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唱了30多年歌,也做了10多年的手工吉他,自然懂得执着和专注,他自编自演的《致匠心》短片,虽然是一则跑鞋广告,但融入了他所说“匠心”,特别有感染力,被誉为“最好看的广告”。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他自己熟。
我二十出头入行,三十年写了不到300首歌,当然算是量少的。 我想一个人有多少天份,跟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的关联。 天份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份。 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
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 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替代的, 就只有一个字——“人”。
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
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为什么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
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这则New balance的广告传达了太多动人的理念,耐心、诚意、时间、追求极致的好,以及这些造就的值得珍惜人和物,这些都是这个时代人们内心缺乏但又十分向往的。值得一字一句敲出来。
聪明的广告懂得抓住人内心隐秘的那根弦,一双鞋子应该怎么做?一个人应该怎么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哪些美好?
所以即便知道这鞋的生产根本不是这样的,背后真实的情景不过是在流水线上机械操作的工人,也愿意短暂沉迷在这样昏黄安静的灯光画面里,听李宗盛那歌手品质的嗓音讲述作品与自我的关系。这本身是商业社会的一种诚意。 真正的手艺,最基本的便是用心和投入,久而久之,心境会变得清明、平静,所以李宗盛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必须是安静的”。
记得曾经拜访杭州一位斫琴师,问他手指上的伤是否在斫琴时留下的,他失口否认,说斫琴时心里安静,是不会受伤的,这种专注其实是养人的。
【十二说】作家十二:在我20几岁的时候,我和你们一样着急,急不可耐。这种急迫除了带给我慌张和痛苦,并没有让我看起来走的更快。当我30几岁的时候,我才发现,越年长的人反而越慢。明明越年长,所剩的时间不是应该更少了吗?可是为什么偏偏急的都是拥有大把时间可荒废的年轻人呢?
看到一篇研究文章,说人的大脑不像身体成熟的那么早。一个人的身体25岁已经开始走向缓慢衰老,可是大脑20几岁却仍在生长、在探索。在这个时期的大脑需要刺激、需要新鲜、需要宣泄。
所以,一切的迷茫和急躁都是年轻人的专属权利。总有一些人会逐渐开始扎根于某一个方向笔直生长。这是一个生长的过程。
我的朋友浅草小姐,多年杂志记者,临近30,未婚,但朋友们都爱她。本文选自她的微信公众号【手艺与禅心】。她用两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很多手艺人,她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把这样的寻访继续下去,她就是那些开始决定笔直生长的人。她说,采访了很多工艺大师,最为难过的是,如此大的国家,居然找不到一个传承者。
我们这个国家,总有一天会失去太多再也不可复制的东西。不管是技艺,还是人心里最安静的那部分。我很幸运,我拥有许多笔直生长的朋友,她们是我内心保持安定的镇定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