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方向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科技资讯2017 NO.25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5.174

科 技 教 育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方向

孙莹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

摘 要: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是备课各环节的核心和关键,必须根据教学主体预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时刻瞄准并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可评价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大纲,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确定并将章节知识点分解为知识要素,制定双项细目表,确定各知识点的等级,具体明确地表述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进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关键词:课堂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方向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a)-0174-02

1.3 教学过程要时刻瞄准并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从教学过程来看,要时刻瞄准并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语言,应用教法时应考虑如何去落实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单元教学目标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受到单元教学目标的制约,对课堂教学起到定向和指导作用。

1.4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效果

从学生学业评价看,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据此可以评价单元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单元教学目标的测评来评价学习效果,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观察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师制定的单元教学预期目标。所以,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是检查教学质量、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准绳。

确定科学、具体和全面的单元教学目标,是备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这可为正确指导并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可见,要提高单元教学质量,必须以确定教学目标为前提条件。为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相关文献资料,谈谈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基本依据和一般程序。

1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1.1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是备课各环节的核心和关键

从备课本身来看,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是备课各环节的核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心和关键。单元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教材组织、教法选择、教具制作和使用的出发点和依据,而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教法选择、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等其他环节必须围绕这一核心进行。所以备课时必须先备目标,即确定科学、具体和全面的单元教学目标。1.2 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学主体预先确定的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系看,必须根据教学主体预先确定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利用现有教学手段可以测试的教学结果,是预期的基本的教与学的成果与规格,是对学生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描述,是师生双方共同的目标,是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的有机结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是讲授目标;从学生角度看,是学习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完全能够达到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教学任务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对教学的总体要求,这一教学任务是宏观的,提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落实到具体学科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之中。教学任务制约着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同时单元教学目标又是学科教学任务的具体化。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制定切合实际并能够完成的单元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可见,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要以教学任务为依据,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故此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2.1 依据学科教学大纲

学科教学大纲是国家相关部门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本学科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式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含心理素质)等教学任务的总体规定,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在编制单元教学目标时,必须深透掌握学科教学大纲,才能制定准确适度的单元教学目标,才能充分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2.2 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资源。教师讲课要以课本为主,不能脱离课本,但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在掌握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来驾驭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实质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删减过时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必要的前瞻性的知识,这样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才能

17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 技 教 育

成竹在胸,充分体现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层次性。2.3 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备课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和消化过去所学知识的程度,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预判其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确定恰当适度的能力目标,不得过高或过低。其次,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情况,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态度,掌握学校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可以抓住一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结合新知识的学习,多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才能确定适度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

2017 NO.25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材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度的知识点和只是要素。因为层次过少,知识点和知识要素就显得粗大,教学过程中会遗漏某些具体教学内容;层次过多就显得细碎,教学中难以突出重点。

3.3 制定双项细目表,确定各知识点的等级

确定章节知识点和知识要素后,要列出双向细目表,为各知识点和知识要素划分学习水平层次。3.4 具体明确地表述教学目标

双向细目表简单表述了单元教学目标,较为直观,使用便利;但又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所以,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文字来叙述。在表述时应注意:(1)学生是行为主体。单元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应该知道、理解和会做什么的主语都是学生,往往省略。(2)行为内容要具体。学生看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只有制定科学、具体和全面的单元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完成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进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一般程序

3.1 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

教师要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以及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要提炼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对于地位特殊、前后联系紧密、应用广泛的教学内容应确定为教学重点,对于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概念规律抽象的教学内容应确定为教学难点。3.2 确定并将章节知识点分解为知识要素

教材中的章节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出章节中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点,然后再将各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个不与其他知识相交叉和重叠的知识要素。

在确定知识点和知识要素时应注意层次性。要根据教(上接173页)

递关系时。例如,设A={a, b, c},考虑A上的关系R1={, },R2={},R1为什么不是传递的,原因何在,就是因为R1不满足传递关系的定义。在R1中存在属于R1,但是,不属于R1。对于R2,无论选什么不同的元素都不能使传递关系定义中的蕴涵式的前件为真,根据蕴涵式真值的规定,前件为假的蕴涵式是真命题。因此满足定义的条件。

(4)进行与后续课程有关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离散数学的内容与其它后续课程联系极为密切,教师必须强调离散数学不仅是一门数学课程,更是一门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但学生可能对此事实认识不足,采用基于后续课程有关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弥补学生对此的认识误区。例如,在学到定义在正整数集合上的函数时,由于该函数在算法的复杂度分析时要用到,此时,可以给出一个算法,分析算法的执行步数与n的关系,让同学们理解此类函数的含义。讲到关系时,由于关系概念是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可以给出一个小型关系数据库,讲述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的运用。

(5)实行结合一定数量实验的实践教学。离散数学是一

参考文献

[1] 张涛.教学目标达成活动中的学生意识[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2016(9):19-21.

[2] 刘海生,李清臣.教学目标呈现:价值、问题与对策[J].中

小学教师培训,2016(3):34-37.

[3] 徐静.探索解剖学单元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J].四川解剖

学杂志,2008,16(1):48-49.

学系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材章节顺序和教学内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最终都要落到应用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一定数量的实验,对提高离散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有帮助,可以设计5~6个实验,我们采用以下几个实验:实现合式公式的表示、利用真值表法求取主析取范式以及主合取范式、求出集合的并集、判断关系的性质、关系的合成运算、判断给定的代数系统〈G,*〉是否为群。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先进教学手段,认真备课,定能顺应时代潮流,将教学质量提高到一定高度。

参考文献

[1] 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离散数学[M].3版.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4.

[2] 黄阳,刘见阳,印培培,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

考”[J].XDIYIS,2014,24(12):100-106.

[3] 王丽娟,郝志峰,蔡瑞初,等.离散数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法

研究[J].大学数学,2017,33(2):85-89.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1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