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落笔惊风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一个诗人朋友跟我谈起一件怪事。他的长诗以故乡的一条河为背景,其中写到都洪水泛滥,没想到没过几天,传来该河突发特大洪水的消息,令他吃惊非小。

如果说我的这位朋友的写作引来了洪水,那未免过于骇人听闻。可是他的话,却使我记起了川端康成的忧虑。川端康成在他的处女作中写了一个叫千代的女子,在故事中死了,不料此后在他的生活中,屡次出现叫“千代”的女子,一个个也都绝世而去,以至川端康成一听见“千代”两个字,就头皮发麻。这真应了王尔德的一句话:不是写作摹仿生活,而是生活摹仿写作。川端康成得出结论说,处女作是神圣的,来自天意。在其小说《处女作作祟》中,川端康成对此记述甚详。

有句古话:“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好象是杜甫送给李白的。以前只当是老杜的夸张,现在想想,这句话大有深意,那就是:对李白这样有“谪仙人”之誉的杰出诗人来说,“惊风雨”、“泣鬼神”有可能是事实。世间万物,看上去各自孤立,实质上却息息相通,此物之动,彼物必有所应,只不过有的易见易感,有的感觉不到罢了。诗人穆旦写道:

如果我摇起一只手来

如果我手的摇动震动了另外一个星球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这是“痴人说梦”,但细细思量,却并非完全不可能。我们能听到一个人说话,是因为他声带的颤动振动空气,进而振动我们的耳膜,而一只手的摇动难道不会让一个星球产生些微的改变?如果有一个人,感觉极其敏锐,岂不是就可以听见?

不得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优秀诗人的感觉是极其敏锐的。诗人可以感知到常人无法感知的东西,如果他真的具有大诗才,写作态度又极为真诚,在他与世界的相

互感应、对话中,自我渐渐打开,与宇宙融为一体,这个时候,他的一举一动,都关涉天地,能“惊风雨”,又算得了什么?这岂非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丁在《神曲》中,游历人间天上地下,从至大到至微,如此浩瀚幽深,我读《神曲》时就相信:他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他――这也许就是钱钟书所谓 “人心之通天”的境界吧。当然,这样的“通天”之人,是罕见的,整个人类文化史上也不过但丁、歌德、李白、曹雪芹等廖廖数人而已。

一般的写作者,自然达不到如此高深之境,但通过写作使自己与事事物物互相敞开、感应,还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写作的魅力正在于此。但今天的写作者,对待写作往往过于随意,早已推动了神圣感以至起码的严肃,自己都不感动,安能动天?“惊风雨”、“泣鬼神”也只能成为一种神话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