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恒心去浇灌-成就孩子生命的精彩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用恒心去浇灌-成就孩子生命的精彩

用恒心去浇灌,成就孩子生命的精彩

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发展的过程,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易反复的特点,我校坚持“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建立网络、形成合力”的原则,循环往复,持之以恒,推进习惯的培养进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篇

一、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构建育人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学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学校管理。首先,与课程设置相结合。各年级开设了口语交际课、写字课和阅读课。其次,与常规管理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作业批改不写错别字、简化字,学生要及时在作业本上更正错别字。在对听课评价的项目中,特别列出“语言清晰”、“讲普通话”、“板书工整有条理”等评价项目。第三,与教师业务考核相结合。通过座谈了解、走进课堂检查学生学习习惯情况,检查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

二、 方法灵活多样,经验及时推广。

第一,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学校、班级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张贴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在办公楼、教学楼的墙壁上随处

可见悬挂的宣传版面,如“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在办公室张贴着“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醒目的习惯标语;班级板报设立了“学习习惯专栏”——“我有好习惯”、“我又进步了”等;各班开展学生手抄报展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讲名人好习惯的故事等。第二,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进行教育。开学典礼、家长会上的校长讲话、国旗下学生演讲、班会上班主任讲话等;学生的听、说、读、写等习惯又一次得以培养。第三、学校组织开展各种评比活动进行教育。一分钟朗读;钢笔字、铅笔字写字比赛;“学会感恩 做快乐队员” “孝文化演讲”、“学英雄,见行动”等演讲比赛等。第四,学校搭建交流的平台。习惯养成是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每月底分年级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交流。教师之间及时沟通,互相学习。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公布共享。

3、建立激励机制,体验成功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受成功,才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各班建立激励机制和成长记录袋。如一年级的郇老师用学生获得10面小红旗可以换取1个“我是最棒的”大拇指图案。为记录学生的成长情况,学校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随时记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成长的轨迹,为自已成功的付出感到骄傲和自豪。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篇

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低年级老师这样说

1、赏识学生。有位哲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赞赏学生,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教师首先要用一颗诚挚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耐心开导,循循善诱。如发现学生点滴进步,当场给予肯定和表扬。

2、儿歌鞭策。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养成好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一)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早晨起,不懒睡,背上书包到学校;

见同学,问声好,讲究礼貌要做到;见老师,行个礼,尊敬师长讲礼仪;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扎实成绩好;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不能少;

写作业,用心记,练就本领比高低;课堂外,多自习,博览群书采信息;

天文晓,地理知,人见人爱有志气;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

3、小事做起。一年级学生写字比较困难,郇老师从写字姿势、书写格式入手,要求学生做到“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用好田字格中的“田”字,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自练,同桌互评,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写字的习惯。对于作业时学生出现的慢(磨蹭)、懒(贪玩)、马虎(不会检查)等毛病,教师便通过讲名人学习的故事、作业展览、作业比赛、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4、榜样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如二年级的刘老师,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她都是先背给学生听,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高年级老师这样说

1、学会预习。预习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李

老师开学初告诉学生预习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针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让孩子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日预习首先要明确预习的方法,至少要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生词、段落序号,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遍读,要读通顺,读流畅,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词典解决;第三遍读,读得尽可能熟练,读后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第二天检查落实,看学生的课本上是否留下痕迹,将预习较好的学生的课本在班内展示;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将这种好的读书习惯融入到平时的语文主题阅读中。

2、学会倾听。上课学习包括听、说、读、写、思、合作等,学会倾听是最重要的。倾听,即专心致志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既要听清,又要听懂,还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给孩子们课上只要老师讲话,眼睛就应该看着老师,精力集中,一遍记住!将那些不用老师提醒就会主动看老师的孩子树为榜样,并让他们监督提醒易走神的同学。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倾听。

3、独立思考。韩老师在学生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包办代替,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成功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4、及时改错。马老师总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5、课外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提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培养阅读习惯上付老师是这样做的:第一,创设阅读环境。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走进学校图书室吮

吸知识的甘露,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坚持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半小时,并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第二,鼓励阅读经典。结合镇教管办的语文主题阅读活动,鼓励阅读《三字经》、经典名著,诵读经典诗词等。第三,开展活动促进阅读。全校开展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我校的孟天天的演讲,李欣的讲故事获镇一等奖,孟志悦的演讲,朱家玉的讲故事获镇二等奖。这就是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让“阅读”成为“悦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篇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和家庭要求要一致,相互配合协调,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在家长会上与家长共同探讨提出以下要求:1、认识习惯的重要;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学习习惯; 3、持之以恒地加强训练;4、及时科学地评价引导。

成功的家长感慨的说:

1、身体力行。张子琪的家长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在培养过程中,该家长经常运用检查、鼓励、表扬、监督等手段进行强化,从而促使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家玉家长为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采取了以下措施。孩子学习累了,她问家长:“我讲一堂课好吗?”(家里有块黑板,是孩子模仿老师讲课用的,这是她最乐于干的事。)家长爽快地答应。孩子模仿教师讲得绘声绘色,既复习了学过的内容,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家长一味地督促孩子去学习,孩子会在“压服”中产生抵触情绪。如果看她疲倦了,就开始比赛。趁机出几道容易点的数学题,家长故意做慢,孩子优先胜出,

她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然后缠着家长继续出题,这时孩子心情好,兴趣高,思维敏捷,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

3、持之以恒。孟志杨的家长介绍说:孟志杨低年级没有形成写字的良好习惯,在后来的养成中,家长这样做的。遇到反复的时候,不操之过急,更没有简单粗暴去处罚,而是帮助寻找原因,耐心引导,使孩子在反复中学会辨别,在反复中形成和巩固良好的习惯。

4、教育及时。朱新亮的家长感慨的说:对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能听之任之,要及早教育,及时矫正。告诉孩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道理,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家长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般地培养。习惯成自然后,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事实表明,习惯左右成败,习惯改变人生。我校正在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将用恒心去浇灌,成就孩子生命的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