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专家简介: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心肌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在诊疗实践中,注重西医诊断与中医特色治疗的密切结合,重视中医体质学说,善于区分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妇科等疑难杂症,与临床兢兢业业,对科研认真严肃,于教学治学严谨。其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简述如下:
一、主张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认为清代名医徐灵胎?兰台轨范?关于“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的经验是切合实际的,指出既要注意讲究辨证论治的整体性精髓,也要切中病损的关键,立方遣药,要着眼于提高疗效,所以治疗不少顽疾获良好效果。
二、主张经方、古方、时方可因证施用,不可偏废;尤其喜用、善用真武汤合生脉饮以治疗心功能不全;苓桂术甘汤合补心丹治疗心悸;调胃承气汤合益气活血方以治疗心肌堵塞;四逆散合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等。
三、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认为气血乖常乃人身疾患之大端,重病、久病多有气滞、血瘀之嫌,活血通瘀、疏畅脉络,常可起沉疴大证的作用。尤其心脑血管病,不能只从风、火、痰、虚立论,还应着意于瘀上。
四、重视芳香温通治法的应用。认为多种疾病,包括心脉痹阻及血脉不通,每与寒凝气滞有关,芳香温通以开窍醒神复脉,有别于清热开窍之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等,而以辛温、甘温或苦温药物如苏合香丸、菖蒲丸及哭来笑去散治疗,常可取得显著效果。自创复脉汤〔党参、黄芪、肉桂、干姜、升麻、柴胡、白术、当归、陈皮、净麻黄、细辛、
实用文档.
.
制附子、炙甘草〕治疗以虚寒为主要表现的缓慢心律失常,提高心率效果很好。
五、主张现代化与民族化并行不悖。他在临床中体验到古方可以治今病,认为古人经验确有真知灼见,强调中西医取长补短结合是开展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可以增效验,可以补缺乏。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有所创新,说明理论,是时代赋予今人的使命,应当珍惜和负责。
六、付老师在临床诊病时也喜用、善用气药,且坦言其处方用药每每受到传统哲学启迪,如从董仲舒的重视元气,领悟到元气作为生化动力的泉源,虽禀受于先天,但尤赖后天脾胃之气的荣养才能滋生、充足,因而重视调补脾胃气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调中益气汤〞等是其常用方剂,根据临床辨证,方中生黄芪一味,可从12克用至60克。取其甘温之性,升脾胃阳气以行春生之令,对劳倦内伤,气血虚弱而发热的患者尤当用之。另外,“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开腠理,不令自汗〞〔?名医方论·柯琴?〕,如玉屏风散等方剂,也是付老师常用的,认为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其它补气药如人参、红参、党参、太子参和西洋参等,那么临证根据病情酌情选用,如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用真武汤合保元汤及生脉散治疗,重用参芪;心衰而兼不同部位瘀血者,取丹参饮和参苏〔木〕饮等,方中人参可改为红参,用量达15克。
七、付老师十分重视人体气机的调理。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临床上确有不少患者随情绪变化而病症加重,两胁不适,胸闷气憋,脉弦居多。付老师认为在治疗中一定要注意舒肝解郁、调理气机,根据病情采取四逆散、逍遥散或越鞠丸结合应用,有一定佐助。另如他治疗一失眠症患者,中医辨证属痰热内扰,取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之温胆汤治疗,当属常法,但付老师在方中配入行气开郁的枳壳、陈皮,是采用了金元朱丹溪之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那么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收开郁化痰成效。举凡苏子降气汤、四磨汤、旋复代赭汤、七气汤等都是临证理气化痰之常用方。更有补气、
实用文档.
.
理气兼施之异功散,受到付老师推举。该方出自宋代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由补气的经典方四君子汤参加一味陈皮而成,使全方补中有泻,补而不滞,理气降逆,于平淡中建奇功。
八、付老师在学术上重视气血相关理论,推崇人身以气血为本,人之有形不外血,人之有用〔功能〕不外气,气血平和,阴平阳秘,那么身安无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那么疾病由生。由此而言气血为患是疾病产生的重要本质之一。因而,在诊治过程中,十分强调气血辨证。他指出“古人所云:人之一身不离阴阳,所谓阴阳,如果以气血二字予以概括,亦或不为过〞。认为气血辨证较之阴阳辨证更为具体、实用,它不仅可反映阴阳辨证的主要内容,而且可弥补八纲辨证之缺乏,气血辨证既是辨病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又是施治中的主要依据,故在临床上善执气血辨证之牛耳,结合八纲和脏腑辨证的方法诊治内伤杂病,可统病因、病机、病性、病位于一体,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对临床实践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九、付老师治瘀之方,多取法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李东垣的复元活血汤及张锡纯之活络效灵丹亦验。尤推崇血府逐瘀汤,誉之为活血化瘀第一方。所谓血府,乃据“脉者,血之府也〞而来,故凡血液流经之处,均可以血府论治。 方中四逆散行气,桃红四物汤化瘀,桔梗、牛膝升降相因,疏利气机,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诚治血瘀气滞之有效方剂。临床上常喜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各种因病致瘀或因瘀致病的难治杂证、“胸中瘀血〞,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堵塞以及颅脑病变等,屡用屡验;在施以活血化瘀法的同时,付老师亦注重兼法的运用,临证每能根据血瘀证之兼夹和病人的体质虚实,辨证用药,科学配伍,其大法可例举如下。兼补:适用于血瘀兼有气血缺乏者。偏气虚者,宜益气活血,常喜用党参、黄芪、炙甘草等药,方用补阳还五汤;偏血虚者,宜养血活血,多佐以当归、丹参、鸡血藤等药,方选桃红四物汤。临床上多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心肌堵塞、动脉硬化、心肌炎后遗症、
实用文档.
.
月经紊乱等病证的治疗。兼温:用于血瘀兼有寒象者。喜用桂枝、细辛、当归、艾叶温经散寒,不主张用姜、附等辛热之品,以防其辛燥耗散之性伤气损血,方用温经汤、当归等温经活血通脉,临床上用治痛经、闭经、下肢静脉炎、雷诺氏症、冻疮、变异性心绞痛及寒痹身痛等。兼清:适用于血瘀证兼有热象者。药如生地、丹皮、白茅根,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方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以清热凉血化瘀,治疗因血热内郁所致的吐衄发斑诸症。兼通:腑实兼有瘀热者,用之最宜。攻下药大黄、芒硝本身即有活血化瘀作用,方可选用桃仁承气汤祛瘀行血,通里攻下。此方原治“膀胱蓄血〞,瘀血在下,陈氏多用于高血压病或脑血管意外兼有便结者,取其活血通下之意。兼化痰:血瘀兼有痰阻之证尤宜,因为痰阻脉络那么血行不畅,化痰之品化痰散结而疏通脉络,药用菖蒲、大黄,方选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桔梗〕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豁痰化瘀,痰瘀兼治,用于血瘀夹痰之肺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征等。兼利水:适用于血瘀证兼有水肿者,多用王不留行、泽兰、益母草、川牛膝等活血利水药,用治心衰、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病。
十、付老师谈效不更方。这是中医临床经常遵循的一项根本原那么,也常作为尊重他人医疗成果的一种医德。如果对服之有效的方药,一概不加分析,无限度的盲目使用,在治疗上常因超越病机,药过病所而失误。因此,要坚守“效不更方〞时,应当考虑以下几点:
1.患者服药后,局部病症改善,有的病症消失,而疾病病因、病机的实质没有改变。如服补心丹后,口干咽燥、口舌生疮、盗汗遗精、心悸失眠、便干尿赤等病症,有的改善有的消失,而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肾阴缺乏,心火亢盛的本质未变。
2.次要病症改善或消失,而主要病症无明显好转。如服补心丹后,虚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病症有所改善或局部消失,而虚烦不眠、心悸不
实用文档.
.
宁、梦遗滑精的主症仍在。
3.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均有改善,局部病症消失,而未能到达治愈。
具有上述条件之一者,都应坚守“效不更方〞的原那么,否那么,即便有效,也要考虑更方。
总之一句话,用药如用兵,医生临阵,务必有一清醒的头脑,免得在更方问题上心无定见,束手无策。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