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中不同的“脸”所代表的不同人群;
课后
2、通过文本学习,再次感受在天灾来临之际,上到中央领导,下到普通百姓为灾区回所付出的无私的爱;并引导感受“大爱”的内涵。 忆
3、引领学生体会“大灾有大爱,地动天不塌”的深刻含义;
4、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对“大爱”内涵的领悟,并体会“大灾有大爱,地动天不塌”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感受大爱。
教法学法:资料收集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字音,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懂得诗句的涵义,感受到大灾来临,来自祖国各地的关爱。 3、会用相同的句式试着写诗。 课时流程:(一)图片导入,渲染氛围
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场新中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让八万多鲜活的生命骤然消逝,千万个温暖的家庭永失至爱。
(板书:大灾)
师:然而,让世界各国感到惊讶的是,这样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过后,却没有发生大家预料中的饥荒、流民、疫情,更没有引发大的社会动荡。英国一家媒体说:悲痛中的中国,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
(二)初读课文,认识众“脸”
1 / 3
大泽乡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用纸 年级: 五 学科:语文
1、初读课文 具体要求:
(1)把诗歌读通顺,读流畅,初步读出感情
(2)诗歌中的“我”指是谁?诗中一共写到了几张脸?分别代表的是哪类人?
(国家领导人、解放军战士、医护工作者、人民教师、无偿献血者、无数的爱心人士) (3)文中的“我”对这些脸印象如此地深刻,记忆犹新,这些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自选其中的一张“脸”,再读课文 具体要求:
(1)说一说,诗歌是怎么来描写这张脸的? (2)想一想,诗歌为什么要这样来写这张脸?
(重点品读“国家领导人”、“人民教师”这两张脸。) (1)课文中是怎么来写这张脸的?
(2)课文中有两个“亲”,这两个“亲”字的意思是否一样?
(3)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文中说“眼里闪动着泪花,话里充满着力量”,你们想知道是一些怎么样的话吗?
(三)感悟“大爱”,揣摩情感 师:这一张张脸,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稚嫩的还是苍老的,漂亮的还是普通的,为了他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一个个伟大的举动,一张张慈爱的脸庞后面,你读出的是一个什么字?(板书“爱”)
师:他们彼些认识吗?彼此熟悉吗?彼此有血缘关系吗?在危险面前,他们知道有可能要为之付出的代价吗?如果要在这爱字前面加些词语的话,你觉得可以加些什么词语呢?这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爱?
(无私的、博大的、宽广的、彻底的、舍己的、不求回报的、全心全意的……爱) 师:这样的爱,就是被我们诗歌中所称作的——大爱。(板书“大爱”) (四)再悟“大爱”,获得提升
师:正是这一张张亲切的、美丽的、勇敢的、镇定的、急迫的脸所付出的大爱,才抢救了一条又一条生命,挽回了一样又一样的损失。然而,大家想一想,这些人对身处困境的人们来说,仅仅是物质上、生命上的援助与关心吗?更重要的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方面?(对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决心上)
师:是啊,正如一家英国媒体所言,在这突如其来的沉重苦难中,大勇与大爱,让中华民族挺直了不屈的脊梁。这真是“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板书:地动天不塌)
2、看到这儿,我们的耳畔,似乎又响起胡锦涛总书记在抢险救灾现场那铿锵有力、饱含激情的坚定话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作业设计:
拓展仿写
十年后,汶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重回汶川,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一张张怎样的脸?(幸福的,快乐的„„)看到这一张张笑脸,你们一定有很多
2 / 3
大泽乡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用纸 年级: 五 学科:语文
话想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仿照这首诗的结构写下你心中的感受。
课件出示:
这是一张 的脸,
是
这一刻
我感到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板书设计:
地动天不塌 大灾有大爱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