪花蜂拥之状。
尤其是“卷”字用得非常好,如果用“溅” 或者“击” 都不能把波浪最美的形态表现出来,从形声色三个方面惊妙的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由此可见苏轼练词造句的功夫很好。
提问: 为什么作者要写长江波浪壮阔之景 而不写它平静的时候呢?在前赤壁赋里面 苏轼是这样写得“轻风徐来 水波不兴 ” 和这首诗里面的不一样 为什么呢?
(首先,写雄奇状丽之景是与作者的心情有关的,不同得心情会写出不同的景句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是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是当时他畅游山水,忘怀得失心如止水的心境 。而在赤壁怀古里 “惊涛拍岸...”反映的是作者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心潮澎湃,想起了许多得英雄豪杰,而这些英雄豪杰已经是一个一个得被长江之水冲走了,只剩下“江山如画”
而发出的感慨。
其次,这样得描写,很能让我们想到古战场战斗得激烈,血雨腥风刀剑相逢为英雄人物的出现做铺垫。)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那么,面对锦绣河山,苏轼又有什么感受呢?大家一起在课文里找出来——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如画的江山必生英雄豪杰,三国时期就是一个英雄辈出得年代,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孙权、周瑜。这些英雄人物都可以让苏轼思绪飞扬 ,这句话在全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下文将要出场的英雄人物是谁呢?
集体朗诵下阙,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是怀古的句子,哪些是抒情句?
怀古——周瑜 (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少年时结识孙策,与之结为金兰之好, 孙策当权后,周瑜领部助孙策多次击败敌人。24岁时周瑜娶乔公之女小乔,公元201年后,孙权接位,周瑜辅助孙权削平江东部分不服势力。公元208年被任命为都督,
统帅三万大军大败曹操于赤壁,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
在这首词里面是这样塑造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写出了他“年轻有为、春风得意、风流潇洒”。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把周瑜刻画成一个心胸狭窄,狭隘善妒的人物,这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而进行的艺术加工,而实际上,正史里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雅量高致,年轻有为。
“羽扇纶巾”是古代儒将得装束,周瑜就是这么个闻之儒雅,风流倜傥的书生。
这位书生在谈笑之前就打败了曹操 。赤壁之战,惊天动地,神泣鬼号,而作者只用9个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周瑜卓然得将才。用精炼的语言抓住人物得内外气质,风度才干。
周瑜 苏轼
年龄 24 47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相当于民间自卫队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提问:在独独众多得英雄豪杰中为什么选周瑜来写呢?
(周瑜是胜利方,苏轼虽然被贬黄州,但是心系国家,当时国家战争不断, 国力不强,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北宋王朝的没落。他渴望有周瑜一样的英雄将才重振国威,扭转被动得局面他,希望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
提问;对比自己 无比神伤 情感得矛盾反应了作者理想与现实得矛盾 他该怎样解决这种矛盾呢?用文中的话回答。并讨论“人生如梦”是作者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还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呢?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佛家说,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作者心灵的空虚源于理想的破灭,讨论“这是悲观消极的态度,还是豁达激进的人生态度”?
“人生如梦”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人生哲理的最高界定,从“庄生晓梦迷蝴蝶”到李白的“梦游天峔山”,《长恨歌》是白居易爱情上的人生如梦,李公佐的“南柯一梦”,到苏轼的“人生如梦”,他的人生如梦该如何诠释呢?他的人生如梦逆境中的种种表现是苏轼在构筑“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人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逆境人生的美好祝愿,他从人生的角度去探索人生奥秘,他承认自己的悲伤,却又超脱自己的悲伤,这句话是作者对理想和现实矛盾冲突做了理性思考后表现出的旷达胸襟。想那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而今又如何?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人生世事恍如一梦,统统不过是过眼云烟,名利也是身外物,所以为什么不为自己理想去奋斗呢?就算被贬谪又如何,人生如梦,何不坚持走自己的路呢?
所以说这句话是作者对理想和现实矛盾冲突做了理性思考后表现出的旷达胸襟。
翻译:遥想当年得周公瑾 小乔刚刚嫁了过了 周公谨姿态雄峻 手里拿到羽毛扇 头戴青丝帛得头巾 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战场 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 以致过早地生出了白发 人的一生 就像做了一场大梦 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 和我同饮共醉吧!
(六)、课文总结:
主旨:借怀古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呆古伤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读者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与一体。
艺术特色:由景起笔,内容连贯,结构严谨。写景与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表露自然。
豪放风格:作者以雄浑的笔触写雄奇壮丽之景,绘深勇无比之人,抒豪迈奔放之情,挥洒自如无拘无束。
(七)、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将描写赤壁景色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扩写成150 字左右的一段文字。
五、板书设计:
上阙: 乱 石 穿 空(形) 惊 涛 拍 岸(声)
山石险怪 山石高耸(夸张) 水势汹涌 水石相击 (拟人)
卷 起 千 堆 雪(色)
狂澜奔腾之势 水色纯白 (比喻)
下阙: 周瑜 苏轼
年龄 24 47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