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三身代词的异化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三身代词的异化

作者:王 娆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7期

摘 要:三身代词的指称历来是现代汉语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三身代词的意义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异化的现象进行总结,并运用语用学的“认知域”理论、“身份高低复数”等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分析。

关键词:三身代词 “认知域” “身份高低复数” 语用

三身代词是人称代词中的一类,分为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和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他们/它们)。其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多用于“面称”,即说话的时候指说话的人或听话的人;第三人称多用于指称说话双方以外的另一个人或物。但有时三身代词进入具体语境后并不指代其本来应该指代的内容,从而造成了代词的“异化”现象。我们说用法是一种“稳定”的东西,属于语言;而“异化现象”则属于言语,人称代词的“异化现象”是指人称代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脱落掉原来的语言意义,而具有临时的言语意义的现象。人称代词在运用过程中,语用领域的意义的变异非常丰富,不同的三身代词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生成出不同的语用意义。下面我们就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总结和分析三身代词的异化现象。

一、人称之间的“异化”

人称代词的异化,即“我们(我)”“咱们(咱)”对“你们(你)”等的互代,和我们(我)、你们(你)、他们(他)等之间的互代。如:

(1)……只见奶子抱了大姐儿出来,笑说:“王老爷也瞧瞧我们。”王太医听说忙起身,就奶子怀中,左手托着大姐儿的手,右手诊了一诊,又摸了一摸头,又叫伸出舌头来瞧瞧……(《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2)(曾志)坐在北戴河陈年旧绿的纱窗下,和我们轻言细语地话着家常,是那样纤柔秀丽,又那样优雅脱俗,直能令你目不转睛。(柯岩《人的一生,都在路上》)

(3)“咱们来吸点鼻烟,好不好?”他说着,把他的鼻烟盒送到那些女人跟前去。女人们闻了点鼻烟,不住打喷嚏。(契诃夫《凡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1)中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指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她”(大姐儿)。奶娘作为仆妇,对于小主人这样称呼,显得亲热、有分寸,符合她的社会角色。例(2)中的第二人称单数“你”指的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引进读者,盛赞曾志气度不凡,极富感染力。例(3)用第一人称复数“咱们”来指第二人称复数“你们”,显出众人之间的轻松、亲密的关系,以及爷爷幽默的性格。不同的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可能是相同或相似的,但其表达效果和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人称之间的互代,具有鲜明的语用特色。

如果从语用分析的角度来看,用“认知域”(mental spaces)理论能够比较好地解释三种人称之间的异化问题。具体地说,人类认识的世界可以有虚实之分,一个现实世界,一个虚拟世界;或一个现实域,一个虚拟域。在现实的世界或现实域中,我是我,你是你,但是虚拟世界就不一定如此。世界有虚实之分,个人则有“身”“心”之别。“身”指个人的身体和生理特征,还包括社会地位和过去的行为经历;“心”指个人的情感和意识、判断和意愿等。[1]因此“我”有“我身”和“我心”之别,你也有“你身”和“你心”之别,他也有“他身”和“他心”之别,这样在认知域的交叉中,三身代词的互代才能够成立。

在上述的例子中,例(1)中“她身”受“我心”的支配,因此会用表述“我身”的人称代词“我们”来代替“她”。例(2)中的“你”,是虚拟域中的“你身”,受到现实域中的“我心”支配,因此用“我”来指代。例(3)“你身”也是“我心”的支配,用“咱们”来代替“你们”。事实上,“身”和“心”作为两个分离而又对应的认知域,两者之间的投射是非常普遍的,人们的思维、行为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身心二分”这个概念的支配。

二、单复数之间的异化

在言语交际中,本应指代单数的内容却指代复数的内容,本应指代复数的内容却指代单数的内容这就是单复数之间的异化。复数用为单数,一般多出现于自称和对称的事例中,多表示谦虚。用单数代替复数,多用在对话或公文中,表现了人物之间心理距离的疏离或亲密。叶斯伯森把类似的多国共同的情况叫做“身份高低复数”(plural of social inequality):说话人为了表示谦逊或自己的身份的高贵,用复数代替单数。[2]从另一角度来说,用单数代替复数则可表示自己的居高临下,或者刻意地缩短距离。

(4)袭人推他道:“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5)对待一种新事物,我们的意见是,先好好儿的研究研究,……(吕叔湘《关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相声演员对观众)同志们,我有要紧事,顶多耽误您三五分钟,我跟他把话说完了,您再接着听。(何迟《似曾相识的人》) (7)你校情况如何,请来信告知。

例(4)和例(5)中的“我们”实际上是指“我”,为什么要用“我们”自称呢?既有社会文化因素,也有社会角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表现为中国传统观念从来提倡不突出自己的个人地位,以免给人造成自恃甚高、自命不凡的不良印象。因而中国人习惯用“我们”来称代“我”,明明是自己的见解,却偏偏要说“我们认为……”,以此来消解“自以为是”的张扬。所以例(5)中说“我们的意见”,这是为了避免过于强调“我个人”,以显出说话人态度的谦虚和语气的委婉。作为角色对象来看,用“我们”指称自己,是一种女性情绪表达方式,在一定语境中,女人们以此来发牢骚,使小性子。例(4)中袭人用“我们”来指“我”,既表现了自己的谦逊,也表现了自己有些不满的心情。例(6)把复数的“同志们”改称为“您”,好像不是在台上面对许多人来表演,而是把许多观众当作一位朋友来谈家常,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例(7)中用“你”代替“你们”,符合公文写作正式的语境,有至上而下的感觉。

三、三身代词的虚化

“我”“你”“他”等在特定范围中跟具体的人物没有固定的联系,有时也表示加强语气。这种虚化第一、二人称并不多见,主要集中在第三人称。 (8)不管是谁,要想考上大学,你都得下一番工夫。 (9)盖他七八间瓦房。

例(8)中的“你”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指任何人,这是一种泛指,表明一种周遍性的概括。例(9)中的“他”不具有指称作用,而只是用来强调和加重语气,“他”在句中是可有可无的。第三人称类似的虚化还有很多,如:“干他个通宵”“喝他个痛快”,这一类用法总体的特点是去掉“他”之后,句子照样成立,可以说“干个通宵”“喝个痛快”。这种用法多用于口语中,带有很随意的意思,即用来指代说不出来的、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的事物

语用因素是语法化的根本原因,在例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加了“他”就增加了额外的语用意义,增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强调动词的意味。如“喝他个七、八碗”与“喝七、八碗”相比,有“他”更能强调其吃得多,无“他”就只是平铺直叙,说明喝的碗数,没有任何附加意义。“v+他(个)+名词短语”这一结构常用于口语中,所以口语色彩较浓,同时还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上我们分析了现代汉语中三身代词的异化现象。这些现象,从语用的角度来说都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感情,它们都是三身代词的艺术化运用。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身代词的异化现象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是十分普遍的,它丰富了我们的言语表达,其存在产生的特殊的语用效果,具有很高的语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沈 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志毅,刘宏丽.现代汉语敬谦辞[Z].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陈 秀.代词“他”的语法化[J].文学教育,2007,(4).

[4]曾卫军.人称代词的虚化及其语法化解释[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3). [5]俞理明.汉语称人代词内部系统的历史发展[J].古代汉语研究,1999,(2).

(王 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