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资料4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15.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1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西游记》题目选

1.《西游记》全书共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81难。

2.《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3.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

4.孙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

5.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6.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7.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8.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

9.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12.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合的题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1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白骨精.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

14.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天竺国。

15.小说除塑造唐僧师徒四个形象外,还写到许多神仙,请列举几个。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菩提祖师.太白金星.镇元大仙。

16.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钉耙.禅杖。 17.《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难?其中大徒弟

孙悟空的筋斗云一个是多少里?他会多少般变化?八十一.十万八千里.七十二。

18.《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谁投胎转世的?做了状元谁的儿子?因父亲遇难,自幼出家,法名是什么?金蝉子,陈光蕊,玄奘。

19.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20.《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三国演义》题目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如鱼得水、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三顾茅庐、六出祁山。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锦囊妙计故事: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取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成语:羽扇纶巾故事: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

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与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9.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东和:(东和孙权)北拒:(北拒曹操)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百科知识类题集一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侯-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间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籽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 、雅、颂、赋、比、兴

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味、触、法六重境界 46.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 48.科举考试中的五魁: 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百科知识类题集二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中国四诊:望 闻 问 切

4.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 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 貂蝉(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应天书院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士-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试-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 (成都)吴都赋 (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9.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0.郑板桥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1.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篇》 3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3.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4.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是: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5.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6.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37.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38.元末名称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39.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金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百科知识类题集三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堂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坦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背诵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元-赵梦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的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大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