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途径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12年第23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0科技与法制。 科技信息 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途径 何小红 (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摘 ̄:lls十堰442000) 要】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但在旅游市场上旅游经营者损害旅游者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3 ̄-t- 旅游纠纷形成诉讼进入司法领域。本文要讨论的是:通过旅行社旅游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被旅行社侵犯后,如何及时、合理、有效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优先选择诉讼救济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人们对 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选择利用旅游来愉悦身 心,休闲度假。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活动中的问题也日 益突出起来.虽然,许多法律法规都规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是侵权 损害和旅游争议却客观存在.根本消除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旅游者 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旅游者却不知如 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面就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途 径进行阐述 议.以中间者的身份。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的活动。仲裁具有法律强制力,可以作为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一般应 当由仲裁机构进行 仲裁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双方订有书面仲裁协议f或书面仲裁 条款)。仲裁裁决是一裁终局。即仲裁裁决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仲裁 裁决书是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 当执行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仲裁机构不能强制执 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也不能自己执行裁决,强拿、扣押对方财产,另 方当事人可依《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由法院依法执 1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含义和特征 行。 3.5诉讼 1.1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含义 诉讼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 合法权益是指公民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利益 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审理和解决争议案件的全部活动。在诉 或者权利。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为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制 法定程序.讼中.法院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司法机关主持 度所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旅游者的利益或者权利。 下进行活动,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1.2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特征 旅游者权益争议从性质上看,一般为民事案件.对旅游者而言,适 1.2.1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有时间限制的 这是旅游者合法权益区别 用最为普遍的司法救济途径就是民事诉讼。 于其它合法权益的本质特征 1.2.2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总是和旅行社紧密相关的 4优先选择诉讼救济原则 1.2.3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二重性.通常包含有精神权益和物质权 益两方面的内容 当“私力救济”解决冲突力所不及时.会转而求助于“公力救济”. 1.2.4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方法的复杂性。既要考虑旅游者的精神 即诉讼。司法判决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所以诉讼是解决各种争议的最 权益。又要考虑旅游者的物质权益。两项合法权益的综合保护。才能从 后手段。 根本上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4.1诉讼与其它解决方式的区别 解决旅游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申诉、仲裁和诉讼等几种 2旅游者权益争议解决的主要法律依据 主要方式。各种解决方式都各有利弊。但诉讼是现存几种方式中最有 旅游者权益争议.是指旅游者与经营者之间因旅游者权益问题而 效最有利的环节和途径 1.1法律效力不同.只有诉讼具有国家强制力 发生地纠纷。旅游者是消费者,又是民事主体。在旅游过程中会就有关 4.旅游争议引起的诉讼大多属于民事诉讼 它的受理机关是人民法 事项与旅行社达成协议,所以《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合同法》、 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协商是当事人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旅游者权益争议的解决的主要法律依据。此外 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等相 间自愿、自助的行为:调解是当时人自愿接受具有威望和信誉的第三 人居中协调:申诉是当事有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行政部门依法 关法律法规也是解决旅游者权益争议的法律依据 保护的请求,求得行政救济,具有准司法行为的性质;仲裁则是当事人 3旅游者权益争议解决的途径 根据事前或者事后签订的《仲裁协议》的约定,将争议交由仲裁机关仲 但是仲裁机关属于民间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因此,协商、调解、申 旅游者的权益争议.从法律性质上看,为民事权益争议的范畴。解 裁,诉及仲裁都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决争议的途径分为五种: 4.1.2处理决定的形式不同 3.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 协商是当事人自助的行为,处理决定形式是双方达成的、没有强 这是解决争议的首选方式。协商和解中.应当坚持自愿原则。并不 由双方自愿履行。调解的处理决定形式是调解协议.也是 得损害第三方的利益。一般适用于涉及标的不大、案情较简单的争议。 制力的协议,优点是及时、便利、经济,有利于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 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履行。申诉的处理决定形式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裁 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仲裁的处理决定形式是仲裁裁 协议的执行 决.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 3.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有国家 这是消费者协会的职能之一。消协在调解中,应认真履行监督职 强制执行。诉讼的处理决定形式是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决.责,严格遵守自愿原则,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公认的商业道德行事。 强制力保证实施 1.3程序不同.诉讼的程序性最为严格 调解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有利于争议及时解决,有利于调解 4.诉讼的进行必须按照国家诉讼法的规定进行 除了仲裁是按照 协议执行 《仲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其它几种处理方式对程序的要求并不是十 3-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向不同的行政部门 分严格。在仲裁程序中实行的是“一案一庭制”,通常要开庭一次以上.这就有利于查清案 (如物价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等)提出申诉,求 除了案情清楚的案件以外.依法做出公正的判决。 得行政救济。行政申诉提出后,由行政部门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即行政 情真相,4.1.4诉讼是解决争议和纠纷的最后的环节和途径 裁决。行政裁决行为具有准司法行为的性质。 当事人协商、调解来解决争议和纠纷.如果有一方不履行双方达 3.4提请仲裁 行政复议 仲裁.是指纠纷争议发生后.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 成的协议都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一科技信息 0科技与法制0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2012年第23期 不服或不履行,也要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即使是仲裁协议,当事人一 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也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在 这个意义上说.诉讼是解决争议和纠纷的最后的环节和途径。 4.2诉讼解决方法的优越性 4.2.1诉讼有利于节约时间.减少损失.使被非法侵害的权利得到及 时的补救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使用普通程 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而其他几种解决途 径,几乎都没规定具体的解决时间。仲裁虽也规定了审结案件的时间 限制.复杂的案件也可以延长结案时间.但是规定的时间仍相对过短. 对相对复杂案件来说是不够的.会导致仲裁质量受到限制.不利于案 件的及时、合理、公正解决。 4.2.2诉讼对旅行社也有社会督促的间接作用.减少和避免违约行为 的发生 4.2.4结果更公正、合理 在我国.仲裁裁决是一裁终局,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作 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 法院不予受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要求原仲裁机关或其他仲裁机关 再次仲裁.不得向其他机关提出变更仲裁裁决的请求.任何一方当事 人不得向法院起诉。而诉讼程序是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对一审结果 不服.可以在规定的上诉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若认为上诉 结果有错误还可对上诉结果通过合法途径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所以这 样的结果会更公正、合理。 为了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规范旅游市场、维护旅游者利益的需 要.2010年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96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希 望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合理的保 护,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l 【参考文献】 [1]江伟,等.民事诉讼法学fM1.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1t利明,等.合同法要义与案例分则[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焦承华,等.旅游法教程[M1l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王健,编著.旅游法原理与实务f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5]杨荣新,等肿裁法理论与适用『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6]杨紫煊,等.经济法学[M】 E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张文显,等.法理学[M]一E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以外.一律要公开 审理。旅行社是法人机构.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商业信誉,诉讼必然 会使旅行社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受到损害.为此旅行社会在诉讼过 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诚意。 4.2.3可以最终求得双方都更为满意的结论和赔偿金额 诉讼的受理、审理机关是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判是人民赋予它 的职权.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具有国家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即可以避 免旅游消费者漫天要价.也可以避免旅行社逃避其应该承担的相应责 任,体现出双方承担责任、获取赔偿的公平、公正性.决定了诉讼可以 最终求得双方都更为满意的结论和赔偿金额。 [责任编辑:王迎迎] (上接第418页)达标排放。对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下令停产治理;对新 建乡镇企业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污染的产生。要确实加 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村违法排污行为;改革领导干部业绩 考核制度 将农村环保考评列为重要考核内容。 3.5发展环保的工农业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 质.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等 办法.减少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进而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 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要发展环保工业。用发展工业 的理论发展工农业对接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优势产 业,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可持续利用资源。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把 农村环境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及早规划、及早防范、及早治 理。要把农村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 治理,改善农村 境,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2). [2]张从.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及其控制对策 .环境科学动态,2001(4) [3]徐玉宏.我国农膜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J1.环境科学动态,2003.f21. [4]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m.农村经济,2004(9). [5]刘伟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fJ].当代生态农业,2006(1). [责任编辑:周娜] (上接第420页)基础设施状况不同外,更主要表现在我市平原、山区、 丘陵、草地、沙漠等不同地形的地区对同一农机产品的要求也会有所 不同 三是同一地区内不同农户之间的购买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别已经加大.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与尚处于温 饱阶段的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对农村市场 不能等量齐观。这就要求农机企业在开拓市场时,首先要选准目标市 场.同时在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幻想以一种产品“包打天 下”是不现实的 3.4层次性 农村市场的层次性,一是指我国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消费的梯 度性.即产品消费基本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辐射的趋势。农机 产品的消费也有这种特性。二是农民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在重要商品 需求方面.农民选购的次序大致为:首先是生产需要,如化肥、农药、种 子、农用机具等;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三是农民消费观念、心理的 差别,有的地区农民重物质需要,轻文化、服务需要,重积累、轻消费. 有的地区则不同 3.5示范性 农村居民具有比较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同时农村居住特点. 使得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经常走户串门,信息非常开放,且口头传播的 主要方式。农民有了好农机。很快就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好新闻”,并带 动一大批.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营销的角度看,利用这种示范性是 很好的策略 3.6功能性 我市农机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 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 精神享受。这种功能性特点对产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低廉:在保证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 同的产品,农民几乎无不例外地选择低价产品。(2)实用:强调产品的 使用功能。并适应农村的消费环境,而对产品的形式要求不高。(3)简 便:要求产品实现其基本功能.而无需过多的奢侈功能。以联合收割机 为例.基本功能是收割和脱粒能达到技术规定的参数.对其他附加功 能不做太高要求。简便的另一个要求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 修,操作修理越复杂的农机产品在农村越不受欢迎。 以上是对农机市场的需求特点做了简要分析.随着我市农村经济 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对农机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就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对企业而言,把握这些特点对制定农机市场的营销策略是至 关重要的。e 作者简介:郭学清,男,现年33岁,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宁夏农业机械 化学校,200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机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1998年就职 于宁夏灵武市农业局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王静] 4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