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人工智能》说课稿
浙江省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 高冬平
尊敬的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的选手高冬平。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识人工智能》,我将从五个方面阐述。
一、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是与时代发展最密切的学科,因此我的设计理念是“关注前沿、立足课程、提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信息技术拓展性课程《认识人工智能》。为什么要开发本课程?
首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其次,人工智能来了,阿尔法围棋击败柯洁、索菲亚做客早安英国、无人驾驶汽车开上北京五环、小冰出书,人工智能正在影响并改变世界。今年 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小学人工智能教材,于是我在实践中开发了《认识人工智能》课程,共7课。
今天执教第1课“初识人工智能”。利用平板,探索形色、灵犀等APP,知道“图像识别、语音识别” 等技术,初步认识“人工智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
三、学情分析
经了解(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五年级学生,大部分用过智能手机,听说过人工智能,但对他认识不够全面。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使用“形色、灵犀、百度翻译”APP,知道“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初步认识人工智能。
2.用平板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学习生活,发展数字化学习能力。
3.探索人工智能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兴趣。
基于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本课教学重点设为:初步认识人工智能。
基于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难点设定为:知道人工智能的多种技术。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设计了“提问思考、操作体验、探究认识、评价拓展”四个环节,教师创设情境任务,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认识人工智能。
(一)提问思考
2
出示阿尔法围棋击败世界三连冠柯洁的新闻,激起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的兴趣,引出课题。
(二)操作体验
人工智能应用很多,但能搬进教室的设备却不多。
平板最合适,因为平板中就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我精选了两个APP。
第一个灵犀:引领学生探索她会什么?发现她能像人一样聊天,回答问题,搜音乐、查天气、导航、计算等,很聪明。
第二个形色:教室中有20多盆植物,很多叫不出名称,引领学生用“形色”识别植物。学生发现通过拍照——鉴定(数据库搜索)——给出结果,能识别大部分植物名称,很聪明。
通过2个APP的使用,对人工智能有了直观的体验。
(三)探究认识
如何把体验上升到认识,设计了“一探一用”两个任务。
任务,一探:告诉学生灵犀、形色中就有人工智能应用。猜猜哪个功能是人工智能应用,说说理由?
试教中,很多学生说。识别植物是人工智能应用。因为只有人能识别植物,现在形色
3
也能识别植物,而且比普通人识别更多。
教师引出,这是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
学生说,灵犀聊天是人工智能应用,因为只有人会聊天,现在灵犀也能聊天。
教师引出,这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也是人工智能技术。
像这些,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初步认识了人工智能。
任务,一用:为了巩固认识,向学生推荐“百度翻译”,用到了哪些人工智能技术?
学生发现,语音翻译,用到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拍照翻译,用到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通过一探一用,学生初步认识了人工智能及三种技术。
(四)评价拓展
为了了解学情,设计了评价任务,通过扫码问卷,检测学情。
为了提升认识,设计了拓展任务,向学生介绍更多人工智能新闻,有刷脸住宿、刷脸吃饭、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汽车、小冰出书、索菲亚机器人、小胖机器人等。让学生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还有很多。
4
学习中,也发现了人工智能的不足,激发学生去探索改进。
总之,课内,开发课程,借助平板,引领学生在操作探究中,认识人工智能。课外,借助手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学习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工智能就在身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