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解读新国标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解读新国标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柱

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

字体:大 中 小

义>>

我们都知道从2011年9月1日起,11G101系列平法正式发布实施,那新平法的编制原因是什么?新平法对我们造价员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将在新规范、新图集修订背景部分中向大家介绍。

了解背景后,我们将按照11G101-1的顺序,向大家依次讲解柱、剪力墙、梁、板的配筋构造。

旧结构规范的问题

1.安全储备不高,耐久性不足,难以适应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结构整体稳固性和防倒塌性能应予以反映,防灾性亟待加强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3.对真正影响安全的结构方案和内力分析重视不够,而截面配筋计算的内容比较繁琐 4.构件抗震、复合抗力、裂缝控制、装备叠合、预应力结构抗震等设计方法有待完善 5.各行业规范的协调趋同缓慢,统一的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规范有待形式 6.只对规范负责而不对工程负责,快速设计急功近力,水平不高,质量存疑 7.规范管理有待改进,垃圾专利及广告性标准对科技创新及规范应用的影响 8.材料强度偏低,结构截面及自重偏大,配筋过多的局面亟待改变

9.多轴应力的约束混凝土潜力开发、配箍形式及钢筋连接、锚固改进及应用滞后 现在,我们首先学习新规范、图集修订背景。

我们都知道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2001年发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02年发布的,规范从发布至今已经使用了近1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现规范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材料强度偏低,配筋偏大。新技术应用滞后,像多轴应力约束混凝土、配箍形式、钢筋连接、机械锚固等新技术老规范没有体现。很多设计方法也有待改善。

另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唐山地震后我们国家订立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都超过了当地的设防烈度,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在地震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破坏情况进行研讨,并着手开始修订一系列规范。 地震的影响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新规范修订的目的

1.适当提高安全水平与抗御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强调了结构的耐久性,克服短期行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3.材料的高强-高性能化,提高利用效率,落实节能、减排、环保; 4.加强与相关标准的协调、衔接,方便应用;

5.反映近年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促进建筑技术发展以及产业化进程; 6.参考相关标准的规定,协调、促进各行业规范的统一;逐步与国际接轨

这次新规范修订,一方面要提高建筑物的的安全性,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加强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同时在新规范中建议使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材料,比如500MPa钢筋,以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新规范的修订,还参考了国内外的新技术,实现逐步与国际接轨。

新规范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第609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2、1.0.4、3.1.1、3.3.2、3.4.1、3.5.2、3.7.1、3.7.4、3.9.1、3.9.2、3.9.6、4.1.6、4.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5.1、10.1.3、10.1.12、10.1.15、12.1.5、12.2.1、12.2.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12.2.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743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公告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7、3.3.2、4.1.3、4.1.4、4.2.3、8.5.1、10.1.1、11.1.3、11.2.3、11.3.1、11.3.6、11.4.12、11.7.1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8月18日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788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8.1、3.9.1、3.9.3、3.9.4、4.2.2、4.3.1、4.3.2、4.3.12、4.3.16、5.4.4、5.6.1、5.6.2、5.6.3、5.6.4、6.1.6、6.3.2、6.4.3、7.2.17、8.1.5、8.2.1、9.2.3、9.3.7、10.1.2、10.2.7、10.2.10、10.2.19、10.3.3、10.4.4、10.5.2、10.5.6、11.1.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结束规程》JGJ3-2002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10月21日

现批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结束规程》JGJ3-2002同时废止。 刚才和大家一起简单了解了一下新规范的编制背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常用的3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大规范的发布时间,按照时间排序,最早发的新规范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从2010年12月1日开始执行,原来的规范2001同时废止。

2011年又出了大家抽钢筋用的相对多一些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从2011年7月1日开始执行,原来的规范2002同时废止。

另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原高规2002同时废止。

新图集发布

关于批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及《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

等14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通知

建质[2011]110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及有关部门,声场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有关部门建设司:

经审查,批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和《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等14项标准设计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原《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03J12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就诶够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03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图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筏形基础)》(04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层面板)》(04G101-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08G101-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06G101-6)、《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单层砌体房屋)》(04G329-2)、《建筑物抗震构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造详图(砌墙楼房)》(04G329-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小砌块墙楼房)》(04G329-4)、《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配筋砖砌体楼房)》(04G329-5)、《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局部框架房屋)》(04G329-6)、《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砖排架房屋)》(04G329-7)、《钢擦条 钢墙梁》(IOSG521-1~2)标准设计同时废止。

附件: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名称及编号表 2.《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等14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名称及编号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等14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名称及编号表 标准设计区标准设计名称 号 别 中国建筑标注设计研究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院 代替主编单位 备注 IIG101-1 准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中国中元国03G101-1 图 梁、板) 际工程公司 04G101-4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IIG101-2 准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图 程技术有限公司 IIG101-3 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明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功过建筑标代替中国恩菲工03G101-2 院 代替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准规则和构造详图(基础、条形基础、筏准设计研究04G101-3 图 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院 08G101-5 中国建筑设06G101-6 计研究院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随着3大老规范的废止,依据3大老规范编制的平法图集也就不能用了。建质2011,110号通知中也明确指出,自2011年9月1日起,原来的

03G101-1/03G101-2/04G101-3/04G101-4/08G101-5/06G101-6同时废止。

执行新的平法图集,新的平法图集一共有三本:分别是11G101-1/11G101-2/11G101-3.新图集不是陈青来教授编制的,是标准院和几大设计院合编的。

新图集的和老图集之间是什么关系,适用范围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1G101-1替代了原来的03G101-1和04G101-4,适用于柱、墙、梁、板,要注意不光适用于地上部分的柱、墙、梁、板,也适用于地下室的柱、墙、梁、板。11G101-2替代03G101-2,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3替代04G101-3/08G101-5/06G101-6。适用于独基、条基、筏板、桩承台、基础梁、基础联系梁等情况。 新平法的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

11系新平法是依据新的3大规范和新的制图标准来编制的,自9月底这三本新平法全部发行后,从设计到预算到施工到结算整个建筑行业,都要执行新平法了。 新规范、新平法的主要变化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 1.钢筋种类 · 2.锚固长度 · 3.保护层 · 4.弯钩与机械锚固

· 5.新增36节点,修改132节点 ……

那么新规范、新平法和以前相比,到底变了哪些呢?

我们特意从新规范中整理出对预算员影响最大的几部分,在这里向大家一一进行讲解。 关于钢筋类型

首先我们看一下钢筋类型。这筋类型表来自新的混凝土设计规范2010 P22。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它的变化。首先取消了HPB235级钢筋,改用HPB300级钢筋。其次,增加了屈服强度为500Mpa的钢筋类型,再次,增加了采用控温轧制工艺生产的HRBF系列细晶粒带肋钢筋。

钢筋的种类(牌号)之所以会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建筑大国,年耗钢筋在1.3亿吨左右,这大量消耗了资源、能源,同时排放出的废气、废渣,也严重影响污染了环境。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另外,国际上正在提倡低碳经济,已经淘汰200 Mpa级钢筋,根据“四节一环保”的建房标准,新规范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建议,优先使用400Mpa级钢筋;积极推广500Mpa级钢筋;取消235 Mpa光圆钢筋;逐步、淘汰335 Mpa级钢筋。最终形成300、400、500 Mpa的强度梯度,与国际接轨。

对于我们预算员来说,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按照新的钢筋类型分别统计对应的钢筋总量;新类型的出现在今后各地区的新定额中势必会有所体现 保护层变化一

表8.2.1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

环境类别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GB50010-2010 主要变化:

1.按照平面构件和杆状构件分两类确定保护层厚度

页脚内容 板、墙、壳 15 20 25 30 40 梁、柱、杆 20 25 35 40 50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2.新规范不列入强度等级,表中数值用于>25的情况,≦25时增加5mm

下面我们再一起对比一下保护层。首先我们看一下旧规范中保护层的确定,我们再看一下新规范中保护层的确定。从对比中,我们发现,新规范中最小保护层厚度的确定,比旧规范简单了很多。在新规范中是直接按照平面内构件和杆状构件分两类确定保护层厚度;而且不再列入混凝土强度等级,那是不是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无关呢?不是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在新规范中明确规定,表8.2.1中保护层数值只用于混凝土等级 >25时的情况,当混凝土等级不大于25时,需要在表中数据基础上+5mm。 保护层变化二

GB50010-2002

从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算起 GB50010-2010

从最外层钢筋(包含箍筋、

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算起

下面我们来看,保护层的第二个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在旧规范中规定,保护层是从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算起,而在新规范中,则明确规定,保护层是从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对于我们的示意图,则是从箍筋的边缘算起。

保护层的目的就是保护钢筋的,而旧规范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偏小,容易导致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这对工程质量的损害是很严重的。因此,综合考虑后: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含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适当的增加了保护层的厚度。 关于保护层 原规范:

2*(B-2*bhc+H-2*bhc) + 2*Lw+8d =2*(500-2*30+600-2*30) +2*11.9*10+8*10=2278mm 新规范:

2*(B-2*bhc+H-2*bhc)+ 2*L w =2*(500-2*30+600-2*30) +2*11.9*10=2198mm 2#:

(B-2*bhc-2*gd-d)/3*1+d+2*gd

柱截面:500*600mm 箍筋: 10@200 保护层:30mm 注

1.单根箍筋长度变小

2.多肢箍计算公式变复杂

3.对柱、梁等构件的箍筋计算影响很大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大家知道,保护层厚度对钢筋计算的影响很大,尤其在计算箍筋时,保护层厚度变化直接影响了箍筋的长度。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实例来一起对比一下。我们来计算这个柱子的外箍也就是1号箍筋,根据老规范的算法,计算式:2*(柱宽B-2*bhc+柱高H-2*bhc) + 2*弯钩长Lw+8d(调整值),

新规范算法:2*(B-2*bhc)+2*( H-2*bhc)+ 2*L w,对比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新规范因为保护层的变化,不需要再要+8d调整值,单肢箍的箍筋量要比以前要少,对柱、梁等构件的箍筋量影响很大,并且对多支箍的计算会变得更复杂,比如此例子中的2号箍,在计算时,需要减去保护层、箍筋直径和纵筋半径,再去计算内箍的尺寸。 关于锚固

03G101-1 P33-34

在旧规范或旧平法中,抗震锚固长度和非抗震锚固长度都是由表格直接给定的。比如我们要知道C30混凝土在二级抗震,HRB335级,直径28的钢筋的锚固。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新规范、新图集给出的锚固长度,从表中我们发现,我们看不到lae或la了,我们能看到的,只有lab或labe。那大家就会问了,我现在计算钢筋要用到lae,那怎么才能得到?新平法在这里就给大家提高了难度,要得到la、lae的取值,要通过公式换算得来。l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非抗震的基本锚固lab,而lae=抗震锚固修正系数*la,也就是说,要得到lae的数值,我们需要先计算出la,再乘以抗震锚固修正系数,才能得到la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我们按照前面的条件来计算一下新平法中的lae,首先需要查到新平法中HRB335在C30下的非抗震基本锚固长度lab(注意,此处没有直径25的判断)是29d,然后计算非抗震的锚固长度la=锚固修正系数*lab,直径28 >25,则系数为1.1,1.1*29d=32d,有了非抗震的锚固长度,我们再计算抗震锚固长度,lae=抗震锚固修正系数(二级抗震系数为1.15)1.15*32d=37d。这样我们就计算出所需的锚固长度了。

规范这么改?也是有原因的:按照规范的说明,由于钢筋强度不断提高,结构形式的多样性也使锚固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近年来系统实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的结果并参考国外标准,规范给出了以简单计算确定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办法。 关于机械锚固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注:新增3种构造

新规范不仅在锚固值上有了变化,在锚固形式上也做了较大变化,可以看一下,现在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形式由旧图集的3种增加到6种,增加了90度弯钩、两侧贴焊、螺栓锚头三种构造,这些构造都会在一些构件如柱、梁等节点构造中使用;

大家知道,在钢筋末端配置弯钩和机械锚固是减小锚固长度的有效方式,其原理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锚头(弯钩、贴焊锚焊接锚板或锚栓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固承载力。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保证了钢筋不会发生锚固拔出破坏,这也是根据近年的试验研究,参考国外规范并考虑方便施工,所提出的;

但在实际施工时,要焊接,要人工,要锚固螺栓等,也不一定节省了成本;还会延长工期,到底造价是高是低,还要权衡一下 新规范、图集的修订背景 总结

· 1、钢筋类型变化 · 2、保护层 · 3、钢筋锚固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 4、机械锚固

下面我们对这一部分做一下总结。

1.在钢筋种类方面,新平法取消了HPB235级钢筋,替换为HPB300级钢筋,并增加了4中钢筋类型;

2.保护层厚度由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对单肢箍的长度影响很大,且造成多肢箍长度的计算复杂。

3.提出了以通过基本锚固计算锚固长度的方法;

4.推行机械锚固构造,无疑又增大了钢筋计算的工作量;此部分的变化会对整个工程的钢筋计算产生重大影响,只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变化,才能更好的去算量。

柱构件

﹥ 柱平法标注简介

﹥ 柱内布筋分析及各类柱钢筋节点构造

本幻灯片对客户起导学作用、清晰单构件学习内容及顺序

11G101-1柱标注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2.柱分类: KZ-框架柱 KZZ-框支柱 XZ-芯柱 LZ-梁上柱 QZ-剪力墙上柱

1.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主要承受竖向压力;将来自框架梁的荷载向下传输,是框架结构中承力最大构件。

2.框支柱:出现在框架结构向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柱的上层变为剪力墙时该柱定义为框支柱,比如商住两用楼。

3.芯柱:它不是一根的柱子,在建筑外表是看不到的,隐藏在柱内。当柱截面较大时,由设计人员计算柱的承力情况,当外侧一圈钢筋不能满足承力要求时,在柱中再设置一圈纵筋。由柱内内侧钢筋围成的柱称之为芯柱。

4.梁上柱:柱的生根不再基础而在梁上的柱称之为梁上柱。主要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5.墙上柱:柱的生根不再基础而在墙上的柱称之为墙上柱。同样,主要还是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11G101-1柱标注方式 1.列表注写:

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柱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2.截面注写:

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1G101-1柱箍筋注写方式

1.当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心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如Φ10@100/200(Φ12@100)

在03G101-1中是没有对节点核心区的箍筋进行标注规则描述的。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中间层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柱插筋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柱墙插筋锚固竖直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

竖直长度 ≥0.5laE(≥0.5la) ≥0.6laE(≥0.6la) ≥0.7laE(≥0.7la) ≥0.8laE(≥0.8la)

弯钩长度 12d且≥150 10d且≥150 8d且≥150 6d且≥150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回想以前的柱插筋在基础内弯折长度a 2.11G图集通过hj判断弯折长度

3.为什么一定要大于150?筏板的受力间距筋一般是100,150,200,水平和垂直方面交错形成网格,每个网格的大小不超过200,当网格是200的时候,柱插筋弯折150插入基础底部,支在底层钢筋网顶面,75%插筋是不会掉下去的,当网格间距是150的时候,弯折150的时候弯折15倍的钢筋直径,是不可能掉到保护层下面 4.锚固区保护层的含义; 5.柱在基础内箍筋根数

6.新平法中为什么要在基础里箍筋加密呢?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第p339页给出答案,当砼保护层小于5d时,在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需要配置箍筋或横向钢筋,是为了防止保护层砼劈裂时钢筋突然失锚导致房屋倒塌。 柱插筋

计算 插筋 条件 hj>LaE(La) hj ≤ LaE(La) 保护层厚度 >5d 箍筋 保护层厚度 ≤5d

1.总结柱插筋在基础内弯折尺寸 2.总结柱在基础内箍筋根数

页脚内容 11系新平法 max(6d,150) 15d 不少于两根 加密(直径≥d/4,间距min(10d,100))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剪力墙上柱构造

1.剪力墙上柱底部弯折尺寸的变化 2.嵌固部位的说明 梁上柱钢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梁上柱嵌固部位为梁顶面; 2.梁上起柱,在梁内设两道箍筋即可;

3.梁上起柱时,在梁的平面外方向应设梁,以平衡柱脚在该方向的弯矩;当柱宽大于梁宽时,梁应设水平腋。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底层柱纵筋连接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重点突出嵌固部位; 2.弯矩图说明非连接区 3.Hn代表楼层净高 4.机械连接、焊接

地下室抗震框架柱纵筋连接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重点突出嵌固部位;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中间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插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变截面一侧有梁构造

1.以前图集只有变截面一种节点,新图集说明变截面有梁或无梁; 2.上柱插筋由1.5lae变为1.2lae。 变截面一侧无梁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区梁分有梁无梁,更安全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变截面钢筋构造 插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上下层纵筋变化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原1.5*lae改为1.2lae

2.上层配筋多,重量大,伸入下层后,会安全 2.高层建筑,柱越往上,承受的力越小,因此配筋会少 上下层纵筋变化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上层柱要和下层柱搭接,但节点区为非连接区。 2.新增下柱直径比上住大。 多出钢筋在嵌固部位的锚固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此节点为本次修编新增构造做法,主要是为了加强嵌固部位。

2.当伸至柱顶≥laE时,则将柱纵筋伸至柱顶截断;当伸至柱顶3.节点本体、节点关联体,强调柱纵筋一定要伸至柱顶高度。 柱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插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边角柱柱顶构造A

1. 在承受以静力荷载为主的框架中,顶层端节点处的梁、柱端均主要承受负弯矩作用,相当于90度的折梁。当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匹配时,可将柱外侧处于梁截面宽度内的纵向钢筋直接弯入梁上部,做梁负弯矩钢筋使用。 边角柱柱顶构造B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设在节点外侧和梁端顶面的带90度弯折搭接做法使用于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不致过多的民用或公共建筑框架。其优点是梁上部钢筋不伸入柱内,有利于在梁底标高处设置柱内混凝土的施工缝。 边角柱柱顶构造C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边角柱柱顶构造D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边角柱柱顶构造A-D 如何选用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节点A、B、C、D应配合使用,节点D不应单独使用(仅用于未伸入梁内的柱外侧纵筋锚固)

2.伸入梁内的柱外侧纵筋不宜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面积的65%。可以选择B+D或C+D或A+B+D或A+C+D的做法;

3.在承受以静力荷载为主的框架中,顶层端节点处的梁、柱端均主要承受负弯矩作用,相当于90°的折梁。当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匹配时,可将柱外侧处于梁截面宽度内的纵向钢筋直接弯入梁上部,作梁的负弯矩钢筋使用。也可使梁上部钢筋与柱外侧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区域搭接;

4.规范推荐了两种搭接方案。对于B、C、D为设在节点外侧和梁端顶面的带90°弯折搭接做法适用于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不致过多的民用或公共建筑框架。其优点是梁上部钢筋不伸入柱内,有利于在梁底标高处设置柱内混凝土的施工缝;

5.实验研究表明,当梁上部和柱外侧钢筋的配筋率过高时,将引起顶层端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斜压破坏,故对相应的配筋率作出了;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边角柱柱顶构造E

1.节点E用于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可与节点A组合使用;

2.由于设计、施工不便,当梁纵筋与柱外出钢筋竖向搭接1.7la时,此时取消了原规范中将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弯折12d的做法,按照新规范,只需将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截断即可;

4.当梁上部柱外侧钢筋数量较多时,该方案将造成节点顶部钢筋拥挤,不利于自上而下的浇筑混凝土。此时,宜改用梁、柱钢筋直线搭接,接头位于柱顶部外侧。

3.新规范明确规定了什么时候采用柱纵筋和梁纵筋搭接1.5labe的构造,什么时候采用梁纵筋于柱纵筋竖直搭接1.7labe的构造,对于这点,原有规范没有强制进行规定,只是说了可以采用这两种构造方式。 中柱柱顶构造A、B节点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柱筋可在柱顶向节点内弯折,或在有现浇板且板厚大于100mm时可向节点外弯折,锚固于板内。

中柱柱顶构造D节点

1.伸入顶层中间节点的全部柱筋及伸入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筋应可靠锚固在节点内。规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范强调柱筋应伸至柱顶。 中柱柱顶构造C节点

1.本次修订还增加了采用机械锚固锚头的方法,以提高锚固效果,减少锚固长度。但要求柱纵向钢筋应伸到柱顶以增大锚固力。有关的实验研究表明,这种做法有效,而且方便施工。 柱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插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抗震KZ箍筋布置

箍筋加密区长度的规定是根据实验结果及震害经验作出的。该长度相当于柱端潜在塑性铰区的范围再加一定的安全裕量。在柱端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用体积配箍率衡量)是使柱具有必要的延性和塑性耗能能力,柱中配置箍筋的作用是为了架立纵向钢筋;承担剪力和扭矩;并与纵筋一起形成对芯部混凝土的围箍约束。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总结

1.插筋弯折长度与基础厚度来确定max(6d,150)或者15d 2.柱在基础内箍筋数量是由保护层厚度决定的

3.嵌固部位是由设计者来指出的,嵌固部位影响箍筋个数

4.柱变截面下层钢筋弯折由C+200改为12d, 上层纵筋伸入下层由 1.5LaE改为1.2LaE,增加变截面一侧无梁节点。

5.顶层柱增加机械锚固节点、边角柱构造变化 6.剪力墙上起柱插筋长度由1.6LaE改为1.2LaE 7.地下一层增加钢筋在嵌固部位的锚固构造 共变化14处,新增4节点

剪力墙

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

字体:大 中 小

义>>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 (1)剪力墙结构平法施工图标注 ·(2)墙身水平筋 ·(3)墙身垂直筋 ·(4)墙梁

·(5).地下室外墙构造 1.剪力墙结构平法施工图标注 墙柱编号 ·墙柱编号: YBZ-约束边缘柱 GBZ-构造边缘柱 AZ-暗柱 FBZ-扶壁柱

对比03图集,11图集中墙柱编号简化了很多。 墙梁编号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墙梁编号: LL-连梁

LL(JC)-连梁,对角暗撑配筋 LL(JX)-连梁,交叉斜筋配筋 LL(DX)-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 ·BKL-边框梁 AL-暗梁 墙身编号 ·墙身编号: QXX(x排)-剪力墙 DWQxx-地下室外墙

当墙身所设置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为2时可不注。 注写方式 ·列表注写

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具体配筋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截面注写

系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以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地下室外墙标注

·本图集中地下室外墙仅适用于起挡土作用的地下室外围护墙;地下室外墙中墙柱、墙梁及洞口等的表示方法同地上剪力墙。

·地下室外墙平面注写方式分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地下室外墙为本次修订增加内容,将原有08G101-5中的箱基外墙进行整理,归并到此地下室外墙中。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地下室外墙集中标注

外墙外侧水平非贯通筋原位标注

·地下室外墙的原位标注,主要表示在外墙外侧配置的水平非贯通筋和竖向非贯通筋 ·标注位置:在地下室墙体平面图上原位标注 ·标注形式:

在地下室外墙外侧绘制粗实线段代表水平非贯通筋 用字母H打头,注写钢筋强度等级、直径、分布间距 注写支座中线向两边跨内的伸出长度值

当对称伸出时,可仅在单侧标注跨内伸出长度,另一侧不注,此种情况下非贯通筋总长度为标注长度的2倍;边支座处非贯通筋伸出长度从支座边缘算起。 外墙外侧竖向非贯通筋原位标注 ·标注位置: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应补充绘制地下室外墙竖向截面轮廓图并在其原位标注 ·标注形式:

在地下室外墙竖向截面轮廓图外侧绘制粗实线段代表竖向非贯通筋; 用字母V打头,注写钢筋强度等级、直径、分布间距; 注写上下层的伸出长度值;

外墙竖向截面图名下注明分布范围(XX-XX轴); 伸出长度规定:

(1)地下室外墙底部非贯通筋:从基础底板顶面算起;

(2)地下室外墙中层楼板非贯通筋:从板中间算起,当上下伸出长度相同时可仅注写一侧;

(3)地下室外墙顶部非贯通筋:从板底算起。 2.墙身水平筋

端部无暗柱水平筋构造

(1)03G101-1中要求伸至端部弯折15d;

(2)当墙体过厚时,水平弯折10*d后不能实现有效封边,此时需要使用U形封闭钢筋。

端部有暗柱水平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03G101-1中要求伸至暗柱纵筋内侧后弯折15d。 斜交转角墙水平筋构造

(1)在03G101-1中,规定内侧水平筋伸入墙内一个laE即可;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2)原图集中,貌如laE,在实际工程中,并不好施工,因为不同的墙厚,钢筋弯折的尺寸是不同的。新图集简化了施工难度。 转角墙水平筋构造一

转角墙水平筋构造二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转角墙水平筋构造三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搭接通过的做法是00G101图集的规定,03G101-1修订时曾取消该节点,原因是水平钢筋都在拐角处搭接,同时箍筋也会在此处交叉,这样会导致拐角处钢筋密集,无法保证钢筋四周均有混凝土包围,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的粘结强度。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外侧水平筋伸至端头暗柱纵筋的内侧就弯折,使水平筋的弯钩扎进暗柱内。 翼墙水平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斜交翼墙水平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该节点构造做法为11G101-1新增内容。 端柱转角墙水平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端柱翼墙水平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该节点做法为新增内容,比在03G101-1所列出的节点做法更加细化。 端柱端部墙水平筋构造

水平变截面墙水平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该节点做法为新增内容;

(2)以前施工中较窄水平筋伸入长度为laE,现图集明确规定为1.2laE 墙水平筋总结

(1)端部有暗柱或无暗柱:水平筋端部弯折变为10d; (2)端部为端柱、端部翼墙:水平筋都伸至柱端弯折15d; (3)转角端柱墙:

外侧钢筋伸至柱边弯折15d;

内侧钢筋满足直锚时伸至对边截断,不满足直锚时伸至对边弯折15d; (4)增加水平变截面构造。 3.墙身垂直筋 剪力墙基础插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连接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变截面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在03G101中插筋为1.5laE,弯折为伸至墙对边。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封顶构造

锚入板内laE。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锚入边框梁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该做法为11G101-1新增内容;当边框梁配置了侧面纵筋时,则墙身水平筋在锚固范围就不再配置水平筋;当边框梁没有配置侧面纵筋时,则墙身水平筋应连续配置,在边框梁高度范围内的水平筋绑扎到边框梁箍筋内侧。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底部锚入连梁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该做法为11G101-1新增内容;主要针对下层有门洞口,上层该门洞口取消,变成剪力墙的时候,上层剪力墙的垂直钢筋下插做法。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适用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和构造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而在03G101-1中,边缘构件钢筋连接构造与墙身竖向钢筋相同。这块变化对钢筋梁的计算影响很大。比如之前03G101-1的边缘构件搭接长度始终为1.2laE,而11G101-1中,边缘构件需要根据其搭接错开百分率来确定搭接长度;按照正常施工都按50%的错开百分率,则搭接长度为1.4laE。 4.墙梁构造 剪力墙墙梁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双洞口楼层连梁,洞口间不配置箍筋。 连梁交叉斜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剪力墙边框梁、暗梁构造

1、暗梁、BKL端部做法同框架柱;

2、遇到边框柱时,在柱范围内不布置箍筋。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5.地下室外墙构造 地下室外墙构造

墙总结

新图集剪力墙新增29个节点 ,修改7个节点; 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变化; 剪力墙遇暗柱、端柱构造变化; 斜交转角墙弯折变化;

剪力墙竖向钢筋插筋、顶部构造变化; 剪力墙柱竖向连接构造; 剪力墙变截面钢筋构造;

剪力墙拉筋、柱箍筋起步统一为50; BKL、LL端部构造变化。

﹥ 梁分类、不同类型梁的概念及作用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 梁的平法标注原则及识读原则

﹥ 梁内布筋分析及各类梁钢筋按照平法原则计算详解 梁编号

梁类型 楼层框架梁 屋面框架梁 框支梁 非框架梁 悬挑梁 井字梁

框架梁注写方式

﹥ 框架梁的平法注写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两种 ﹥ 平面注写方式:

代号 KL WKL KZL L XL JZL 序号 xx xx xx xx xx xx 跨数及是否带悬挑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 (xx)、(xxA)或(xxB)

标注实例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抗震楼层框架梁端支座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框架梁中间支座负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 此处的上部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为ln/3,第二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为ln/4,ln的取值为该支座左右两侧的最大跨的净跨长度。 · 图中Lle如果是架立筋搭接时,搭接为150 梁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侧面钢筋布置情况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 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 当梁侧面配有直径不小于构造纵筋的受扭纵筋时,受扭钢筋可以代替构造钢筋。 · 梁侧面构造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梁侧面受扭纵筋的搭接长度为lle或ll,其锚固长度为lae或la,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 >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悬臂梁钢筋

﹥ 单面悬挑梁钢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 第一排钢筋分为通长和弯下钢筋,注意弯下条件的判断 · 上部第二排钢筋构造 · 下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梁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抗震框架梁箍筋布置情况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主要承受上部荷载,当端支座为主梁时,由于没有上方构件的约束,梁端可以在主梁处发生转动,因此剪力较小,箍筋可以不进行加密。 梁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主次梁附加箍筋及吊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KL变截面一

KL变截面二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WKL变截面一

WKL变截面二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WKL变截面三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抗震屋面框架梁上部筋端节点一

抗震屋面框架梁上部筋端节点二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抗震屋面框架梁上部筋端节点三

抗震屋面框架梁下部筋端节点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框架梁加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梁钢筋端部构造 梁箍筋钢筋构造 加腋梁钢筋构造 梁中间支座构造 主次梁加筋构造 其它梁钢筋构造 梁侧面钢筋构造 梁变截面筋构造 非 水 竖 梁悬挑钢筋构造 屋面框架梁构造 框 平 向 架 折 折 梁 梁 梁 非框架端节点

梁纵筋采用光面钢筋时,采用15d。 水平折梁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竖向折梁构造

梁总结

1.增加了端支座机械锚固节点

2.KL、WKL中间支座高差变化的构造形式变化 3.增加了抗震框架梁尽端为梁时,箍筋加密范围构造

4.悬挑梁上下部钢筋端部、变截面、第二排弯起钢筋的构造变化 5.非框架梁判断条件增多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6.增加了水平折梁、竖向折梁钢筋构造 7.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变化 ……

共变化15处,新增6节点 ﹥ 板的平法标注原则及识图原则

﹥ 板内布筋分析及各类板节点分析 X、Y向的规定 · 正交

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 向心

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有梁楼盖板的标注 LB WB XB

1.隔一布一的标注方式为此次修版新增内容;之前没有规定时,理解是各有千秋。 2.标高高差指相对于结构楼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应将其注写在括号内,且有高差则注,无高差不注;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无梁楼盖板标注 · 集中标注

1.板带编号 ZSB、KZB,表明跨数及是否带悬挑 2.板带厚度 h=xxx 3.板带宽度 b=xxx 4.贯通纵筋

下部纵筋以字母B打头,上部纵筋以字母T打头,下部上上部配筋相同则用B&T表示 · 原位标注

标注板带的原位非贯通纵筋,包含布置跨数、延伸入板内的长度 无梁楼盖板带暗梁标注 · 集中标注

1.暗梁代号 AL,表明跨数及是否带悬挑 2.暗梁截面尺寸 箍筋外皮宽度×板厚 3.暗梁箍筋

4.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 原位标注

标注暗梁支座上部纵筋、暗梁下部纵筋;

1.暗梁跨数按柱网轴线计算,两相邻柱轴线之间为一跨; 2.当暗梁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端时,则将其不同数值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跨。

3.柱上板带标注的配筋仅设置在暗梁之外的柱上板带范围内; 4.暗梁中纵向钢筋连接、锚固及支座上部纵筋的伸出长度等要求同轴线处柱上板带中纵向钢筋;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5.在04G101-4中,规定柱上板带全宽范围内可以配置箍筋作为板带暗梁。

有梁楼盖板配筋构造

1.与支撑梁或墙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板,以及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往往在其非主要受力方向的侧边上由于边界约束产生一定的负弯矩,从而导致板面裂缝。为此往往在板变和板角部位配置防裂的板面构造钢筋。

分布钢筋、抗温度钢筋搭接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现浇板中存在温度-收缩应力,根据工程经验提出了板应在垂直于受力方向上配置横向分布钢筋的要求。

2.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易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而导致裂缝,近年来现浇板的裂缝问题比较严重。重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楼板引起的约束拉应力。设置温度收缩钢筋有助于减少这类裂缝。该钢筋宜在未配筋板面双向配置,特别是温度、收缩应力的主要作用方向。鉴于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作用,故应主要在未配钢筋的部位或配筋数量不足的部位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3.板中温度、收缩应力目前尚不易准确计算。

悬挑板、折板、板封边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1.封边构造为本次修订新增内容;

2.为保证柱支撑板或悬臂楼板自由边端部的受力性能,参考国外标准的做法,应在板的端面加配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面、板底钢筋搭接;或利用板面、板底钢筋向下、上弯折,对楼板的端面加以封闭。

无梁楼盖钢筋构造

页脚内容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 板总结

1.受力筋端部构造的变化

2.板抗裂、抗温度钢筋搭接长度有了明确的规定 3.新增了折板的节点 4.板带的端部节点变化 5.增加板带暗梁

6.明确板钢筋隔一布一

7.悬挑板、板翻边、放射筋等构造的变化 页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