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岛滨海地区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又章编号]1 0 06 0 022(2 0 06)S1 0 01 5 0 3[中图分类号]TU984 i8[又献标识码]B 青岛滨海地区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 口 潘丽珍 青岛是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城市,其百 认可,这种描述也渐渐成为青岛城市特点的 余年的发展历史,从规划专业的角度看,实 总体概括。 际上就是城市在滨海地区规划与实践的历 史。为满足市民生活追求、城市功能提升、空 圈青岛城市空间发展与滨海自然 间拓展及良好城市形象塑造的需要,许多滨 l形态 [摘要]青岛的滨海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扩展 水城市开始按照现代城市功能要求对滨水区 产生了巨大影响,城市依托岸线逐步发展和壮 域进行规划改造,也有些城市利用近水的 青岛市的城市起源和发展与海有着密切 大 依据城市发展时序 地域风貌特征,青岛 优势有意识地将城市发展向滨水区域延伸。 的联系,城市最早建于青岛湾畔的小渔村。 滨海岸线地区总体上可划分为三段 老城区、 总结青岛市滨海地区百余年的规划与实践经 1897年,德国武力强占青岛,统治长达17年 东部中心区和崂山新城区 从三段岸线地区的 验,或许会对这些城市有所启发。 之久。1900年,德国人推出青岛第个城市 规划设计的发展看,青岛滨海地区城市风貌的 规划(图2)。规划依托海湾及岸线资源将市 形成依赖于城市自建制起就有比较系统的城市 区选址于胶州湾东岸,将行政中心布置在观 总体规划的指导,且规划设计充分尊重山、海、 固 亘墨至塑 海山南麓的滨海区域,围绕行政中心布置商 城相融的地形地貌特点。 (1)城市性质与地理区位。根据国务院批 业区、金融区,沿)宾海区域在山体周围布置 [关键词]青岛;滨海地区规划,城市空间形态, 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gg5 2O10) , 欧洲人住宅区,利用南部迂回曲折的海岸线 城市设计 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Prac- 市、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 tice in Seaside Areas of Qingdao/Pan 游胜地。青岛市地处胶东半岛南部,面向黄海。 Lizhen (2)城市自然地貌特点。青岛市市区内丘 陵起伏、山峦叠翠。城市两翼各有约300 Km Illlmmc1]The seaside natural conditions in Qingdao have a large impact on the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的海岸线,礁石、岬角、海湾、沙滩遍布,近 in Qingdao The cit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海岛屿与滨海挺拔峻秀的高山隔海相望,形 become bigger with the coast line Based on the 成了旅游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 time sequence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fea- (3)城市人文与历史。在城市所依托的海 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og raphy,the 岸线上,分布着众多的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人 coastline of Qjngdao can be divided jnto three 文景观与遗址,如琅琊台、崂山、田横岛等, sections:the old city zone section the central sec- 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载体,丰富了城市的 tion in the east and Laoshan New Area section 历史又化内涵(图1)。 Fromthe planning ofthethree sections ofthecoast (4)城市滨海地区的特色风貌。由于青岛 line,the formation ofthe city features and styles of 曾陷于殖民统治之中,青岛南部海滨地区形 the seaside area of Qingdao depend on the guid— ance of the urban master plan which has been in 成的滨海景观具有异邦情调。虽然这种殖民 existenc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the organiza— 色彩的城市风貌在国内部分地区同样存在, tional system ofthe city Its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但青岛滨海地区融山、海、城于体的城市 in agreement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 topography 格局,巧借自然地势、融于山海之间的城市 of mountains,sea and city 设计手法和布局形态堪称上乘。康有为先生 [Keywordsl Qingdao,Planning practice in seaside 曾这样描述青岛城市:“青岛之红瓦绿树,青 ares Urban space form Urban design 山碧海,为中国第。”这种观点后来被世人 图1老城风貌 煮曼¥% ? 誊_一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布置生活、休闲旅游、疗养等功能区,并将 胶卅[湾东岸为主城,以西岸为辅城,环胶,/t、 [东部中心区、崂山新城区。三段岸线地区南向 沙质及水域条件好的滩涂开辟为海水浴场, 湾沿线发展组团的“两点一环”的城市发展 濒临海湾,以礁石、岬角和沙滩为主,北面自 在西面沿胶州湾布置港口和铁路线路,将工 格局(图3)。1992年,青岛市行政中心东移, 西向东,以观海山、信号山、小鱼山、太平山、 业与仓储区紧靠海港和铁路布置。1914年~ 带动主城东部新区的建设进入高潮,新区的 浮山、午山等滨海自然山体为背景 高层建筑 1929年、1937年~1945年,青岛又历经了 开发建设使青岛老城区的城市风貌受到的干 王要集中在团岛湾、浮山湾和石老人滨海地 两次日本殖民统治。1940年,日本人编制的 扰减少,沿海岸线发展的新区亦有了充足的 带,体现了建筑与山体的协调,形成了“通海 城市规划将市区依靠港口和铁路沿胶州湾东 伸展空间。东部新区滨海区域成为青岛市新 显山”的空间特色。)宾海空旬轮廓线整体上呈 岸向北拓展,扩大了城市工业的发展空问,形 的行政中心。辅城黄岛依托优越的港口条件 现出由自然山体和建筑构成的双…W形,体 成了沿胶州t湾东岸带状组团分布的城市格 逐步发展起来。环胶'Jt、[湾沿线组团凭借良好 现了“山、海、城”的城市空司景观特色,完 局。此时青岛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工 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与中心城 整地展现了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图4)。 业、外贸和港口城市。在这个时期,具有代 市的依托关系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时期,具 表性的滨海规划与开发建设区域有青岛湾滨 有代表性的滨海规划与开发建设的区域有东 3.1老城区 海区域、汇泉湾滨海区域。 海路滨水地区、浮山湾滨海区域。 老城区西起团岛、东至太平角六路,岸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青 中国加入WTO、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 线长约18 km,分布有团岛湾、青岛湾、汇泉 岛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在原来带状布局 2OO8年奥运帆船比赛即将举行,为青岛城市 湾、太平湾,包括团岛、中苑海上广场、栈 的基础上,依托胶卅l湾向东、西拓展,在西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青岛市为了满足城 桥、海军博物馆、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太 岸增加了黄岛组团,依托南部海岸线向东拓 市发展需要,也为了控制滨海两翼的无序发 平角历史风貌区等主要景观节点 展增加了东组团。经过1984年总体规划编制 展,依托滨海自然形态提出构建“三点布局, 本区段的东部 栈桥以东至太平角六 及1995年总体规划修编,青岛逐渐形成了以 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大框架发展战 路,建设于19世纪末至2O世纪3O年代。因 略,形成“一湾两翼,三城四组团”的滨海 为青岛开埠时是被德国独占的城市,所以地 生态型大都市的空间发展格局 区统治管理的矛盾相对较少,可以完全按德 城市空间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生产力 国人的意图进行建设,城市功能划分、街区 发展、工艺技术改进及生活质量变化有着密 布局、交通体系设置皆按照规划设计实施。随 切联系,而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城市空间 后的日占时期、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统治期, 扩展的基础条件,它直接影响城市空问扩展 青岛基本沿用了已有的布局结构和规划理 的潜力、方向、速度及模式。青岛的滨海自 念,对滨海地区大环境没有过多的破坏。这 然条件对城市空间扩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城 使城市滨海地区的建设非常合理,如道路结 市依托岸线逐步发展、壮大。 合自然地形设置,有放射式、自由式、棋盘 状等多种形态的组合方式,道路密度大、路 [ii青岛市滨海地区规划设计综述 幅窄,通过式交通远离滨海地带;公共建筑 结合道路和自然地势被设计为对景或标志性 青岛经过百年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建筑;低密度的住宅建筑与大面积的绿地结 城市景观,尤其是滨海区域风貌已成为青岛 合成庭院式布局形态;滨海岸线虽然无连续 城市形象和地方特色的集中体现,而沿滨海 的绿化带,但由于绿地与建筑、道路、海岸 图2 1900年青岛市规划图 岸线各个区域的景观则是伴随着各阶段统治 的巧妙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公共开放空间,使 者的目的的变化逐渐演化而成的,其规划和 整个区域成为与大海相结合的园林景区 这 建设代表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建设模式和规划 些城市设计特点反映了早期西方文化对青岛 理念。 城市的影响。 依据城市发展时序、地域风貌特征,青岛 本区段的西部 栈桥以西至团岛是在 滨海岸线地区总体上可划分为三段:老城区 2O世纪8O年代通过旧城改造和填海造地规 图3 1995年修编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图4滨海岸线空间轮廓线 1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划建设起来的,以居住、办公功能为主,临 功能区的选址方面借鉴了老城区的规划设计 团 堕 近滨海路有宽30 m~5O m的绿带,该绿带贯 理念,但在功能分区、路网布局、交通体系、 穿八大峡中心公园及八大峡居住区集中绿 建筑风格、滨海空问景观特色等方面与老城 从专业上看,青岛滨海地区城市风貌的 地。因为滨海路较窄,大量的通过式交通由 区有较大差异,如区域路网密度明显低于老 形成与城市白建制起就有比较系统的城市总 远离岸线的贵州路承担,所以滨海绿带成为 城区,道路宽广,滨海公共空间尺度大且与 体规划的指导,并能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 人们亲海活动的主要场所。绿带北侧依次布 建筑的体量映衬得颇为恰当,建筑风格在保 是分不开的。 置低密度低层的居住建筑、高层居住建筑。高 持整体建筑风格统的前提下,营造多样性 从规划方面看,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用 层的办公建筑相对集中布置在栈桥西侧区 的建筑群体,充分彰显个性,造就了颇具特 地的选择上充分尊重了地形地貌特点;合理 域。从总体上看,受当时经济状况及建设标 色的新时期青岛城市形态。 的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也为城市的发展奠定 准的限制,虽然高层建筑布局规划较为合理, 了良好的基础;城市空问拓展结合自然环境 但最终形成的空问轮廓线景观较平淡,这 3.3崂山新城区 的基调始终没有改变;在城市发展的关键时 点正好说明了城市景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综 崂山新城区西起小麦岛、东至石老人滨 期脱离老城,发展新城,不仅有效地保护了 合体现 海地带,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重点建设区 老城滨海城市风貌,还控制了新城区的发展; 域,分布有雕塑园、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 道路布局及交通组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3.2东部中心区 术中心、石老人海水浴场、大剧院等旅游景 注重公众进入滨海公共空问的通达性,保证 东部中心区西起太平角六路、东至小麦 点。由于背依浮山、午山,滨海区域建设用 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 岛,面向浮山湾,五四广场和奥运会帆船比 地狭长,该区以高档别墅、文化艺术设施等 从城市设计方面看,景观的塑造巧妙地 赛基地位于其中。中心区的规划建设是从 为主,形成以山、海自然风貌为特点,人工 融合了区域内的山和海,建筑讲究背山面海 1992年行政中心东移时开始大规模展开的。 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问的滨海景观 的布局手法。在局部的区域规划中,通过道 青岛城市新旧脱离的规划布局理念使老城区 小麦岛至海尔路区域塑造了以浮山为背 路与自然地势的结合、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 的城市风貌得到了有效保护,使开发建设重 景,以依山而建的多层居住建筑为中景,以 度比例的适当分配,以及构图与布局的引导, 点区域迅速转移至浮山湾北面沿海地段。 极地海洋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等为前景的空 突出景观特色。重视观海视线、观山视线的 1992年的东部中心区总体规划,确定的 间特色。海尔路至石老人区域以五大广场建 开敞与通透,从城市的层面把握滨海地区各 规划区范围只有1 5 Km ,在靠近浮山湾的海 筑群为宏大的人工背景轮廓,将雕塑园、石 景观区的划分,从景观区层面考虑滨海公共 岸边布置了以行政办公为主,集商务商业、会 老人海水浴场作为自然度假区。此区域的地 空间的规划设计,增强滨海空间的观赏性、亲 展、居住等多功能于体的行政办公中心。其 形地貌与老城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其总 水性、可游性。滨海的绿带与其他绿地、滨 点睛之处是在市政府大楼南面选择最好的自 体布局借鉴了老城区的城市设计手法,如极 海城市功能中心相串联,形成连续的线型绿 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布置五四广场,形成以五 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群 色空问走廊,凸显了公共空间的文化特性。 四广场为核心的梯度跌落的高层建筑群体。 设计巧借环境优势,展现文化特色,沿滨海 在特有的环境中,规划师通过对自然和 后来该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最初的规 山体南坡分布的居住建筑的设计追求山、海、 区位的理解,对规划设计理念的剖析,绘制 划设想。20世纪末,结合东海路环境整治, 城的融合,使城市的形态和文脉得以进步 了青岛今日“红瓦、黄墙、绿树、碧海、蓝 借鉴老城区滨海区域的空问设计特点,青岛 延续。 天”的城市画卷,这给后人带来了深刻的思 在东海路(临近海岸的滨海旅游性道路)南侧 还需要提到的是:进八2l世纪后规划建 索与回味。固 至海边地区,结合城市功能区,以五四广场 设的前海景观步行道系统,将新、老城区滨 为核心布置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广场,将园 海景观区和景观节点串联起来,为人们提供 [参考文献] 林、建筑、雕塑、道路、市政设施有机地结 了近水空间,进步整合了岸线资源,提升 [1_滔而珍,高军青岛 合起来,突出了城市滨海区域的视觉形象。高 了滨海旅游功能。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 城市规划,2003,(增刊) 层的商务商业建筑沿香港路(贯穿东西的交 岸线条件,修筑不同特色的步行道,如在人 [2]宋连瓯青岛城市老建筑[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3_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前海景观步行道规划 通性道路)两侧展开,同时向北沿山东路拓 工驳岸上的步行道采用花岗岩或砖材,在礁 [z]2002. 展。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的建设强化 石或沙滩外侧岸线的步行道采用木质材料, [4]青岛 吱市规封般计研究院青岛市滨海岸线城市空间轮 了中心区的中心功能,中心区的范围向东沿 局部地段的步行道考虑采用少量的鹅卵石铺 廓线规划研究[Z]2004 滨海岸线展开,基本形成了南、中、北三大 设健身路面 步行道系统的交通组织既要实 [5]潘丽珍青岛历史又化名城保护规划若干思考[J]城市 胡划.2000,(1) 圈层结构:南部以休闲旅游功能为主,突出 现人车分离,又要实现步行与机动车交通之 滨海空间景观特色,体现了低密度的建设要 间换乘的方便性。步行道系统的绿化环境设 [作者简介] 求;中部集中了行政办公和高端的商务商业 计以自然海湾为依托,突出滨海特色,尊重 潘 珍’ 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设施,强调集约使用土地;北部集中了居住 地形与自然。步行道系统的开敞空间设计在 青岛 青岛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及配套服务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人流集散较集中的地方和主要视线节点处适 由于城市发展与建设背景的不同,此区 当扩大步行道宽度,提供驻留空间,形成更 [收稿日期]2006 10 23 域的规划布局尽管在自然环境的利用、城市 好的观赏角度。 重 臻塑… 曼 巍…一一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