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1年中考热点主题阅读排行第四名:科学探索(一)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11年中考热点主题阅读排行第四名:科学探索(一)

特邀主讲/湖北 孙开仁

上榜理由:本主题的现代文在2010年120份中考调查试卷中有36篇,位居第四。 课标对科技作品的考查有明确的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已成三足鼎立之势,而科技探索类阅读又是说明文阅读的重头戏。命题者的意图在于:一方面让考生深切地感受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让他们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方法,培养一定的实践创新、自觉探索意识。这也正好契合了课标所提出的要求。

本主题中考话题一览:科技与生活、生命科学、前沿科技与思考 特别推荐话题:新能源

子题1:科技与生活

热点考题链接

本话题的现代文在120份调查试卷中有17篇。 1.《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2010·安徽芜湖) 2.《地球首个生态城市》(2010·广东深圳) 3.《食品添加剂值得我们信任吗》(2010·辽宁丹东) 4.《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2010·上海) 5.《闲话白菜》(2010·四川眉山) 6.《饮食不宜过烫》(2010·福建晋江) 7.《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2010·广西百色/江苏盐城) 8.《最佳饮料——白开水》(2010·浙江金华) 9.《食素拯救地球》(2010·广西河池) 10.《走向3D时代》(2010·云南曲靖) ……

考题再现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①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②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就是爆炸了,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变的危险状态,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了。

③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前半段机身仅剩下地板,还是似过山车一样成功迫降了,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通常都有多套备用,如

果排除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事故的几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可能是很小的。

④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近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更不知道会落在什么地方„„可以想见,他的生存几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⑤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急情况下会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因为此时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00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

⑥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段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来看,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很难成为有效的做法——你把今天的彩票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⑦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

(选自《科学松鼠会》,作者苏椰,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民航飞机上不备降落伞的原因有哪些。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说“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 4.写出第⑥段中加点的短语分别指代的内容。(1)“这种可能性”指代 。(2)“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指代 。

5.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句: 说明方法: 表达效果:

(2010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试题)

现场解读

解题策略:

本阅读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筛选、概括、赏析能力。

第1题属于要点概括题,重在考查考生把握文意、筛选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先要通读全文,对内容有一个大体的感知,然后进行具体信息的筛选、提取与概括。进行要点概括有如下几种方法:①摘录法,即用文中原句回答;②组合法,即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组合;③概括法,即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组织语言。另外,须做到要点全面,不能够有遗漏,且语言要简洁概括。

第2题属于结构分析题,考生找到画线句后,可联系前后文分别从句子的结构与内容两方面结合文章来谈作用。

第3题属于词语品味题,侧重考查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考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做此类题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能”或者“不能”,然后简要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联系前后文说说该词所要表达的效果或者删除之后可能出现的

情况,最后加上“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一句总结。

第4题属于信息提取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关键是读懂文章内容,找准所指区间。

第5题属于句段赏析题,要求考生对所用的说明方法进行辨识判断并体味该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回答表达效果的一般模式是“所采用说明方法的抽象作用+具体阐述例句所表达的内容”。

错答探因:

在考题中,容易丢分的题有1、4、5题。第1题容易出现要点遗漏或回答不够简洁概括的问题。在此题中不备降落伞的原因表现在四个方面,很多考生只能答出两至三个要点,并且直接照抄原句,不加整理和概括。如第一条原因,有的考生直接答为:“在飞机失控的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其失误原因在于不能把握全文,缺少筛选提取信息的意识。第4题错答主要在第(2)小题上,有的考生认为指代的句子位置要么在前要么在后,因此直接指出其指代的内容就是前一句,缺乏有效的判断。第5题辨识说明方法比较简单,但是部分考生只答说明方法的抽象作用,如“打比方”的作用就只答“生动形象”,缺少结合具体内容的解说。

参考答案:1.民航飞机如果失控,降落伞派不上用场;飞机如果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迫降,出现伤亡的机会很小;跳伞求生的生存几率很小;依靠科学技术和经过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比自己跳伞更安全。2.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概括了本段的说明中心,指出民航飞机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3.不能。“只”是“仅仅”的意思,强调航空事故中飞行员在飞机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1)迫降失败(2)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段时间完全可以跳伞 5.示例: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飞机机身无法稳定、不停摇晃的状态,说明了在飞机失控的情况下,降落伞派不上用场。

新题拓展

这篇选文还可以这样来命题:

1.②~⑥段都是在解说民航飞机上不备降落伞的原因,其顺序能够互换吗?为什么? 2.结合全文与下面相关链接材料,说说飞机在紧急迫降中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关链接:据美国媒体2010年9月27日报道,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因一个主起落架无法正常放下而紧急迫降,在经验丰富的机长的驾驶下,仅靠另一个主起落架保持住平衡,慢慢使机翼擦地降低滑行速度。飞机虽然冒出烟花般耀眼的火花,但终于安全停了下来,最终机组人员和全体乘客无一受伤。

经典直播

克隆动物食品渐行渐近

冯 云

2010年8月4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发布公告说,该机构已基本掌握了一头美国克隆牛在英国的后代的情况,其中两头公牛的肉制品已流入市场,另有两头母牛所产的牛奶是否流入市场尚不确定。但英国一些媒体报道,有牧场主将其所饲养的克隆母牛的后代产下的奶拿到市场上销售。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克隆动物食品的关注。

现在英国的克隆牛食品流入市场后引起的争论主要是,克隆动物食品是否对人安全,

是否可以像普通动物食品一样来食用。对此,英国食品标准署表示,克隆牛奶等来自健康克隆动物的食品目前看起来是安全的,但必须按规定获准才能在英国上市。

但是,公众和一些专业人员则认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因为迄今为止,既没有证据证明克隆动物食品是有害的,也没有证据证明它们是安全的。相反,人们担心这样的克隆动物食品的害处大于益处。

因为克隆动物出现疾病、畸形和早夭的比例很高,这会让克隆动物食品充满风险,包括养殖和消费的风险。克隆羊多利就是一个范本,它有多种疾病,并因早衰而被处以安乐死。尽管多利之父伊恩·威尔穆特认为,“它(多利)的疾病可能与克隆技术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相当多的研究提示,多利的疾病和早衰与克隆技术有关。在多利之后,世界各地的各种克隆动物联袂结队,翩翩而来,出生时可谓风光一时,但不久便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或问题。

克隆动物食品能否为人们所接受,能否在未来的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克隆动物产品,包括食品能否成为人类巨大的需求;二是这类产品是否能产业化并获得巨额利润;最后是这类产品是否安全,以及是否符合当代社会的伦理原则,包括动物权利。

现在,人类对克隆动物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多,并且克隆的技术手段日益丰富,产品也逐渐增多,但安全性和伦理原则却有待评估,后两者成为克隆动物产品发展的瓶颈。

对于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问题,发达国家分成两派:一派是美国,认为克隆动物食品是安全的;另一派是欧盟,认为还没有完全的证据证明克隆动物食品是安全的。当然,克隆动物食品最大的通行证应当是人们的认可。但目前无论在美国还是欧盟国家,人们都对克隆动物食品持保守态度。大部分人对克隆动物食品感到不太放心。

所以,克隆动物食品尽管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在近期和可以看到的未来都不可能大量地进入人们的肠胃,除非是生产者和商家偷偷摸摸地把这类食品放入超市让人购买。但是,在解决了安全和心理问题后,克隆动物食品有朝一日会成为人类餐桌上一道平常的菜肴。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18期,有删改)

【赏析品味】

这篇说明文把准时代脉搏,将视线聚焦到人们即将面对的克隆动物食品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作者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人们反对克隆动物食品的理由以及克隆动物食(产)品的未来,文章首先选取一则热门新闻事件作为开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然后通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事例对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剖析;最后对其前景进行展望。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让读者能够了解到克隆动物食品的来龙去脉,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作者选取简明平实的语言,运用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将较为抽象的事物诠释得全面而具体,井井有条。

【写作借鉴】

这是一篇典型的事理说明文。虽然面对的是新鲜的说明对象,但是我们读起来并不感到深奥与抽象。这主要得益于作者有条理的介绍以及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作支撑。作者遵循“现象→原因→展望”的逻辑顺序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在谈到克隆动物食品能否为人们所接受的因素时,使用了“一是”“二是”“最后是”等标志性词语,将说明的条理性表现得非常到位;在谈到人们担心克隆动物食(产)品的安全问题时,作者选取人们熟知的克隆羊多利作为事例,使文章显得具体生动且有说服力。

实战演练一

神奇的物联网 谷岳飞

物联网或者叫传感网,究竟有何神奇的功能?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

发中心主任刘海涛向笔者描绘了一番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在这幅如同电影大片的画面里,笔者看到了物联网在众多领域“无所不能”的表现。“我还想不出,有哪一个领域是物联网应用不到的。”刘海涛自信地说。

据了解,在中科院研制的“平安家居”无线传感系统中,家中的空调上、窗帘上,卫生间里、厨房里,到处都可布点(即传感装置),它们感受温度、湿度、亮度、烟雾及角度等信息,与家电、门窗、炊具等联动,合力将居家环境控制在一个最为适宜和安全的状态。地板上的传感器还能通过判断脚步频率、幅度、轻重等参数,绝不会混淆家中小狗与入室小偷的区别,一旦发现不速之客立即向上层传感网报警;而保险柜上的传感器也会甄别试图使用它的人的身份,感觉不对劲即会启动“攻击”模式。

在浦东机场数十公里的围界之上,装有一圈如火柴盒般大小的传感器,它们各展所长,有的感受振动或声响,有的对磁力或微波敏感,不仅能准确感知来者为何物,还能通过相互间的无线通信,判断来者的方向、速度、远近等,甚至能自动调用摄像头,为人们提供直接依据,确保航空安全。在一次演练当中,现场人士见识了它的神奇。两名全副“武装”的“飞行爱好者”鬼鬼祟祟地走近防护网,商量着如何翻越高高的防护网进入机场,但他们还未靠近防护网,就被一阵阵警告声给吓退了回去。随后,两人又尝试了从外围挖掘、翻越旁边的防护墙等各种方法,均被警告声制止。就在两人“企图”进行下一步行动之时,几名安保人员突然出现,将他们逮了个正着„„

现有城市的交通管理基本是自发进行的,每个驾驶者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行车路线,交通信号标志仅仅起到静态的、有限的指导作用。这导致城市道路资源未能得到最高效率的运用,由此产生不必要的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而智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将整个城市内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超级计算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行车路线。比如在机动车辆发生事故时,车载设备就可以向交通管理中心发出讯息,便于及时处理以减少道路拥堵;同样,后方行驶的车辆也可以及时得到消息,绕开拥堵路段。当然,如果违章驾驶,也会在第一时间受到处罚。

环保监控也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政府应对太湖的蓝藻危机,科研人员在太湖中放置了若干传感装置,一旦蓝藻素升高,或水温有变化、有暴发蓝藻的可能,传感器会及时发出预警,这样决策机关就能及时得到信息,并作出应对。有意思的是,传感网并非永远固定,而是“长脚”的。在环保监测上,如发生气体泄漏、水体污染等事件,工作人员可随身携带一箱生化传感器,像播种那样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散布,数十个传感器就能无线联网,随时“跟踪”有害物质的扩散路径,实时向指挥部“发报”。

在抗震救灾中,有一个通行的法则就是黄金72小时,这是救援的最佳时间,但是现实中,救援人员常常因为不能确定受害者的位置,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假如我们事先在建设房子时,便在水泥混凝土中置入了传感器,这样它们不仅能事先察觉到地震或者灾害的异常,给人们留下宝贵的撤退时间;而且即使在房屋倒塌之后,它们仍能成为人们获救的指南针。例如,它能感知到被埋废墟中人员的心跳,医护人员能根据传感器反馈的被埋人员的身体状况,准备相应的救护设施和药品。目前,刘海涛及其团队正在研究一种地震预报系统,它利用中国移动分布在全国的数十万个基站,在每个基站布下传感列阵,这样可大大提高我国地震监测点的密集度。(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0月30日,有改动)

1.要点概括。物联网在众多领域有“无所不能”的表现,本文介绍了哪些领域?(思路提示:此文思路清晰,表现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二至六段中,答题时关键是做到要点不遗漏,语言要概括简明。)

2.文意把握。根据文章内容,给“物联网”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思路提示:首先要整合出物联网在所应用领域的共同之处,然后明确下定义的要求,即语言简明科学,要揭示出事物的特征。)

3.结构分析。文章在介绍物联网应用领域时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有何作用?(思路提示:注意审清题意,此题不是说全文的结构,而是说除了第一段之外段落的结构布局。)

4.文体把握。文中第四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思路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说明方法的辨识和欣赏,品析作用时不能过于笼统抽象,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解说。)

5.拓展延伸。神奇的物联网正一步步走近我们的生活,请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说出物联网还可能在哪些方面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思路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对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加以合理适当的拓宽。)

参考答案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新题拓展:1.不能。因为第②段介绍飞机不可控的情况,第③~⑥段介绍飞机可控的情况。如果顺序互换,会打乱逻辑顺序,造成说明混乱。2.示例:民航飞机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经过应急训练的飞行团队提高了飞机迫降的成功率。

《神奇的物联网》:1.平安家居、护卫机场、智能交通、环保监控、抗震救灾。 2.示例: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3.并列结构。其作用是能够全面、条理地介绍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使读者对物联网的作用一目了然。 4.作比较。将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智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物联网在交通领域里便利快捷的优势。 5.开放性试题。示例:在食品上安装传感器,对食品进行监控;在人身上也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体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实时传送到相关医疗保健中心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